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写点思考。

内容产品的个性化推荐,让人们的意见分化更为显著,这确实是一个近年来可以看得见的趋势。人当然会对信息有好恶,倾向于接受和观看与自己既有观念相符(至少,不尖锐对立)的声音,这很容易形成所谓的“同温层”,即在同一个“频道”里的人甚至意识不到其他声音的存在,因为“我观察到的世界就是这样啊”。

时间倒退几十年,一个家庭通常只有一块屏幕:电视机。通过一个盒子提供新闻,娱乐内容。虽然频道可能有几十上百,但单一的屏幕使得全家人的关注点得以(不得不)集中于一,电视占据了起居室最瞩目的位置,取代了神龛。

电视的显赫地位曾经受到过很多次挑战:录像机使得人们不必观看实时播送,VCD/DVD机使更多元化的欣赏成为可能,PC成为家里的第二块屏,虽然诞生之初PC上的消费内容还不足以夺走电视的观众。直至智能手机出现,每个家庭内的屏幕数超过了人口数。

以往,孩子说要看恐龙大世界,那么全家人都得看恐龙大世界。不需要多久,爸爸妈妈也都认识了梁龙、雷龙、鲨齿龙,还知道鸭嘴龙最爱吃什么。但是现在,孩子看玩具开箱视频,爸妈可以在一旁低头刷手机看剧打游戏,每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除了社会的割裂,家庭内共同话题也在减少。你看减龄养生,我看大国崛起,电视剧也是各刷各的,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即便都看抖音,都上推,甚至关注的订阅号都高度重合,个人化推荐的内容还是会大相径庭,每个人看到的网站首页各不相同。

生活的土壤相同,两棵树的枝叶也会产生微妙的交叉,个人私享屏幕的出现让每个人的选择空间扩大了——比如我,10年前从来不敢想象可以在通勤途中,手机上点播当季剧目,而且字幕都有了——这当然是值得额手称庆的,然而个性化推荐是不是也在减少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共同土壤呢?

内容产品的“个性化推荐”是不可逆的趋势。习惯了私享屏幕的人类再也回不到全村只有一个大喇叭的环境。

身体在这里,思绪却不在。当我的思考与那些“与我有XXX个共同爱好”的灵魂同步,我写下来的想法被未曾谋面的用户按赞,面对枕边人却觉得无话可聊,不知道对方最近在看什么、读什么、想什么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停下来思索一下,自己被夺走的注意力都去了哪儿,以及那值得吗?

我暂时没有答案。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ma(2020)

又名:社交困境 / 愿者上网(港) / 智能社会:进退两难(台)

上映日期:2020-09-09(美国)片长:94分钟

主演:杰伦·拉尼尔 罗杰·麦克纳米 斯凯勒·吉桑多 卡拉·海沃德  

导演:杰夫·奥洛威斯基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