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赛亚人:孙悟空或卡卡罗特的身份认同
今年年初上映的《龙珠超:布罗利》可算得上是龙珠系列动漫最精彩的一部剧场版电影,不仅是鸟山明将布罗利正式安排入龙珠宇宙的起点(此前的布罗利形象其实是东映自制),其动作画面的精良所带来的视觉体验也让人大呼过瘾。但观者在享受其视觉奇观的同时,却可能忽略了影片富有意味的结尾——当孙悟空找寻到布罗利并给其带去食物时,布罗利的朋友问悟空叫什么名字,孙悟空则回答,“孙悟空,还有……卡卡罗特”。


由于此细节实在过于平常——因为大家似乎早已认定孙悟空就是卡卡罗特,二者可以互换——以致于遮蔽了其文化内涵。但实际上,对孙悟空姓名的询问及其回答实际是孙悟空自身的主体化的过程。两个名字意味着两种不同的身份属性,“孙悟空”对应地球人,而“卡卡罗特”则对应赛亚人,两者叠加于孙悟空一人身上,这其实是对于两种迥异的文化秩序(地球与贝吉塔星)的认可。
其实,孙悟空这一动漫形象的形成本身就具有某种复杂性:一方面,其来源于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美猴王,这点体现在名字、尾巴、筋斗云等方面;另一方面,“龙珠”系列中的孙悟空又根植于自50年代以来日本将《西游记》改编为大众文化作品的脉络,如手冢治虫的《我的孙悟空》。同时,鸟山明在创作过程中应集英社要融入中国功夫元素的要求,且其本人亦是功夫片的爱好者,所以在动作设计方面也颇可见到香港功夫片的影子。因此,早年间“龙珠”系列的第一部《七龙珠》得以进入中国市场并大受欢迎。
不过,《七龙珠》从末段开始就已经偏离了《西游记》的色彩:孙悟空去天神处修行,天神将其尾巴彻底去除,或许可以看成是《七龙珠》与《西游记》的联结带的断裂。尤其是比克(这里实际上是指短笛,但其实初代的比克大魔王与二代的短笛大魔王名字是相同的)与孙悟空的战斗后,悟空与琪琪成婚将这一断裂体现得更为明显。而至其续作《龙珠Z》则完全见不到《西游记》的色彩,鸟山明将故事引入了宇宙斗争之中,甚至在《龙珠Z》的三分之一处过后,连龙珠本身也成为了可有可无的陪衬。但这样处理的同时,却又增加了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复杂性。
《龙珠Z》甫一开始,孙悟空就被告知他并非地球人,而是赛亚人派来征服地球的杀戮“机器”,但由于其小时候脑部受到创伤,便遗忘了自己的任务,性格也由暴戾变得温顺,甚至在不断修炼中成为了地球的守护者,而地球人的身份更是早已刻写在其脑中。因此面对其赛亚人的血统,以及其本名“卡卡罗特”,孙悟空自然是拒绝的,并对其兄长拉蒂兹说:“我不是什么卡卡罗特,我是地球人孙悟空。”随后甚至不惜生命也要将拉蒂兹打倒,二人同归于尽。但其体内的赛亚人好斗的血液却无法改变,并且赛亚人于濒危之际恢复健康后实力大增、愤怒时力量极度提升的特点也往往成为孙悟空修炼以及战斗的利器。在其借助龙珠的力量复活后,前往那美克星与弗利萨战斗时更是变为了传说中的超级赛亚人,甚至对弗利萨说:“我是在地球长大的赛亚人,为了打倒你才从地球到这里来,本来拥有一颗爱好和平的心,如今因为愤怒而觉醒,成为传说中的战士……超级赛亚人孙悟空!”





至此,孙悟空认同了赛亚人的身份。不过在超级赛亚人的后面,他附加的其实并不是卡卡罗特的名字,仍然是地球名字孙悟空,在其身上承负的仍然是兼具血统与文化两方面的冲突,但两者的同时出现却意味着一种共识。因此,孙悟空将弗利萨打倒同时兼具赛亚人对弗利萨的复仇以及载地球文化滋养下孙悟空对于宇宙和平的追求,故而《龙珠Z》的那美克星篇成为了极富魅力的章节。
在那美克星篇完结后,鸟山明一度要封笔,但由于集英社不会轻易完结热门漫画,因此出现了此后的沙鲁篇和布欧篇,并且鸟山明一度想要放弃悟空这一形象,希望将悟饭发展为主人公(沙鲁篇),但拗于悟空人气实在太高,便只得作罢,悟饭甚至被人戏称为“野比饭”(野比大雄+孙悟饭)。从鸟山明这一举动或可以印证悟空这一形象的使命,当其身份认同已不再是问题时,他的任务也就完结了。


而在2017年,日本东京奥组委宣布孙悟空等9位动漫形象成为其形象大使时,处于画面中央的正是孙悟空,只不过他手里所举的元气弹被替换为了奥运五环,一种联结着地球人与各国别人的身份认同便已形成,或许也再度说明了这一形象所具备的文化内涵。

龙珠Zドラゴンボール Z(1989)

又名:Dragon Ball Z: Doragon bôru zetto

主演:野泽雅子 古川登志夫 青野武 千叶繁 江川央生 古谷彻 江森 

导演:西尾大介 编剧:隅沢克之 Katsuyuki Sumiza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