花束般的恋爱:太像爱情,也太不像爱情

爱情片一般都是剧情片。但是,剧情片这个词有点像“废话”:难道哪部电影是没有剧情的吗?这个问句反而问出了答案——剧情片是电影的最常见类别,而且电影的商业化就意味着需要故事性,要有前后呼应、逻辑合理、符合现实的剧情,这些条件的条件便是吸引观众,就要拍出迎合大众观感的剧情片——要接地气,要会讲故事,要喜中带悲,但是不能弄成Bad Ending,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大团圆结局的嘛!

《花束般的恋爱》(下文简称《花》)充分说明了商业片的虚拟:电影工业就是流水线,能全天候地套用模板来制作剧情,而这些剧情既要使观众熟悉,又要制造(即使是刻意)陌生感,这下“差异与重复”了。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花》的虚假之虚拟:两个学生在“不像练歌房的练歌房相遇”,他们这时候的爱的火花爆发恰恰来自真空:两个不吃人间烟火的学生,也正是学生,他们没有生活压力,没有钱和利益纠缠,这时候的恋爱确实挺“纯爱”的。这里更真空的地方无疑是女主角固然跟着男主角回家——一个成年女性真的会这么“单纯”地进去陌生人住处?我不禁觉得我的智商和阅历都被侮辱了。

当然,更令人觉得离地三尺远的就是小麦和绢是灵魂伴侣——他们太相似了,以至于只是不同性别的“一个人”,但是细想一下,如果你真的遇到与自己爱好一样的人,换言之对面都知道自己的爱好,似乎隐私一下子消失了,这种搭配完美得可怕。当然,既然进入恋爱关系,那肯定是意味着伴侣之间的相互公开,可是再相似的伴侣也做不到脑电波对接,人心隔肚皮,对未知的对方心意的焦虑始终存在。

不过我之所以要提到这种焦虑,也是在说明这种真空的虚拟也不完全是假的。当他们想突破友达以上的暧昧状态,他们的焦虑则开始转变,这就不只是在猜对方的心意,而是爱本身引发的猜疑:他们远远不是普通朋友,一定要变成恋人,但是恋爱的潜台词是近距离的责任,他们既害怕占有,又想占有。正是这种矛盾的拉扯中爱才产生了,而且超越了可有可无的友谊。


因此,这里更重要的是确定关系之后的事情。与暧昧不一样,不捅破窗纸的好朋友关系是很爽的,因为大家不用负责,一旦成为恋人就是另一回事了。他们表白之后才敢说不喜欢对方此此之处就印证这一点。暧昧这种不成关系的关系中,两者不需要遵守恋人的律法,但是也有不成文的禁忌:为了给别人留下好感,不要说别人短处,不要给别人留下坏印象。因此,看似恋人关系是负责任的,但是这里反而才放下了负担,他们成为了恋人,这里家庭的雏形出现了,恋人在这种生命形式上更接近亲人。

这里面可能说明了为什么禁令才是欲望的起点。到了后来小麦和小绢俨然是一家人——可以无所不谈,直接说不喜欢的事情,但是这也意味着伴侣各自厌恶之物的暴露,也导致了双方的互相厌恶情感的增加。一开始小麦和小绢可以在家里待三天不出去,而且兴奋地“滚床单”,后面忙于生活之后却长时间失去了性欲。

“禁令是欲望的起点”这一反直觉判断不是夸张,而就是现实。如上述所说,正是成为情人前的禁忌才引发热恋的爱欲,换言之,是禁忌促使人们违越,但是一旦它们违越禁忌之后,却发觉又能更可怕的事物在等待着,那就是越发贫乏的日常。举个最经典的例子,已婚男性最害怕的恰恰是他们婚恋前最热衷的性爱——性和爱在琐碎的日常中变成了负累,如“交公粮”。恋爱后看似少了暧昧的禁忌,所以这种关系确立后的坦诚使得伴侣们放下戒备——但是戒备不就是为了安全而设的吗?他们没有了防御,这时他们确实互相进入彼此,却也要面对最真实、最丑陋而难受的一面,激情减退只是考验的开端。

这便可以解释为什么夫妻(不只是情侣)吵架会非常激烈,因为他们太近了,他们没有陌生人或者朋友(哪怕是密友)之间的合适的距离,除此之外,这种性关系的贫困也体现在伴侣同住之后不再考虑面容而导致日常的懒散,例如“幸福肥”,完美的恋人形象是日削月减的。这点在电影里却不太能体现,正如一些女性观众的质疑:小麦这样的大好人在男性群体里太少了,小麦的和善折射出的便是电影对于日常生活的塑造的虚假,例如他们俩吵架总是点到为止,哪怕读者们回想一下自己或者父母的吵架,那可绝对没有那么温和,也不会这么容易让步。

这些和谐关系或许说明了,为何众多影视作品,哪怕是视频平台的vlog总是给人虚假的感觉:这些作品的“在家生活”是精致的,有条不紊的,似乎24小时都在为小确幸的完美生活作准备。可是社畜在外面打领带穿西装应酬,回家了难得放松了,谁会愿意花精力费心思去“过精致生活”,如果非要谈谈家里面有什么“小确幸”,那就是幸好在家里面不用再装精致装体面了!不要幸福的自我安慰就是最大的幸福,事实就是这么贫乏而讽刺。这么一说就等于把家庭记录判了死刑,所有拍摄家庭生活都是多余的,是一种虚假趣味。但是这种“地图炮”的意义不是不让人们拿DV拍摄,而是意在说明影象如何使人逃避。小麦和小绢的二人世界欠缺同居的艰辛,他们都是“老夫老妻”了,吵架居然还能这么温柔,而且不让矛盾升温,不但不捅破冲突的原因,还用礼貌或者爱好来维持“相敬如宾”,“日本性”的yasashii不只使人感到违和,更是他们最后关系崩溃的必然原因。

这个原因的代名词就是幻想。值得警惕的是,我们一般会把幻想视作真实的对立面,但是,如果真的有一种非幻想的真实,那么幻想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花》一片既有灵魂伴侣、甜蜜共处的情侣关系的幻想,但是我们能够说他们日益激烈的争执就是百分之一百的真实吗?正如刚才说的,他们的温吞水般的吵架体现的可能是情侣/夫妻的现实,但也是种真实的幻想:他们最终没法忍受日常的撕扯,他们以恋人同居——家人的方式生活,却没法迎接客观外在的工作社会条件以及最重要的——日益丑陋而难以忍受的恋人,他们根本没有ready to suffer。

说到这里,我认为应该提出一些对《花》的好评。这些好评一般还是说这片子没那么纯爱,体现了残酷的现实。但是我们打开一下微博,打开一下b站,甚至打开一下筹款程序,到底有多少情侣爱人遭受比这种所谓“不和”更悲惨的灾难?又有多少人在幸福幻想破灭之后,还是麻木——或者是冷静得可怕地操劳着工作与生活?我无意沉迷于灾难,只是如果有谁以为这部片子“穿越幻想”并且抵达了爱之真实,那就意味着他们活在一个更大的真实的幻想之中,他们处于凝视者位置来投射自己,却永远和那些悲惨的人们隔着一层厚玻璃。

然而,扪心自问,这种“穿越幻想的幻想”应该归咎于观众吗?毕竟观众只是买了票和爆米花入场......恐怕制造这种幻想之幻想的罪魁祸首依然是导演。《花》中二人都是文艺青年,在家时温馨,不在家时奋斗,在追寻自己的“幸福”,不断在挫折的时候逆转,这种调度精妙地避免观众失落,保持希望和升华,于是观众就会这么想:这和我平时遇到的失败很像,但是电影不戳破,它使得我的伤口遮住了,它达成了我所不能得到的目标,即便心知肚明,它根本不能被缝合。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幻想的潜台词就是增补,这一增补就是把不可能的事情填上去,但是永远不可能填满,而这一不可能本身是禁令——是开启欲望却又不能欲求的部分,就像那句老话所说:欲望是永无尽头的。

所以,《花》获得如潮好评,也可以看出人们心中的好电影和好导演标准是怎么样的。正所谓观众就是上帝,必须把我永远追不到却永远都想要的东西给填上去!现代庸俗的喜剧和欢乐效果就此诞生,这就是现代观众的强迫症,更糟糕的是,导演位于一个幕后操控观众的位置,他们越是服务于上帝的意识形态,他们就越能跻身于名导演之列。这种观众的欲望说到底就是大他者的享乐,所以,为了让这种享乐停止,好电影的标准反而不是满足观众,而是“恐吓”观众。因为观众越是“共情”,反而越证明了导演如何挖空心思来取悦大他者;而越是使人无所适从,使人发现生活的断裂——即运用间离的电影,就越好,当然这种好的背后就是坏了票房和名声。

因此,我对《花》的批评恰好是因为它拍得太好了!如果有部和《花》背道而驰的“坏爱情片”,那我可能还会给予赞赏——不是证明爱的伟大,极力去升华爱情,而是证明性关系不存在。《花》最糟糕的部分是结尾处分手的含情脉脉,二人因为幻想的破灭而失语,但是他们决定分手之后又生活了一段日子,他们这时候才能重新说话——也就是说这时候超我的功能从禁止变成勒索,我们不需要遵守家庭的隐藏律令,因此我们可以以非禁令的禁令来享乐了——我们只是朋友嘛!不要考虑柴米油盐,结婚生孩,愁眉苦脸。这个结尾说明的确实是那些眼光锐利者所言:他们根本没爱过,从来都是爽,就是图一乐。

全片欠缺性差异的视角,但是最后两人不爱的原因却充分体现男女的不同:小麦作为男性,他以为结婚(仪式本身)就是爱,以为只要按照规则走就行了,他所体现的是道德律令:而小绢则更冷静,但是却更偏执,她有着女性的逾越者的爽快,可是她也不见得对于这段关系有多么忠诚,她只是觉得不应该像小麦那样沦为工作机器,更不愿意挽留。

所以,男女性化的结果不止是简单的女性是外面的,或者更庸俗的“女性反抗就是自由”。这里首先要提出一个与前面一样的问题:如果说片中“和谐吵架”是真实的幻想,是一种回避现实的强迫症,那么把反抗和逾越当作“女性性”这个观点岂不是另一种承认禁令的方式?毕竟承认禁令的最好方式就是违反之。这是不是把女性的不满当作了菲勒斯秩序的补充?我们也可以从此知道片中不怎么体现性差异的原因:电影全程在逃避性差异,小麦和小绢只是体现了男女二性各自对于不可测之深渊的防御,如二人所说“恋爱就是两个人各过各的”,而爱的真正发生处在于没法各过各的,不得不面对划在两人之间的鸿沟——性关系不存在。

如果只是简单地指责他们追求不可能,那么陈词滥调也会应运而生,例如不要乌托邦,“爱具体的人”,不要尝试不可能的东西......或者我们可以从一个古老的论调出发,即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话很有道理,只是我们要把它再颠倒——爱情同样是婚姻的坟墓,婚姻带来的是家庭关系,这时候绝不是所谓的爱情或者激情,爱情所追求的不可能:例如成为恋人后的欢乐被匮乏状况瓦解。但是,如果这种看似“不可能”承受的状况也被恋人接受,那么这就绝对不是恋爱这么简单,而是一种忠诚——不是对享乐的欲求不满,不是如小麦一样拖延同伴的怀疑,而是跨过这个鸿沟,不管婚姻是多么残酷,这不可知的未来有多少风险,他们却还是在一起了。

是故,我这里的婚姻确实是黑格尔意义上的:婚姻的意义不是领证或者办宴,而是忠诚于事件本身。这里才真正道出穿越幻想的内涵:幻想本身不是不真实,而是太真实,以致于除了这个基本幻想之外,没有别的东西能够掩盖它,我们只能和幻想一起停留,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们毋须孜孜以求什么真实,我只是把幻想——及其残破不堪的现实接受下来。因此,婚姻——对于事件的爱必然是狂风骤雨般的,这种关系之中丝毫没有和睦之处,而是由于大家过度亲近产生大量的不和睦,“和解”就在于男女的对抗性中。性关系不存在也意味着男女使对方不可能,爱是不平衡的,它总是倾斜,却没法是任何一方成为主人,这种“稳固”的动荡不安的关系就是非关系。


花束般的恋爱花束みたいな恋をした(2021)

又名:她和他的恋爱花期(港) / 爱如花束 恋恋不忘 / Hanataba mitaina koi o shita / We Made a Beautiful Bouquet / I Fell in Love Like A Flower Bouquet

上映日期:2022-02-22(中国大陆) / 2021-01-29(日本)片长:124分钟

主演:菅田将晖 有村架纯 细田佳央太 清原果耶 小田切让 押井守  

导演:土井裕泰 

花束般的恋爱的影评

momo
momo • 1
勉
勉 • 他和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