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孩子,三个家庭,三种模式。
高中即将毕业的Julie,成长于单亲家庭,花一样的年纪,充满了对男性与性的美好幻想,想要在舞会之夜献出自己的初次。而Julie的母亲Lisa则始终无法处理年轻时被另一半抛弃的痛苦,进而对Julie的舞会计划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是另一场骗局的开始。
Kayla有一个很强壮的父亲,扮演着父亲与母亲的双重角色。在强壮的外表下,却有一颗温柔的内心。而这种付出型的人格也传递给了Kayla,听到好朋友的舞会计划,即使和现在的“男友”并不熟识,却也很快愿意加入这个计划。
Sam有一个缺位的父亲和一个糟糕的母亲。父亲懦弱、被家暴、妻子偷情却敢怒不敢言,最后被迫离婚;母亲滥情、并不关心Sam的感受和想法。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Sam遗传了父亲的懦弱,并对男性充满了“唾弃”,认为他们很脏。甚至Sam成为拉拉也与此有些关联。听到Julie的计划,懦弱的她没有什么反对的想法,即使是拉拉,却也答应找一个男生完成这次的舞会之夜。
一、成长
研究儿童行为的 J.Bowlby(1951)指出,3到6个月期间的婴儿成长是印刻现象发展的关键期。所谓的印刻现象是指刚出生不久的动物会追随其“依恋对象”的行为。因而3到6个月期也成为婴儿发展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而依恋关系的建立也是婴儿最初学习、成长的必由途径。
人一生有两个成长高峰,一是0到1岁的婴儿期,二是青春期。身高、体重的改变,性征的发育,思维模式的逐步变化,都是成长高峰的很好佐证。这个时期的孩子迫切需要做些什么,来验证和证明自己的强大。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性”是一个充满未知和诱惑的话题,可能也是一个”最佳“的验证方式。
内在的成长需要外在的行为去论证。就像没有照镜子之前,你永远不敢确信别人说你漂亮,是在夸你还是在骂你。大部分的青春期叛逆都是这样的一个镜子的作用。通过不断突破与修复自己与自己、自己与父母、自己与朋友等的边界与关系,来确认当下自己的“强大”。所以,不作的孩子,多少也不太正常。
二、独立
刚生下来的孩子,其实与“母亲”这个角色是一体的。长大一些的孩子,与“家庭”这个更大一些的角色是一体的。但,随着年龄、阅历、能力等的发展,孩子早晚会发现自己与母亲、与家庭的不同之处,也就是发展出独立人格的开始。
为什么你们要去工作而不去上学?——我们的任务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你们可以抽烟喝酒而我却要被限制?——我们的权力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你们能够半夜不回家而我十点就得上床睡觉?——我们的行为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你们可以穿的很漂亮而我只能穿校服?——我们的外表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 ...
最终,他们会发现,原来我和你们是不一样的。这时独立的人格也就发展出来了。
三、分离
精神上的独立,并不意味着关系与行为上的独立。特别是一些“糊涂”的父母,都没有觉察到孩子已经独立了(影片中的三位父母就是典型)。于是一场关于“你需要放手”“孩子你还小”的战争就此打响。
此时,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更重了。因为现在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更是为了解放自己(孩子通常认为夫妇对于自己的管教,就像是奴隶和奴隶主一样)。脱离父母的管教,赢得自身的独立空间成为他们的主要奋斗目标。这个时期的父母,不管放与不放,分离都将是最终的结局。
分离是痛苦的 —— 父母很痛苦,我养了你这么多年,你却要独立,你是不是要离开我了,你是不是不爱我了?——孩子也很痛苦,父母的怀抱很温暖,但外面的天空更精彩,你不让我独立,是不是要扼杀我的自我人格?看,两边没有一个是开心的。
但分离又是必须的。每个人都有只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实践自己的行为,当另一个人试图去阻止甚至是压制时,这个人的成长就会受到限制。因为这是对作为人的最基本属性的迫害。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都需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与独立人格。成长是过程,独立是结果,而分离是必须——因为只有分离才会拥有独立。但这并不意味着亲子关系的破裂,父母仍旧是父母,孩子也仍旧是孩子。只是现在,“我”长大了,“我”要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爱你。
最后,分离是痛苦的,成长是快乐的,独立也是一种幸福。这个世界上,不仅有妈宝,也有孩儿宝。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镜子,活出自己的精彩。

护航父母Blockers(2018)

又名:围鸡总动员(台) / 反啪啪同盟(港) / 护航者

上映日期:2018-03-10(西南偏南电影节) / 2018-04-06(美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莱斯利·曼恩 约翰·塞纳 雷蒙娜·杨 凯瑟琳·纽顿 伊克·巴 

导演:凯·加农 编剧:布莱恩·基欧 Brian Kehoe/吉姆·基欧 Jim Keh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