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终于又重新见到了魔法世界的“近况”——更为确切地说,是历史。就好像重新回到了宾斯教授的魔法史的课堂上,好在罗琳女士和叶茨导演并未像宾斯教授照本宣科那般,把一段段精彩的历史讲得让人昏昏欲睡。
无论如何,盖勒特·格林德沃先生都是位让人尊敬的巫师,只是开篇被囚禁在纽约魔法部里颓唐的样子,甚至舌头都被拔了,乍一看上去真让人生出些对暮年英雄的惋惜。——抱歉,这样对“反派”的表述可能会让某些“正义之狮”心生不满,不过正如你们所猜想的那样,我就读的学院是来自尊崇力量的蛇院。
当那位不起眼的美国魔法部人员拿出老魔杖时——你问怎么认出那是老魔杖的?多去逛逛博物馆,再不济像他们鹰院的读(shu)书(dai)人(zi)那样多读几本书自然也就能认出来了——当老魔杖出现在那个“小人物”手中时,一下子就明白了真正的格林德沃先生并不在那辆特意关押他的囚车上。
果然,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变数陡生。建议大家亲自去电影院里感受一下那位先生的风范。
没有想到夜骐这种皮包骨头的生物动起来十分吓人,当然电影的3D特效也做的像是贴着头皮飞过,非常震撼。很可惜——或者说很幸运?虽然霍格沃茨的马车都是它拉的,但是从未亲眼见过这种生物。而且我在入学的头几年,一度以为把我们从霍格莫德车站送到学校城堡的空车是自己就能行走的没有马拉的马车。后来才知道是拉马车的是“夜骐”这种生物,只不过只有亲眼见过死亡的人才能见到夜骐。
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当时已经平静了一个多世纪的原因,百余年前的伦敦魔法部,比近些年的要辉煌灿烂的多。大约是过去几十年里德尔学长野心扩张带来的战乱,让英国魔法界一直处于阴霾中,无法安稳地重建魔法部。好在哈利波特,不是,啊,是的,“哈利波特”,好在波特先生终于打败了伏地魔,给英国魔法界重新带来平稳。不过可惜,可能因为我是霍格沃茨因为平稳重新开学后没多久就收到信去上学的,当时的魔法部不及电影里表现出来的十分之一辉煌。
现在应该好很多了吧。至少,不会像电影里那样,正常上班工作期间还有家养小精灵在一旁打扫卫生;或者,有猫头鹰衔着书信在各个部门之间往来,现在部门之间传递消息不是用字条吗?听说用猫头鹰传递消息的那段时间,每个办公室都十分脏乱,而且办公桌上还都是粪便。——不过,说不定,这正是制作组们在冥想盆里看到的那个年代的实况:正因为用猫头鹰传递书信,才到处脏乱,因此需要家养小精灵时刻打扫卫生维持整洁。
另外,不管多少次看到年轻时候的纽特·斯卡曼德先生还是会被迷到啊!可能在演员的选择方面,制作组也下了一番功夫,再有就是魔法上对于面目的改变,尽量去贴合斯卡曼德先生的原型。强烈建议以后的课本中,介绍作者的部分,放上作者正当年的照片。这样的话,我一年级的课上一定会好好看《神奇动物在哪里》这本书的,不会跟狮院的那帮家伙似的,在课本上画格子下棋聊天!
让人意外的是,里德尔学长在阿尔巴尼亚遇到的大蛇纳吉尼居然是位女士。而且,这位女士和默然者克雷登斯之间,十分密切,在最终的格林德沃组织的集会后,居然来到了邓布利多这边。难以想象她为何会跟着里德尔学长的,——可能是被里德尔学长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又或者是,她从里德尔学长身上,想起了当年,她和克雷登斯在马戏团里,互相扶持着从美国远渡大西洋来到巴黎的情形?期待后续,也期待后面几部中会出现里德尔学长。
无论前辈们做过什么事,有着什么样的信念,在追寻信念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光彩都是夺目的。比如,莉塔·莱斯特兰奇学姐。又是一位莱斯特兰奇学姐。不同于嫁给丈夫后跟夫姓的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虽然都是我们蛇院的前辈,莉塔倒没有贝拉特里克斯那么疯魔,也许是遇到的斯卡曼德先生们都很不错的缘故。
魔法世界就那么小,有时候看到这些熟悉的姓氏,总是会忍不住根据细枝末节去揣测他们之间的姻亲关系。特别在莉塔拿出莱斯特兰奇的家族树后,便忍不住想要在那几秒钟的时间里找到“罗道夫斯·莱斯特兰奇”——也就是贝拉特里克斯·布莱克的丈夫,未果。毕竟是在麻瓜世界里,很多麻瓜都在场的情况下怎么能让电影停顿一段时间,然后仔细寻找呢?会引来魔法部那群人的。
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莉塔在蛇院就读期间所表现出来的“不好惹”的“坏”气场,与对无意间害死了同父异母弟弟的懊悔,像极了蛇院大部分学生的状态。仔细想想,这样复杂的人性,有时用分院帽分院的结果来判断,实在是太武断了。

当画面随着《海德薇主题曲(Hedwig’s Theme)》重新回到黑湖边的霍格沃茨时,想起了在校内四个学院交流手册(类似麻瓜的网络论坛)中的投票——霍格沃茨校歌曲调投票。虽然理论上校歌可以用任何曲调伴唱,听说还有用《葬礼进行曲》进行伴唱的,但是总有些强迫症的学生想要统一曲调,或者是不会唱歌的学生不知道用什么曲调。
因此每年在踏上霍格沃茨特快时,交流手册上都会出现当晚的“校歌曲调”投票。每年的投票结果几乎都不一样。而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上映之后,投票结果几乎就是《海德薇主题曲(Hedwig’s Theme)》。时间一长,大部分人也就默认这就是校歌曲调,甚至连近几年的校方宣传招生视频都是用它当作背景音乐。
说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招生宣传视频没多久后,有个学生匿名开了个交流帖讨论:校方这样直接把麻瓜的东西拿来使用是否侵权。学生之间匿名讨论了几天,厚了几十页(已加入的、在讨论的帖子会直接改变交流手册的厚度)。
后来是米勒娃·麦格校长在帖子里直接贴出了《海德薇主题曲》的曲作者,约翰·威廉斯先生的授权书,然后不再回复。——我们这些英剧/本土剧爱好者们在猜是不是去追《唐顿庄园》了,里面有个伯爵老夫人特别像她,当然也有人猜是不是麦格校长直接参演了。不过,这就是另一个帖子的内容了。
回忆起在霍格沃茨就读的学生时代,思绪总能飘到很远,特别是这样一部极易勾起回忆的电影。在看到阿不思·邓布利多教授——当时还是教授,拉下厄里斯魔镜时,镜子里的人影居然是盖勒特·格林德沃时,也立刻明白了为什么交流手册这几天页数猛增。

手册中校内几大未解之谜中,其中一个就是“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这个谜团始于某次霍格沃茨-德姆斯特朗魔法教育研讨会上,据说当时跟去参会的两校学生代表中,两个女学生会后友好地讨论起了彼此学校的知名校友,加上二人对历史颇感兴趣,发现了诸多巧合。
来自霍格沃茨的学姐便仿着各个教授都有的、各自的、吐槽或仰慕帖“XX教授不得不说的二三事”,新建了一个“ADGG不得不说的二三事”。而听说德姆斯特朗那边内部交流手册的标题是“GGAD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因为还是学生,所知所见有限,加上另一位当事人早已在纽蒙迦德监狱“安享晚年”(此处有魔法的痕迹,麻瓜看不见引号的里的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参与到其中讨论,基本都是女学生。偶尔是——
“发现AD其实没那么喜欢吃糖,刚刚的伊顿麦斯是这周小精灵做的最棒的一顿了,他一点都没动。”
“听隔壁说,隔壁的小精灵提到过,GG还蛮喜欢吃糖的。”
大部分都是每届女学生的粉色脑补。帖子真正火爆起来,是若干年以后,一个叫丽塔·斯基特的记者,在邓布利多死后写了一本书《阿不思·邓布利多的生平与谎言》——在麻瓜世界里流行开的作者名和书名好像就是这样的。
书中提到了他们那个短暂的暑假。虽然书的内容多是不实的诋毁,但是大部分女学生还是表示愿意相信他和格林德沃之间的确存在过深厚感情的。
这个帖子当时火爆之后,还引起了一些男学生的好奇,有位匿名的校友表示:自己曾有幸和邓布利多教授说过话,问过他一个私人的问题,虽然教授当时并未完全诚实地回答,但现在想想,教授当时的回答也不无道理,无论如何,邓布利多教授都是一个伟大的巫师。
而隔壁德姆斯特朗的帖子不知何故,并没有变得火爆,还是喜欢粉色脑补的女孩子们,因而出现大部分是理性的声音:邓布利多教授是个伟大的巫师,但要清楚地了解一个人,不应该光听他追随者的声音,有时候听听对他有偏见的人的声音也无妨。
无论曾经多么火爆的帖子,随着时间的洗刷,总是会被丢进尘埃里。
直到刚刚看见电影里邓布利多看到厄里斯魔镜里的情形时,不知为何,会联想起JK罗琳的小说,继而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个匿名校友提到过的,可能的私人问题:
“你照镜子的时候,看见了什么?”
“我?我看见自己拿着一双厚厚的羊毛袜。”
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这两天背包里的交流手册变得鼓囊了起来,想来应该是这个话题又重新变得火爆了。
在霍格沃茨就读的第三年,了解到某个内部交流板块后,在学姐的推荐下,我就补起了“ADGG不得不说的二三事”这个沉旧帖子,从早期的学生气浓厚的脑补内容,到后来的某记者爆料,加上现在的“官方承认”——既然制作组们敢这么拍,肯定是有某些确凿的资料的。
突然有些感慨:那个夏天碰到的绚烂的人,一生只碰到一次就好了吧,碰到一次足矣改变两人一生。
比如,都爱喊人上楼顶聊天,俯瞰整座城市;都十分擅长诱哄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很有默契地,不直面和对方的冲突。
想起一个传闻,据说,他们二人到了不得不直面对方进行决战的时候,格林德沃先生从魔杖尖上变出一块白手帕便偃旗息鼓了。不知是否属实,期待制作组后几部中对史实的还原。
邓布利多教授的感情应该也不是单方面的,记得上一部中,格林德沃伪装成美国的一个魔法部官员,审讯纽特的时候,问:
“听说邓布利多非常喜欢你?”
而到了这一部,他用自己的面貌问:
“你是不是还以为邓布利多喜欢你?”
只能叹息。
而且,影片最后,一直在寻找身份的克雷登斯,由格林德沃先生告诉他,他的真实身份居然是“邓布利多”。邓布利多家族的人啊,不知道是不是我在“ADGG”的帖子里浸泡太久了,总觉得这是格林德沃先生以另一种方式跟“邓布利多”追求“更伟大的利益”。——也是学生气很浓厚的脑补了。
就像是在看到他和他的追随者们闯入那个法国人家中,看到了家中仅存的幸存者,一个蓝眼睛的孩子。第一反应就是:那孩子的眼睛看起来像邓布利多,他会不会不杀。可是不杀就不是格林德沃先生了。
那孩子的生命是由他的一个追随者结束的,只是他在关门时露出了某种“不忍”的表情,是想起邓布利多了吧?
后来战争,然后一方胜利,一方失败。
仔细想想,他们两人离得最近的就是在巧克力蛙卡片上了。
他,广为人知的贡献包括,击败他。

说到巧克力蛙卡片,总是在卡片上见过“尼可·勒梅”这个名字,没想到六百多岁的老人居然这么“易碎”,但是有力量。
记得曾经在图书馆里的某本大部头里看到过他的名字,说是他和他一样长寿的妻子住在一起,只是电影里,他妻子却是以相片里年轻的形象出现。不知道后续几部中会不会有更多的补充。
羡慕他俩这种携手走过百年的感情。
说来,邓布利多教授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和尼可·勒梅交好的呢?

电影很好看。
JK罗琳的这两部电影已经不再是《哈利波特》时期的: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更像是拍给成年人看的电影。
如果说《哈利波特》系列是“欢迎来到霍格沃茨就读”,那么《神奇动物》系列就是“欢迎来到魔法世界”。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Fantastic Beasts: The Crimes of Grindelwald(2018)

又名:神奇动物在哪里2:格林德沃之罪 / 怪兽与葛林戴华德之罪(港) / 怪兽与葛林戴华德的罪行(台) / 神奇动物在哪里2 / 神奇动物2 /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2

上映日期:2018-11-16(中国大陆/美国)片长:134分钟

主演:埃迪·雷德梅恩 凯瑟琳·沃特斯顿 约翰尼·德普 裘德·洛  

导演:大卫·叶茨 编剧:J·K·罗琳 J.K. Rowling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