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号电影海报

胜利号在网飞的加持下,在最近拥有了不错的话题度和成绩。在抱着一丝期待看完全片后,我先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流浪地球》和《胜利号》都是国外的电影,我会更喜欢哪一个?“

在毫不犹豫的得出了极为确定的答案后,我才以更确切的语气写下这篇影评。(大量剧透)


《胜利号》与《釜山行:半岛》

之所以提到第二部釜山行,是因为这两部片子的根本问题其实如出一辙,当然,《胜利号》在人物塑造,视效,观看体验,整体节奏等几乎所有方面都是碾压《釜山行:半岛》的,也就是说,釜山行做好的地方胜利号会更好(实话说釜山行唯一称得上还可以的就只有特效了),釜山行不好的地方胜利号也有许多突破,人物更立体,影片节奏也更自然等。然而可惜的是,釜山行做的最差的部分,胜利号同样没能逃脱。

问题的核心出现在韩国电影在工业化进程中试图向好莱坞靠拢的脚步,而这体现出来的,是韩国这个国家在东亚文化圈和欧美文化圈之间的犹疑和矛盾,这与深层次的地缘与政治有关,不过表现出来的,就是韩国电影在大陆,港台,欧美这些地区的电影风格之间的反复横跳,说白了就是谁牛逼学谁。

而当今来看,韩国在东亚三国里是在文化方面向西方拥抱的最为炽烈的国家,其文化作品也确实逐渐收到了西方社会的认可,不过当把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投放到自己的电影上而不加以适应和调整,在没有好莱坞那一套流水线一般成熟的工业化体系的情况下,其结果就必然是灾难性的,釜山行的失败就完美阐释了这一点。

在电影釜山行中,导演把几乎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好莱坞大片最爱的“视效”和“奇观”上,人物塑造也是好莱坞那一套典型的,枯燥的,刻板的自我救赎,虽然在开头或多或少可以看到一些对韩国自身国家处境的反思,但是这种反思在整部片子完全向西方靠拢的基础上显得格外的撕裂,甚至有些可笑。

而胜利号好一些的地方在于,虽然也为我们带来了相当的特效镜头,但是导演并没有沉迷于此,至少没有为了多放几个视觉爆点就完全忽略基础逻辑。

不过同样的,胜利号还是落到了好莱坞那一套叙事结构和科幻设定之中去了,至于韩国电影之前一直被人称道的尺度和对现实的思考,在这种片子里也毫不意外的完全丢失,接下里我会尝试从几个拥抱点里,去探索一下胜利号究竟在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

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和逻辑自洽

叙事结构

胜利号其实是不出意外的落入了那一套老掉牙的结构中,男主的悲惨身世与自我救赎,小女孩的逆天救世主人设,船员各自的传奇经历,传统到极致的三幕式,甚至连好莱坞那一套平面单一的像一张白纸一样的神奇脑回路反派都学了个通透,可以说这部电影里的每一种元素,每一处情节都能在随便一部好莱坞大片里看到一模一样的出场方式,整部电影跟好莱坞最大区别就是船上的那面国旗。,

这种套路化的创作并非不能为人接受,事实上,之所以这些要素可以成为套路化,公式化的东西,就是因为它足够好用,而这部片子的优点之一就是叙事结构工整,节奏清晰,几乎就是照着三幕式来拍的,该高潮高潮,该转折转折,该低谷低谷,基本不存在很过分的节奏脱节的情况,也因为此,在暂时忽略大量的逻辑BUG的前提下,许多观众会产生了“其实这个电影其实还不错”的想法。不同的人对电影自然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最起码胜利号可以给观众带来两个多小时的流畅平稳的观影体验,在这一点上至少是及格的。

可惜虽然结构工整,产生结构的情节推动却存在着大量的BUG,这些BUG甚至反过来影响了结构的完整和顺畅。

逻辑自洽

一个合格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也应该是自洽的,通顺的,然而胜利号在影片后期确忽然开始出现大量的逻辑BUG(或者至少是我无法通过两个多小时的观影体验所理解的逻辑),比如说可以在太空中摧毁十数架处于高速运动和射击中的战斗机的军用战斗机器人的外骨骼被一个可以被普通人用普通斧子一击砍断手的人类用一个踢腿卸掉脚踝被秒杀掉,再比如被UTS牢牢掌控的媒体在对话曝光的第一时间就向所有人类(包括UTS上的居民)广播所有对话,这种前后逻辑矛盾的情节会极大的影响观影体验,让观众产生不解,疑惑的情绪。

如果说这些都是小BUG,那么结尾处本来会被氢弹消灭的主角团在一团红光的包裹下从5000多公里外瞬间回来的镜头简直就是颠覆了整个影片高潮,因为这是与几分钟之前刚从船长嘴里说出的设定完全不符的情节,纳米机器人如果无法在爆炸中被摧毁,那么整部影片在故事上最大的亮点——众人带着炸弹而不是小女孩飞走——就被抽离了许多意义,这种情节设置让主角团最光辉的一幕变的有些无厘头,而那些为了帮助主角团而赶来的其他拾荒者的战斗和牺牲,则无可避免的,变成了纯粹的笑话(只是没人在乎就是了)。

纳米机器人在几分钟后又变成了坚不可摧的描述

这种出现在主线情节上的巨大矛盾,让整个故事的逻辑都变的十分混乱,如果影片停止在爆炸中,我对这部片子的评价也许还会稍微高一些。很明显的,这种情节上的漏洞甚至给影片的整体结构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当高潮情节的意义被剥离,整个故事的张力自然也会降低。

人物形象

除开逻辑方面的问题,人物塑造也同样存在缺陷,主角的经历是最完整的,因此他的纠结和成长也应该是最多的,影片在文戏有限的情况下尽量的给了主角足够多的转变过程,可一些情节还是存在值得推敲的地方,有点莫名其妙的强行给主角安排的“唯一一个被BOSS直接指派的队员”的身份,拒绝执行命令却完全没有被辞退的觉悟和准备,破产后沉迷赌博,经历一系列事情后没有太多情感上的转变在最后有些突兀的态度转折,这些点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主角的身份塑造。

不过除了设定之外,演员的表演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宋仲基虽然颜值能打,饰演这么一个从小被洗脑,经历过自我觉醒,自我挣扎和自甘堕落的复杂角色,从造型和演技上也许都有些勉强了,实在是有点太年轻太嫩了。

除开主角,其他船员的设定其实要简单很多,朴虎作为一个大毒枭,大概率是害的无数人家破人亡,到了太空之后却成了好好先生,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柔情似海,虽然他和巴莫斯都是用反差来塑造角色的,巴莫斯显然要更自然一些。

而BOSS的设定就实在是显得更加乏善可陈了,不但拥有着一定要摧毁地球再去火星玩过家家的神奇脑回路,也对让整个火星被改善为宜居环境的大功臣毫不怜惜痛下杀手,更是在最后关头自己驾驶机器人正面硬刚,虽然这并不只涉及人物设定的问题,但是这个反派依然让人觉得毫无魅力,味同嚼蜡。

在所有元素都模仿,借鉴的前提下,很难做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即使你在各个方能都能更完善,情节没有漏洞,人物更加立体,那充其量也不过是个韩国自己做出的银河护卫队,这对工业化来说是个绝对的好消息,可是对电影本身的探索来说,很难说有多少真正的进步。

科幻设定

这里应该是这篇文章之所以会问开头那个问题的原因,《流浪地球》和《胜利号》,抛开国家的概念,我自己会更喜欢哪一个?答案是毫无疑问的,流浪地球。

为什么?其实很简单,虽然我很喜欢科幻类作品,但是入坑时间不长,看过的作品不多,即使如此,也对《基地》《路边野餐》《三体》《2001太空漫游》等等公认的佳作有过了解,在看了这些作品之后,实在是很难对胜利号这种如此浅显直白的设定有太多兴趣,在太空中打枪这种事情,对想象力的要求实在是太低,纳米机器人复苏地球环境这种事,则更像是玄幻情节。

影片中的太空城也只是杂糅了赛博朋克和太空歌剧风格的视觉印象,整部片子看下来,最让我影响深刻的还是飞船上的那个韩国国旗,因为这是我唯一一个预期之外的,在以往的科幻中从未见过的元素。无意冒犯,我想除开韩国观众,其他国家观众在类似影片中看到除了中美俄罗斯欧盟日本这些国家或地区之外的国旗,大概都会有类似的感觉。

胜利号上的太极旗

如果单论特效,其实整体来看胜利号是比流浪地球做的更棒的,特效镜头显然也更多,影片中机器人的运动,质感细节都相当不错,已经不输好莱坞太多,在并不是很高的预算下做到这样,韩国电影的工业化似乎已经走在了中国前面。

但是,除开特效,在世界观设定方面,流浪地球中带着地球在宇宙中流浪的想法和创意,实在是太符合“科幻”这两个字了,影片中出现的饱和式救援,早已预算过概率而放弃的终极解决方案,这些都让看惯了好莱坞式英雄救世界套路的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真实世界的人类是如何自救的,这种充满了科幻浪漫的世界设定,这种不满足于传统套路的真实性,是我更喜欢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的根本理由,这或许与拍出这部电影的是我的祖国有关,但是也绝不是全因为此。

’ 反过头来看胜利号,会发现从世界设定到科幻细节,与故事结构,人物塑造一样,还是充满了套路和公式,这种模仿会让人觉得熟悉,但是绝对不会意识到这是一部韩国电影,如果拥抱过去让别人熟悉就足够了,那么探索和开创从何谈起呢?

韩国电影的挣扎

去年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开创历史的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影片,这毫无疑问是韩国电影史上最光荣的一刻,也是大陆和港台电影最辉煌的时候都没能做到的壮举,可是看完之后我却同样有些惘然,这还是是当时拍出《杀人回忆》的导演嘛,不是说寄生虫有多不好,可是比起当年的杀人回忆,实在是少了那种震撼,多了太多逻辑漏洞。好像从那之后,再看韩国电影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而在看完《釜山行:半岛》和《胜利号》后,虽然缺的东西我还没有搞清楚,多出来的对好莱坞的模仿和追捧倒是显而易见的。

前几年看了不少的韩国电影,总觉得他们的导演敢拍敢说,真实不做作,可看多了又觉得似乎不是这么回事,政府就是腐败黑暗的,人性就是扭曲丑恶的,似乎已经看不到在杀人回忆里的思考和挣扎了,胜利号就好像是一个缩影,韩国的电影已经经历过了极致的巅峰,不知未来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胜利号승리호(2021)

又名:Space Sweepers

上映日期:2021-02-05(韩国网络)片长:136分钟

主演:宋仲基 金泰梨 陈善圭 柳海真 理查德·阿米蒂奇 丹尼尔·乔 

导演:赵圣熙 

胜利号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