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莫扎特感情生活的片子非常多,几乎可以说是无法绕开的主题。但很少专门谈他的爱情。其一莫扎特的一生有太多故事与传奇,他神迹般的天才与戏剧化的人生轨迹都有讲不完的材料。其二他本人的情史相对于他的后继的伟大音乐家们来说,实在是太过世俗的男欢女爱。牵涉的全是些鸡毛蒜皮和鸡零狗碎跟乱七八糟的家庭纠纷。虽然莫扎特婚前曾对老婆的二姐爱得撕心裂肺,跟自己的堂妹也不清不楚。但自结婚以后他大体还算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已婚男人。虽然他受许多女性的追捧,他本人也很热衷于社交性质的打情骂俏。但基本都是发乎情止于礼,就算有绯闻(比如他跟女高音Nancy Storace之间的暧昧)但也并没有搞出什么惊世骇俗,轰轰烈烈的“不朽的爱人”之类的事件出来。

与这部作品类似的可能是1955年拍摄的《莫扎特的爱与生活》,那部片子也是为作曲家安排了一段虚构的浪漫而又凄婉的爱情故事。估计这些编剧们都不甘于莫扎特作为伟大的艺术家而爱情生活太过于“锅碗瓢盆式接地气”,总是想要给他套路一种观众心中愿意看到的所谓艺术家的浪漫爱情吧。《莫扎特的爱与生活》围绕着莫扎特创作《魔笛》展开。而这次音乐的主角变成了《唐璜》。

故事发生在1787年的布拉格,布拉格对莫扎特的音乐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这里的人非常热爱莫扎特的音乐,莫扎特的歌剧在这里演出每次都能获得巨大成功,可以说是布拉格重新定义了莫扎特歌剧的伟大,让他又一次红回了维也纳,所以莫扎特本人对这个地方也情有独钟。这估计也是剧本把莫扎特的爱情故事放在布拉格的原因。作曲家1878年两次造访这个城市,在这里完成了他最伟大的歌剧作品之一《唐璜》。他在这里不但留下了伟大的歌剧,也留下了不少风流逸事,当然真实性完全无考,就如剧中的女主角一样,大抵都是虚构的。

然而剧本在这里又不得不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真实的莫扎特是一个有妇之夫,如果他爱上女主苏珊娜,那么他必然背负道德上的背叛之名,尤其是在他还声称深爱着妻子的时候,这不免让作曲家的形象难堪。如果他没有情不自禁爱上女主角苏珊娜,那么莫扎特作为主角就无法融进这个故事,整个故事也失去了立足点,同样也不符合观众对剧情的期望。

如何让莫扎特在这场欲盖弥彰的“婚外恋”中尽情与女主轰轰烈烈的恋爱又不让他成为被道德谴责的对象,反而激起观众的同情,还不能往作曲家的妻子康斯坦泽身上泼脏水,对于编剧来说肯定是非常伤脑筋的事吧。而本剧倒是找到了一个很微妙的平衡点——进入唐璜的角色。

唐璜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就是在于他充满诱惑力的邪恶,让人又爱又恨欲罢不能。莫扎特对这个角色的创作犹如神来之笔,他让唐璜成为了迷人的混蛋,他叛逆,无耻,邪恶,怙恶不悛,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博爱,优雅,浪漫,潇洒不羁。也难怪后来的文人会谴责莫扎特创造了这样一个让人混淆善恶,破坏道德却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角色。事实上莫扎特本人的确具有着唐璜的某些特质,比如大胆叛逆,比如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这部剧中也虚虚实实中让莫扎特本人变成了他笔下的唐璜,可以说整部剧中莫扎特代表了唐璜的迷人的一面。然而这部剧中的唐璜还不止一个,那就是反派角色萨洛卡男爵,他玩弄抛弃了无数女人,犹如禽兽一般凶险残暴,他代表了唐璜黑暗邪恶的一面。因此剧中的唐璜其实是分裂成为两个人的唐璜,为男爵作为邪恶的唐璜拉走了所有的仇恨值,也让莫扎特这位迷人的唐璜与女主之间离经叛道的感情变得光明正大了许多。

1786年末,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布拉格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剧院的赞助者萨洛卡男爵却显得无动于衷。男爵本身对音乐的审美有限,而他热衷于逛剧院,原因很简单,贵族们都需要附庸风雅,更重要的是,歌剧院就是他的猎艳场所。虽然他对莫扎特兴趣全无,但他上流社会的朋友圈却对莫扎特展示出了极大的兴趣,甚至开始众筹大师的出场费用。架不住众人的强烈愿望,男爵不情不愿的出钱请了莫扎特到访布拉格来指挥最后一场的《费加罗的婚礼》。

并不知道莫扎特第一次到访布拉格的心情如何,但本剧中肯定是非常遭的。当然事实上整个1787年对于莫扎特来说也是悲喜交加重要的一年。1786年11月他的第三个孩子Johann Tomas Leopold死亡,仿佛命运给他开的玩笑,他所有以自己父亲命名的孩子都没能够存活下来。而就在这1787年老Leopold,他的父亲也在病痛与孤独中离开了他。他甚至没能够回去参加葬礼,这也让他背负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也让他把那种恐惧写进了唐璜之中。然而又是在布拉格他又一次赢得了渴望已久的掌声与鲜花,这让他的内心稍微有了些安慰。剧中莫扎特到达布拉格的时间应该是在1787年一月份,儿子刚死不久。很少有电影会提到他不断死亡的孩子,就这一点来说这部片子还是挺难得的。由于孩子的夭折,精神与身体的虚弱让妻子康斯坦泽难以忍受,带着唯一存活的孩子卡尔离开了莫扎特,前去温泉疗养。而面临着同样心境的莫扎特只能独自来到布拉格的朋友杜谢克夫妇家中。此刻的莫扎特显得非常的孤独与失落,只能用创作和与他人逗趣来赶走悲伤,此时的他迫切的需要与人倾诉。

另一边,因为受不了男爵的淫威,《费加罗的婚礼》中饰演卡鲁比诺的女高音逃离了剧院,也造成了角色的空缺。而这给了女主——年轻的女高音苏珊娜创造了一个登台表演的机会。在迎接莫扎特到来的化装舞会上,她近距离的接触到了钦慕已久的作曲家,并向作曲家表达了敬爱。然而她并没有意识到她同时也成为了两位唐璜眼中的猎物。带上面具后的莫扎特似乎忘却了现实,沉迷于他新创作的歌剧的角色当中,把自己当做了风流的唐璜,开始像孔雀开屏一样的展示着自己的吸引力,各种撩人。而男爵则像是冷眼旁观的秃鹫,看着闯入者正在争夺自己的猎物,而他则在等待时机伸出利爪给对手致命的一击。

两个唐璜的碰面也充满的火药味,莫扎特察觉到了男爵的行为放荡,面带嘲讽意味的向男爵鞠躬行礼,而男爵像嗅得出竞争的气息一般天然地对莫扎特充满的敌意,非常粗暴无礼的抽身离开。这也成为了两个唐璜的第一次交战。

而接下来他们都做了唐璜“份内”的事,一边莫扎特入戏利用练习唐璜的新曲之便与苏珊娜试探性地调情,让苏珊娜又羞又恼,却又如莫扎特说的那样情不自禁的被这个唐璜所吸引。而另一边,男爵与苏珊娜的父母达成了协议,以财富和苏珊娜的歌剧前途为诱饵,让苏珊娜的嫁给自己。他敏锐的察觉到了苏珊娜对莫扎特的爱慕,并心生嫉恨。此时萨尔茨堡大主教的使节亨利诺威的来访共同聊起他们眼中这个离经叛道、粗鲁放荡、忘恩负义、道德败坏的莫扎特,这让男爵动了心思,他安插亨利诺威作为眼线去监视作曲家和苏珊娜,揭发他们的关系好让作曲家身败名裂,并让作曲家的作品在布拉格禁演。

莫扎特在得知苏珊娜将要被迫嫁给男爵后,觉得难以置信,他从内心上是非常看不起男爵这样的人,觉得他完全配不上苏珊娜。于是自告奋勇的提出要帮苏珊娜去劝说她的父亲取消这门婚事。而戏演到这里的时候,莫扎特已经不自觉的出戏了。而且他自己也对这个角色感到了恐惧,他毕竟不是唐璜,本质上他是天真又善良的人,从没有怀着玩弄女性的心态去对待苏珊娜。而更加要命的事,他开始用了真心,这才是最危险的事。不出所料,他亲自登门拜访苏珊娜的父亲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反而遭到了苏珊娜父亲的一顿羞辱。这让他差一点就清醒地回到了现实之中。

而这一次却是苏珊娜自己将他拖回了唐璜的角色之中。而莫扎特并不知道着一切意味着什么,他对苏珊娜主动的投怀送抱欣然接受,冒着被男爵安插的各路线人发现的危险,大胆莽撞地与苏珊娜约会。并像唐璜与莱波雷洛互换身份的那样让剧院指挥约翰和自己互换了衣服,顺利地摆脱了男爵派去监视他的亨利诺威,溜进了苏珊娜的闺房与她共赴巫山。而一番翻云覆雨之后,也是他唐璜的梦醒时分。他并没有想到最后被抛弃的人竟然是自己。苏珊娜只是想要了自己的一个的心愿,睡一回自己的真正喜欢的人。其实她早已经认清了现实,决定听从父母的命令,嫁给男爵做一位顺从的妻子。而莫扎特,她则劝他回去继续做他的好丈夫,好爸爸。这一盆冷水让莫扎特彻底的回到了现实。让他发现自己依旧是苏珊娜她父亲口中那个一文不名的破音乐家而已。动了情并会被情所伤的人不可能真的成为唐璜。他的唐璜再也演不下去了,剧中的唐璜也只剩下了黑暗的一面。

向命运低头的苏珊娜并没有得到命运的善待。男爵虽然依旧没拿到苏珊娜与莫扎特偷情的证据,但却已经妒火中烧到怒不可遏。他在《费加罗的婚礼》最后一场演出结束以后劫持了苏珊娜,并用审讯犯人的语气询问她与莫扎特是否是情人,在得不到苏珊娜的回答之后,男爵终于按耐不住,兽性大发残忍地奸杀了苏珊娜。

得知苏珊娜的死讯让莫扎特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与负罪感之中。苏珊娜父亲的意外的来访,向作曲家道歉,后悔自己当初盲目的决定,而莫扎特也向苏珊娜的父亲忏悔自己不该中了苏珊娜的美丽与才华的毒。此时男爵的女仆汉娜突然的出现成了关键。她控诉男爵曾经强奸她,使其怀孕生下死婴,自己的父亲去找男爵说理时也被男爵残忍的杀害,还遭并诬陷袭击男爵。众人的指证终于坐实了男爵的罪行。

莫扎特在神情恍惚中迎接了妻子康斯坦泽与孩子的回归,他们一同参加了苏珊娜的葬礼,在葬礼中莫扎特看到了墓园里石客的塑像,仿佛是地狱来的使者,预示着唐璜的最终毁灭。男爵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像唐璜最终被石客拖入地狱一样,他也最终被推向了绞刑架。此时的莫扎特乐思泉涌,在康斯坦泽的催促下连夜赶在唐璜演出之前写完了乐谱。演出过程中,他依然会将自己同台上的那个唐璜混淆起来,这一场指挥更是对自己的拷问,让作曲家不禁泪流满面,而此时苏珊娜的身影也渐渐与台上悲哀的唐娜重合了起来。故事到这里结束。

很明显可以看出全剧情节在向莫扎特的歌剧《唐璜》致敬,用唐璜来讲作曲家本人的故事。如果是擅于讲故事的导演,我想这部电影应该会很精彩。比如之前的《歌剧浪子》,布景很简陋,但是情节却很丰满,人物也很可爱。可惜的是,这部电影却显得非常平铺直叙,而太过滥用的特写镜头,无意义慢镜头和零碎的剪辑也让一个原本简单明了的故事讲得七零八落。尤其是苏珊娜死后的各种剧情闪回和歌剧院演出场景,一是剪辑乱,二是画面赶,记流水账一段一段的走,没有主次,又不完整,的确很很影响观影情绪。如果不是对莫扎特歌剧剧情很熟的人估计看到后面就会很莫名其妙。

其次就是极其弱化的戏剧冲突。这部片子的宣传语写得很耸动视听,甚至有些三俗,“莫扎特、音乐、情欲、谋杀”。似乎是要把片子的所有卖点和盘托出。前面两个为实,后两个为虚,前两者为表后两者为里。然而整个影片看完,真正的卖点也就只有莫扎特与音乐,所谓的情欲跟谋杀实在是太过敷衍,也注定了这部片子只能流于表面。电影既然定位就是戏说,也不是什么人物传记,宣传词还用得那么三俗,但其实的娱乐效果也并不强。除了莫扎特的那句撩人的:“Don Giovanni is a wicked man”非常本质之外,居然没有留下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桥段。当然片中的情欲戏拍得倒是不三俗,作曲家跟苏珊娜那一段船戏甚至可以说非常唯美,但是剧情依然平淡而平庸,有些场景甚至在给我一种看人文纪录片的跳戏感。重要的戏剧冲突场景,全都出现在旁敲侧击的对话,闪回的记忆里,除了男爵杀死苏珊娜那一段之外其他的都是侧面描写,而剧中的两个唐璜除了假面舞会上有正面接触过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在跟别人聊对方,所谓男爵的阴谋暗算什么的最后结束得不痛不痒。作为故事的最主要角色莫扎特却并没有介入整个事件的爆发点,而是事后才知道了自己的行为给女主角带来的灭顶之灾,就像是导演刻意回避了所有的冲突戏一样,给人隔靴搔痒的不爽感。

而最让我不满的是对反面角色的设定与演绎。似乎每一步莫扎特的戏都一定会出现一个莫扎特的死敌与其争斗。这个反面角色要么是一般都由萨尔茨堡的科罗雷多大主教、维也纳同行萨列里同志当担,实在没有,爸爸跟丈母娘也能充一下。而这次在布拉格这么一个全民热爱莫扎特的地方,他们还是生造出来了一个十足的恶棍萨洛卡男爵。看过这么多片子,我真的是很少见到如此脸谱化,平面化的反面角色了。如此纯粹毫无杂质毫无人性的邪恶真的是世间罕有。男爵肆无忌惮的作恶就仿佛他是这里至高无上可以为所欲为的皇帝一般,想想实在觉得不太切实际。就如同为了让莫扎特的这段镜花水月的爱情必须要画上休止符强行造出来的一个角色。毫无生气,只有黑暗。即便他是James Purefoy这样本身很有个人魅力的演员来饰演,也无法拯救这个角色的虚无感。尤其是那段奸杀戏里面,整个屏幕都被他穷凶极恶扭曲狰狞的脸占满,直接让人产生生理不适。无意拿这个片子与1984年的《Amadeus》相比,但是必须得承认这个片不管在人物塑造能力,故事讲述能力,深刻性甚至娱乐性都给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但我并不是说这部片子不值得推荐,或者一无是处。相反片子总体来说还是很赏心悦目的。首先值得称赞的是,除了男爵之外美好的画面,这个故事有着坚实的史实背景。取景,道具,服装也非常符合时代,又华丽精致。感觉剧组的钱都花在这上面了。尤其是里面出奇好看的莫扎特老师,这次服装费肯定很到位,里面换了一套又一套,他出场的画面随便截一张就是精美的壁纸,也许是迄今影视作品中最华丽的莫老师了。

故事的时间的落脚点在1786年底的布拉格艾尔斯剧院。正是《费加罗的婚礼》在布拉格首演的地方。《费加罗的婚礼》虽然在维也纳遭遇腰斩,但是在布拉格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剧组也很良心的将《费加罗的婚礼》搬到了剧院原址实打实的演出。这个剧场也曾经是《Amadeus》的拍摄取景地。舞台的布景,灯光环境都还原了当时的样子。歌剧演员厚重的假发,粉刷墙一样的化妆,乐队的规模形制也很写实。莫扎特在布拉格期间一直寄居在他的挚友音乐家杜谢克也就是剧中女高音约瑟法·杜谢克夫人的别墅中,剧中也在别墅原址中取景拍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当初莫扎特真实的工作与生活的环境。

其次是音乐的选用,除了有两首海顿和博凯里尼的弦乐之外,大量的使用了莫扎特本人的音乐,对于莫扎特的爱好者来说的确非常饱耳福。
Hybrid为本片创作的原声音乐也能从中听出许多莫扎特音乐的影子,也算是非常质量上乘的电影原声作品。

本片的歌剧全部来自《费加罗的婚礼》和《唐璜》这两部对莫扎特来说至关重要的伟大作品。也是布拉格让这两部作品加持了神圣的光环。剧中主要的歌剧唱段由苏珊娜的扮演者Morfydd Clark和约瑟法的扮演者Samantha Barks亲自演唱。让我没想到的是女主妹子的声音条件这么好,的确是把好嗓子。饰演约瑟法的汪妹子则是著名的音乐剧演员,扮演女高音当然也并不是难事,不过的确隔行如隔山,相较于专业的歌剧演员来说,她的声音还是稍显单薄,但并不影响整体的美感。

而最让我意外的是片尾居然使用了莫扎特的k399 Laudate Dominum《忏悔者庄严的晚祷》。这是莫扎特唯一写过的一首晚祷,地位非常特殊,是他专门为妻子康斯坦泽创作的,也由康斯坦泽担任首唱。这首晚祷不同于传统的宗教音乐,用了非常歌剧化的表达,非常能全方面的展现人声的各个声部的美感,是我听过的莫扎特最美丽的旋律之一,充满了圣洁安详与深沉的爱意,会让听者情不自禁的泪流满面。其实每次莫扎特倾注自己的个人感情的旋律都能很明显的听得出来。把这首曲子用在这里居然让整个悲哀的结局有了一个安抚性的升华,似乎是作曲家对自己感情的忏悔,也似乎是对爱情的致敬,让原本“出轨渣男”的莫扎特在这一刻似乎也得到了灵魂的救赎,看完整部片子应该没有人会讨厌这个莫扎特,反而觉得他让人充满的怜惜。除了本身莫扎特老师在大家心中已经定型,他的任何放浪形骸都会被看做天才的孩子气得到原谅。剧本中莫扎特老师唐璜心结的设置安排,多情付以真心,以及最后的忏悔估计也洗清了很大部分的不道德感。

最后我想单独拿出来谈一谈这个片子的主角莫扎特的扮演者Aneurin Barnard。很多人认识他都是从最近诺兰的敦刻尔克那个只有一句台词的法国士兵。Aneurin虽然与一群小鲜肉混在一起毫无违和感,但其实已经算是腐国影视行业的一名资深从业者了。相信看过敦刻尔克的人对他的演技都不会有怀疑。他长了一双非常会说话的大眼睛,而且很会利用这个优势。当初我对布拉格间奏曲这部影片感兴趣,除了莫扎特老师永恒的魅力,其次就是Aneurin那极富冲击力的美貌。Aneurin的脸有一种文艺复兴时期大理石雕塑般的美感,这种独特的气质让他一眼就能被人记住。很多莫扎特老师的粉都还在自黑吐槽导演的滤镜太厚,我的扎不可能那么美貌。然而真的扎粉只要仔细对比一下莫老师留下来的那些画像(当时是挑最好看的比)就会发现两人的眉眼五官的确有种谜之相似感,至少比之前的扎演员们更像画像里的莫老师,所以也只能说这个选角神了。不带粉丝滤镜的讲,莫老师本身就是水汪汪的大眼睛,特别甜特别会撒娇,而且性格里面有着顽劣与轻佻的一面。所以当Aneurin小哥出现在化装舞会像公孔雀一样招摇过市的时候,我脑子里闪现的竟只有四个字——就是他了。他也很精准的把握住了莫老师游走在伦理道德范边缘的放肆挑逗,和本质的善良单纯。因此就算里面莫老师肉体实质上的已经出轨了,但这个角色遭遇依然会让人心生怜悯。他的眼神依然会让人还是选择原谅他2333333

剧中的莫老师也并非从头到尾的谈情说爱,在展现音乐才华的时候Aneurin的表现也让人信服这就是那位神童莫老师。可以说能看完这部片子百分之五十归功于对莫老师的热爱,另外百分之五十则都要归功于Aneurin小哥的美貌与演技。这部电影里没有任何人能抢走他的戏,因为只要他在画面里,几乎就能吸引走所有的目光。

小哥本身资质也非常优秀,多才多艺,能唱会跳,作为音乐剧演员出身,第一部剧就拿了劳伦斯奥利弗的最佳男主。原本的起点也是挺高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接到的后续资源都非常差,常年混迹于低成本烂制作的片子当中,很少能接到可以充分发挥的角色。这也使得他本人时常会呈现出一种很不自信的气场和姿态。相比之下这部布拉格间奏曲中的莫扎特也算是近几年来他塑造得毕竟成功的角色了,至少这部戏中他是绝对的主角,而且他的演出部分完成度也很高,完全撑得起莫扎特这个角色,与之前的诸位扎相比毫不逊色。就算单纯的只是为了刷颜值,这部戏也值得一看。希望经过敦刻尔克之后,小哥能为更多优秀的导演所认识,接到好一点的资源,毕竟这样的颜与才华,不多出现在大屏幕上,实在是太暴殄天物了。

布拉格间奏曲Interlude in Prague(2017)

又名:布拉格插曲

上映日期:2017-05-25(英国)片长:103分钟

主演:阿奈林·巴纳德 詹姆斯·鲍弗 萨曼莎·巴克斯 莫菲德·克拉克 

导演:约翰·斯蒂芬森 编剧:Brian Ash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