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尊者》:这不是印度神幻电影

观影记录=空语因明

“无上尊者”,故事以1980年代的卡纳塔克邦的一个虚构小镇为背景。这部印度电影,在叙事方式和文化内涵上都有明显的印度特色。它是一个喜剧-动作-歌舞-悬疑电影。在叙事上,它像很多印度电影一样,并不太在意故事的比重协调。故事并不复杂,片长却达到了三个小时。可能就像印度的社会状况一样,它并不回避杂乱,相反,却可能成了它的特色。印度神话也是杂乱的。影片名字和故事情节都关联着印度神话的指涉或隐喻。如果不了解这方面的印度神话,那么对剧情的理解应该会大打折扣。

这里大致介绍本片的神话背景。

片名就表现了这个电影的神话内涵。男主角之名是Narayana(那罗衍那),这也是毗湿奴(Vishnu)的一个名字。在通常的印度神话中,最高的三个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分别对应着:创造,维护和毁灭。不过,对于毗湿奴的信奉者来说,宇宙的至高神是毗湿奴,是Narayana。他是宇宙秩序的维护者,是保护神。当世界的善恶失去平衡的时候,那罗衍那就会化身人间,修复秩序。

在神话中,那罗衍那的妻子名叫拉克希米。电影中女主角的名字也是拉克希米。在中文里,一般称那罗衍那的妻子为“吉祥天女”。拉克希米是那罗衍那(或毗湿奴)的忠实伴侣,在毗湿奴的每次化身时,拉克希米都会化身为他的伴侣。当毗湿奴化身为罗摩(第七个化身)的时候,拉克希米化身为悉多,他们就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两位主角。这个神话背景,就是能让人们相信他们是神灵化身的依据之一。当然,只有名字上的一致还不够,要有神迹才行。毗湿奴有上千个名字。片中出现的斯里哈利(Srihari)也是毗湿奴的名字之一,但计划失误,没派上用场。

男主角刚出场的时候,群众们正在观看电影《Bhakta Prahlada》(1983年版)。这个电影是关于毗湿奴的崇拜者Prahlada的故事。Prahlada王子尊奉毗湿奴,但是他的父亲反对崇拜毗湿奴。估计,猜测,片中出现的情节正是Prahlada和他父亲争论的片段。Prahlada可能说那罗衍那无处不在,而他的父亲训斥他。这时候,男主角从电影幕布后跳出来,而他的名字正是那罗衍那。显然,这是一个故意营造的巧合。

那个Bhakta,和Bhakti相关,后者表示的是一种人神关系。毗湿奴的第八个化身是克里希那,他宣布,信徒通过和一个神建立虔诚的关系(即Bhakti),就可以通过这个神获得解脱。在这个教义出现之前,印度教并不认为每个信徒都能获得解脱,无论多么虔诚。

在《无上尊者》中,开始偷走宝藏的戏班头子被称为“魔王拉瓦那”。拉瓦那是十头魔王,在史诗《罗摩衍那》中,他是反派。他抢走了悉多(拉克希米的化身),最后被罗摩(毗湿奴的化身)打败。同时,在电影《无上尊者》中,指引着被偷走宝藏的图上画的正是拉克希米的画像。因此,这个设定隐喻着《罗摩衍那》的情节。看来,最后能找回宝藏的,也只有毗湿奴的化身了。这里体现着该影片的道德训诫:心中有魔还是心中有神,指引着个人的选择。

寻找宝藏的隐喻,还关联着“搅动乳海”的神话典故。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大致说来,不死甘露(Amrita)等宝物沉在乳海中。为了获得它们,众神和恶魔们(阿修罗)需要一起搅动乳海,让那些宝物出来。借着毗湿奴的指导和化身帮助,众神和恶魔以曼陀罗山为搅拌棒,以大蛇瓦苏基作为绳子,缠在曼陀罗山上,来搅动乳海。为了防止曼陀罗山沉入海底,毗湿奴化身成巨龟库尔玛,支撑着曼陀罗山。搅动持续了很多年,随着搅动而升起来的,包括不死甘露,拉克希米等十几样。

可以看到,《无上尊者》中涉及的大多文化要素,都和毗湿奴(或Narayana)有关。这些与毗湿奴相关的印度神话,不乏思辨,同时又比那些一神论神话更加“灵活”。那罗衍那虽然如基督教的耶和华一样,是至高之神,但似乎没有后者“狭隘”。实际上,毗湿奴也以他的“宽容”而著称。世界在善恶的平衡中,毗湿奴是世界的维护者。


无上尊者Avane Srimannarayana(2019)

又名:ಅವನೇ ಶ್ರೀಮನ್ನಾರಾಯಣ

上映日期:2019-12-27(印度)

主演:拉克西特·谢蒂 珊维·斯里瓦斯塔瓦 阿丘特·库马尔 瑞舍布· 

导演:Sac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