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来的那一夜》就不过多阐述,很多厉害的人已经分析得头头是道,不同的变量产生不同的结果,主角每一场做出选择其实都会有另一个宇宙的自己做出不一样的选择,而这种随机性的叠加基本上是不同的,好似我现在高中的数学概率题,简单的几个变量,选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班长就可以产生多达百种的结果,而这仅仅是限于可选择性,而生活中我们的想法和做法基本上是不可相干的,这也更说明平行宇宙中,基本上没有相同的宇宙,而洽洽在《彗星来的那一夜》中,在多重平行宇宙中,改变的不仅是随机变量,更是人性。
结局女主看到了无数个宇宙,里面简直是生活的百态,有猜疑,有争吵,有快乐也有绝望,而最后代替了看似和善的一个宇宙,却真是自己理想的地方吗?人性在不同宇宙中是真的不同吗?可能只是选择的不同,让这个世界的他们没有撕下伪善的面具而已。也许想到这个世界的也不会仅仅是自己,其他宇宙的自己也会选择这个和平的宇宙,最后那通电话也暗示很明显,更可怕的是前面女主讲过的一个杀丈夫的故事,更是对照着结局细思极恐。故事中的人物面对平行宇宙时,没有想着平安呆着度过去,而是想着杀死另一个平行宇宙的自己换取安全,这种互相猜疑链更是一种黑暗森林理论,你不会知道另一个自己到底想的什么,人的思想根本也是不可控的。现在想想,如果你这个时间中的家人朋友根本不是你真正的家人朋友,或许有另一个自己正悄然暗杀自己而取代自己,又或者你的生活在别人监视下,等着某一天暗暗把你替换,然后你存在一个背叛众离的状态,这也实在是跟你知道你其实只是电脑中的一串代码,所有都是虚拟一样好不到哪去。
是我们做出的选择产生了平行宇宙还是一开始就存在不同的平行宇宙呢?不过这里的“开始”要看是哪里,电影里是彗星来的那一刻,而在我们的开始,之前就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平行宇宙,甚至追溯到我们的出生,都可能有你被堕胎的平行宇宙,我不会那些专业的名词专业的理论来解释,但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来说,平行宇宙根本就是预定的多维宇宙,这里的维度不是空间时间,而是我们所做的行为,是个数词,我们做的选择是产生了平行宇宙,而不是从宇宙开始就有无数的平行宇宙而我们中的每个人都过着这一种生活,做出一种的选择而每个宇宙都有既定的选择,这也更能理解到这部电影表现出的人性。看来我又要拿出《瑞克和莫蒂》来做对比了(抱歉我实在想不到更好的对比例子),在RM中瑞克和莫蒂通过穿越宇宙找到了刚好这个他们两个死亡的宇宙,于是代替了他们生活,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宇宙的死和原本宇宙的混乱离去也难道不是一种既定的结果吗,毕竟在时空中还有一个莫蒂城来掌管不同宇宙的他们,这么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安排,不过是在随机不同的宇宙中产生而已,不过这样解释还是太过牵强。其实平行宇宙某种角度来说,还真是跟时间有相似的地方,毕竟是在时间中做出不同选择存在平行宇宙,在《永恒的终结》中时空局的人能预测人们的不同未来而改变他们的命运朝着指定的方向进行,这种不同的未来不也是一种平行宇宙的另一种合乎的解释吗?只是他们这个宇宙注定要出一种未来,却是从多种未来中选出的一个最美好的未来,如果这么看来,时间和平行宇宙中,都有不同的计划和随机性,我们生活也有太多疑惑的地方,也具有危机性,就像你不会知道下一秒你会不会猝死,这无疑是最黑暗的。
时间和空间在改变,而人性是不变的,不管走到哪一个宇宙,那些谎言可能一时不会拆穿,但日久后,也终会暴露出来,这么一看电影中的女主,其实也是可悲,不管她走到哪个宇宙中,还是那帮人,只是经历的这晚上不同,却根本上还是同样的人性,自己能想到杀人取代的,其他的自己也会知道,而暗藏在背后的杀机和谎言,根本不会随自己的逃离而改变
可是如果我们做个小白兔当作实验的对象,对一切浑然不知,那或许是最好的,不会与平行宇宙的自己交集,也不会知道自己预定的生活是怎样,随机做着生活的决定,这才是享受生活的最好方式,于是《彗星来的那一夜》带给我的不仅是对于平行宇宙的幻想,更是一种恐惧,对人性和生活,一种实实在在的迷茫感

彗星来的那一夜Coherence(2013)

又名:相干性 / 相干效应

上映日期:2013-09-19(奇幻电影节) / 2014-08-06(美国)片长:89分钟

主演:艾米丽·芭尔多尼 莫瑞·史特林 尼古拉斯·布兰登 劳伦·斯卡 

导演:詹姆斯·沃德·布柯特 编剧:詹姆斯·沃德·布柯特 James Ward Byrkit/亚历克斯·马努吉安 Alex Manugian

彗星来的那一夜的影评

红袖
红袖 •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