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郝聪明》:用二逼精神推进剧情
文/马庆云
受朋友推荐,在乐视网看了三集他们自制的电视剧《我叫郝聪明》,觉得有点意思,姑且随便聊聊,跟大伙分享。
网剧比电视剧更难做,因为网络的可选性更大,如果没有吸引影迷的地方,会被几分钟内关掉。因此,做网剧,需要仅仅抓住一个看点,无限延伸放大才行。比如,乐视网自制的《女人帮•妞儿》,打的就是三级情色牌,很有余味。而这部网剧,《我叫郝聪明》则是打出“二逼精神到底”的牌,十足的有趣。
该剧中,几乎全部角色,均做了“二逼”处理,包括女一号北漂“郝聪明”和男一号,乃至于一些仅仅出场一两次的角色。这种处理方式,首先是取得喜剧效果,让观众在观影中,获取故事的同时,能够于人物的对白中体验到“与众不同”。这种人物的处理方式,因为电视频道的播出条款限制,至今无法进入上星卫视,所以,很适合进行网络途径的运作。这样,也保障了网络播出的独特性。
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至今还在清一色地要求对剧情“真实性”的无限贴近。哪怕所演绎的是一段虚构的故事情节,在人物塑造和电视剧拍摄过程中,也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地告诉观众,我们的戏是真实的,绝对不会自己主动放弃这种“演绎”的真实。网剧《我叫郝聪明》则不然,它通过对所有人物的“二逼”处理,时刻提醒人们,这些剧情都是不真实的——但因为全部的不真实,最终又实现了一种“说假成真”的效果。这种戏剧效果,倒是很值得国内卫视频道的收片组的成员们注意,电视剧的播放标准能否因为《我叫郝聪明》的播出而相对放宽?
这里,我要提醒一点,在北京方言里边,“二逼”绝对不等同于“傻逼”。后者是骂人的话,前者,则多揶揄,乃至自嘲。在90后的俚语中,“二逼”有对“天真无邪的原生态保持”的意思。在《我叫郝聪明》里边,女一号的可爱之处便在于对青少年时代“天真无邪”的保持,她可以在无处可住的情况下兴致勃勃地帮助一个表白失败的男人找回自信,也可以在误认为别人是黑车的情况下自作聪明地威胁别人赶紧开车。这些,都是孩子行为,但因为90后心中有一种拒绝长大的因素在作怪,所以看这部网剧,应该会倍感亲切。
我们不妨追问,年轻一代,为何会有拒绝长大的心思?应该是我们成人的世界太过于复杂,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对童年“二逼”精神的继承来对抗我们世界中的复杂,从而得到“返璞归真”的效果。看惯了《甄嬛传》中的尔虞我诈,再看看《我叫郝聪明》中的二逼到底,也未尝不是一种对“当下世界”的反抗。
其实,该剧中的“二逼”精神,实际上脱胎于王朔、冯唐他们的文学风格,当然,前者属于70、80的青春荷尔蒙的宣泄,而后者,则更具备了90后的特质。在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边,我们看到的拒绝世俗的方式,是对尽快长大的渴望,乃至最终长大的怅惋,而在《我叫郝聪明》中,拒绝世俗的方式,则不再是学会世俗的套路,他们更决绝,直接用青少年时期的“二逼”精神来贯穿成年时代。这或许正是时代的变化,也正是90后的精神强大之处。
如果人物所做的行为,与他们的内在智力不相吻合的话,便出现了喜剧效果。该剧便遵循了这一原则。戏中,所有人物,都有装成熟的嫌疑,但他们的真实智商,又是低于所做事情的,这种反差,在产生“笑果”的同时,也便让已经成人的观众缅怀起童年来。“二逼”绝对不是“傻逼”,他们不傻,只是用孩子的智商来努力实现大人世界中的各种“高难度事业”。
靠着这种二逼精神来推动剧情发展,我们且看《我叫郝聪明》能演绎多久。

我叫郝聪明(2013)

主演:张子萱 彭冠英 迟嘉 张钧涵 

导演:韩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