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晓说2018》关于希腊的专题,高晓松老师先是谈了观感,然后再详细谈了希腊的神话和哲学。这些内容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当然只是皮毛,但是对于我这种门外汉来说,还是很有收获的。
有几个印象比较深的点,做个梳理。
第一个是关于象形文字。
希腊最开始也是使用的象形文字,后来慢慢改成了使用拼音文字。人类在刚开始发明文字这种东西的时候,最初想到的都是象形文字。
比如鱼,看到鱼的样子,就画一个差不多的模样,最后演变成象形文字。
不过发展到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都使用了拼音文字,而中国是少数还在使用象形文字的国家。
拼音文字学起来很方便,所以它才能普遍代替了象形文字。但是拼音文字有一点不好,那就是随着发音的变化,拼写也须得跟着改变。欧洲国家的英语德语俄语等等,其实都是源自同一套语言系统,只是发音不同,然后就形成了不同的语言。
而象形文字正好可以弥补这种缺点。象形文字不管你如何发音,只要看到那个字,你就能够明白意思,所以不管什么发音,都可以使用这一套文字。
还记得在民国时期就有过争论,是否需要废除我们的汉字,改为拼音文字。当然,现在已经有了结果,方块汉字得以保留。
不过,象形文字学起来不容易,这是它的短板。后来我们推广简体字,也是为了降低汉字的学习门槛。
但是,是否可以期待未来有一种更加易于掌握的象形文字出现,从而统一了全球的文字呢?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也许未来可以使用脑电波交流,或者大脑都接入电脑系统,大家都能做到“心照”,那也就不需要文字了。
前段时间,可能包括现在,也还有很多人呼吁恢复繁体字,因为简体字有很多已经失去了象形的意义,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文字。也常常会有人拿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使用繁体字来作正面例子。
当然,无论繁体字还是简体字,或者至完全使用拼音文字去代替方块汉字,其实都各有自己的出发点。作为一个从小使用惯了简体字的人,简体字是我的舒适区,所以我还是支持简体字的。
繁体字我都认识,但是让我写出来恐怕就太为难我了。拼音文字我完全没办法习惯,所以我本能地排斥。当然,这些都是我从自己的使用习惯出发而产生的看法,而哪一种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或许还是需要更为专业的人士们去辨别和讨论的。
繁体字承载了更多的古老文化,拼音文字更便于流通。简体字则处于两者之间,目前来看是最好的一种平衡。我们这个国家有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叫做中庸,讲究平衡,所以今天我们使用简体字,也是这样的文化和环境下的一种必然选择。
第二个是关于民主和专制的。
希腊的雅典是民主的源头,而另一个城邦斯巴达是专制的代表。当时民主的雅典被专制的斯巴达给灭了,后来民主制度再次重来的时候,使用了代理制民主,而非雅典那样的直接民主。
代理制民主就是民众选出来政治家,然后政治家去管理国家。雅典那样的直接民主是所有国家大事每一项都由民众(有投票权的民众)直接投票决定。
直接的民主太费时费力,且民众很有可能因为知识储备和情绪受到煽动而做出非理性的决策,导致决策慢,政策反复。这样的民主导致当时的雅典在对抗斯巴达的时候处于下风。而斯巴达反正是专制,领头的怎么说就怎么做。没有繁复的征求意见程序,也没有武将赢了战争被害怕独裁的民主人民判死的情况,斯巴达权利集中,政策延续,所以他们赢了。
当然了,这是民主的弊端,但是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民主。后来发展出来的代理制民主,某种程度上算是雅典民主和斯巴达专制的平衡吧。
人类社会总是如此,陷入极端,然后两极都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在经济史上也有类似的情况,从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强调市场这双无形的手,到凯恩斯强调的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从完全的计划经济慢慢引入了市场经济。
一个从无形的手引入了有形的手,另一个从有形的手引入了无形的手。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希腊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为反对民主,被民主的雅典人判了死刑。这是民主制度的“专制”,也许哲学方面有专门的相关解释,但是我没有了解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只能暂且将这种现象理解为是一种“悖论”吧。
第三个是关于哲学。
希腊的哲学是举世闻名的,今天西方的哲学在那个时候就奠定了基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希腊三贤,他们所在的时期对应的大致是中国的百家争鸣时期。
百家争鸣时期形成了东方哲学,而希腊三贤时期形成了今天的西方哲学。西方的哲学家们追求的是turth,真理,是无用的。东方的哲学家们追求的是关系,比如人和人的关系,是实用的。
也许可以这么理解,大家都在河里挣扎,希腊的哲学家专注于如何找到固定的东西,让人们去抓住。东方的哲学家们专注于如何让大家形成一个网,然后随着水流一起漂。
西方的文化是比较硬的,所见即所得,是偏向固态的。东方的文化是比较软的,所见不一定是所得,是偏向液态的。
这里我想到一个例子,不知道是否准确,西方文化发展出来钢笔,笔头是硬的,而东方文化发展出来毛笔,笔头是软的。都可以写出字,但是得用不同的方法和力度。
第四个是关于神话。
西方的神话源头主要就是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这两个神话系统都诞生于海洋文化。希腊的地中海和北欧的北海。
地中海是个神奇的地方,准确的说是一个广大的被陆地包围的湖。它非常宽大,但是风平浪静。
海洋是超出人类控制的,所以海洋文化特别信神。相比之下,我们中国属于河流文化,相对来说,河流还是能够被人控制的,所以河流文化对于神的信仰就没有那么深。
我们中国的神大多是人修炼而成的,比如大禹治水,大禹是人,他治水就是人类控制河流的一个实例,所以大禹成了神。相比敬畏神,我们更推崇战胜自然的人。
超出人类控制的地方,人类就会用想象去填充。从前是用神话故事,现在使用科幻故事。
希腊的神有很多香艳故事,其实也是体现了人类对于生殖繁衍的崇拜吧。还有也是因为地中海有很多的小岛,每个小岛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当大家融合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神。然后大家为了把自己接入主神宙斯的系统,就把自己系统里的女性和宙斯用这种方式连接起来。
其他。
关于商业基因。
高老师在希腊观感中谈到一个细节,关于希腊和美国的不同。
因为他们是受到希腊的邀请去希腊录的节目,然后晚餐时主办方请了一些基金会的经理之类的人士来吃饭。高老师本来以为这和好莱坞的饭局一样,大家无非就是聊聊生意,谈谈合作之类的,但是没想到饭局上人家聊的全是哲学宗教这些。
之前听一个课程,解读非理性繁荣的,谈到了美国90年代开始,对于成功商人的崇拜超过了科学家这些人(我们中国目前也进入了这样的阶段),这样的阶段说明这个社会有着浓重的商业基因。
希腊商业基因就没有美国那么浓重。
关于博物馆的藏品。
高老师在希腊参观的博物馆,里面有很多的科学用品,几千年前的医疗用的一些工具,和今天差不了多少。当然,那个时候的医学和今天的西医还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的医学和中医一样,都属于传统医学。现代医学其实是全世界各地的医学家们共同努力塑造的。
对比中国的博物馆,馆藏品大多是文化宗教或者日常用品,没有科学用品。
这一点引起我的兴趣,也是因为之前看到有报道说,课本里的张衡地动仪复原品图片被删除。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之一,这个复原图其实根本就是硬赶出来的。地动仪只有一些文字记录,具体怎么做没有任何记录。甚至没有办法证明它真的存在过,以及真的起到过作用。
删除那张图片是为了保持对事实的尊重。其实我们确实不重视科学发明,没有利用科学的文化基因。我们是经验型民族,我们有依靠长期的经验积累去获得规律的文化,但没有通过实验去主动寻找规律的文化。
没有发展出来科学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我们非要无中生有弯曲历史。前面哲学那一块就谈到过,我们的哲学家不关注真理,只关注互相之间的关系。这也就导致我们整个民族都“不求甚解”,而这种态度是追求科学的大忌。
关于女哲学家。
节目的最后,高老师谈了一幅画,《雅典学院》这幅画把希腊几乎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各个领域大家都花在了一幅画里。
这里面有希腊三杰,有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等。
其中还有唯一的一个女性哲学家,希帕提娅。
高老师没有详细说这位女性哲学家,我就自己查了一下。希帕提娅不仅是哲学家,还是数学家,天文学家。
虽然在这么灿烂的希腊群星中,只有一位闪耀的女性大家,但是和我们中国相比,境况应该算挺好的了。
其实在中国商代时期,也就是母系习俗残留,父权刚确立不久的时候,妇女的社会地位还是挺高的。妇女可以有自己的封地,可以封赏自己的封臣,可以带兵打仗,还可以正儿八经地当官。
商王武丁的妻子之一妇好,平时住在自己的封地,时常带兵出去打仗,为商朝平定了很多难搞的部落。商朝的甲骨文多次提到过她的事迹,武丁对她也特别喜欢。
当然了,妇女的地位高只是体现在奴隶主阶级,如果你是奴隶,不管男女,都不会有什么地位可言。
说这些其实只是想说明,女性并不是天生就是男性的附属,只不过后来因为思想文化,成为了男权制度下的附属品。
这里也要吐槽一下高晓松老师,高老师可能见得太多了,所以他会对于女性的地位低于男性已经见惯不怪,对于一些潜规则也已经不觉得有什么好惊讶的。所以有一些态度让我本能地觉得有些不舒服,确实有一点点油腻的感觉。
油腻的感觉在一些采访的时候会体现得比较明显,这要看嘉宾的身份以及和高老师的关系,有的时候高老师的对嘉宾的恭维我看了会不自觉皱眉。
不过,高老师把各种事件历史串讲起来的能力确实高,所以基本上他一个人瞎聊的节目,我还挺喜欢听的,可以长长见识。
读书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金科玉律,看节目也同样如此。无论看书,看剧,还是看节目,其实各有目的,各有侧重点。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我们特别需要学会辨别信息的质量,不能什么都接受,一股脑儿地往脑袋里吸收,必须要经过思考的过滤,再吸收。
但是现代社会,最稀缺的恐怕就是思考能力了吧。

晓说2018(2018)

又名:晓说 第四季

主演:高晓松 徐克 吴宇森 冯小刚 樊建川 黄健翔 姜文 高晓攀  

导演:齐浩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