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啦~
关于剧中表演,我来提供一个不同的打开视角~
——————写在前面——————
其实剧评已经写过了,当时因为剧中武侠女性角色的塑造让我看到了剧组为老武侠注入的新内涵,确实让人觉得受到了尊重,于是写了一篇,向剧组表示观众看到了。
本来可以就此结束了,但是唉我手贱,好奇看了看其他剧评和短评,真的,有些有点过分了,根本不懂表演,连基本概念都是错的。
是的,每个观众都有权利表达观点、评判表演,但是要是咱自己认为的都是对的,那还要那些表演流派研究表演干啥呢,你说是吧,咱们不清楚可以去查去学去求证,但不能乱讲啊,讲的好像还很专业的样子,这样容易误导其他人嘛!让人看到一个错误的却信以为真,真是比墨幻和容靖沣搞事情还可怕哦~
——————正文——————
以下正文内容不涉及粉黑立场,仅解释一下长短评中提到的几点内容。
前提:
1·国内表演教学因为历史原因,受前苏联影响很大,连至今声台形表分科教学也是以前的遗留,这样无论学院出来的演员还是国内观众,其实都潜移默化在接受同一个表演流派,内心会更认同斯式体系(其实表演流派本无高低之分,有助于角色的最佳诠释即可)。但是!剧中男主演不是学院教出来的,他吃的是百家饭,表演里兼具各种流派的东西而化为己用,这就有点像金庸武侠里的吸星大法,此其一,请暂且记住,容后再说。其二,因为这样的习惯,除了确实说不清的国外其他流派观点之外,我也尽量用国内主流观点中的概念来表达。
2·探讨表演,永远不能离开规定情境和行动,换成大白话,大概就是剧情、人物设定、行为,因为表演的核心是:以角色的名义,在规定情境中行动。
所以,做好准备了吗?
开始啦~
我尽量白话哈
一、“表演夸张”
首先咱得来区分一下“夸张”和“浮夸”。
“浮夸”是表演完全脱离角色、脱离真实,塑造的不是剧本中的人物,是演员自己心中的形象,给观众一种虚假、漂浮的感觉,说白了就是不贴角色。哦,对了,它还有个别名,叫做“油腻”(是指表演油腻,不是说人)。
“夸张”可以说是戏剧表演中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有点类似于我们文学中的那个夸张修辞手法,在特定情形下是可以拿来用的,比如喜剧表演。
来,咱们一起回想一下看过的喜剧片、小品等等,像是《喜剧之王》(中外都有)啊、《武林外传》、《粉红女郎》啊、还有《是,大臣》、《生活大爆炸》……是不是里面的表演都比现实中、比其他类型片要“夸张”,那么为什么要这么演?什么是“喜剧表演”呢?
与正剧相比,喜剧会比自然主义作品更加偏向风格化的呈现,虽然它也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但其实,其中某个行动的后果看起来并不像在正剧中那么真实,正是这种反差感,会达到喜剧的直接目的——引人发笑(无论是哪种笑)。这个关键就在于,喜剧中的能量状态要比正剧中更高。就要求表演时声音能量、形体能量,以及这场戏的动态能量都要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状态。
就像,我们生活中你平平常常地微笑不会引来周围人的大笑,但如果你突然持续不断大笑,慢慢的,周围人看到你的样子也会莫名其妙跟着笑起来,最后你们笑作一团,当然这很深井冰,但道理就是这么个理。
另外,还有一点,喜剧中要求对刺激的反应要比正剧中更大。
举个例子,就像生活中我们被针扎了一下,充其量会轻轻嘶一声,但到了喜剧中,很可能被针扎了一下后,扔掉针直接跳了起来,哈哈哈,这样的反应都不会是你我在头脑清醒时会有的那种。所以,演员在给出反应时,必然会大于生活中常人的反应。
【注】:剧中男主表演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根据林敬跳脱的人物性格、搞笑的台词、前期剧情的整体氛围,演员选择了借鉴喜剧表演的方式来塑造角色、调动气氛。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林敬与陆一舟凉亭里讨论容夙那段戏,四个负面词汇叠加说出来,这里他的表演除了前述还特意与剪辑做了贴合,喜剧效果就很足,观众看了很容易嘴角上扬。所以,这其实是一个不错的表演选择,并不是演技浮夸、油腻。
二、“表演痕迹”
请恕所知有限,其实我没怎么听过这个词,也不知道它是怎么出来的。但看评论里的意思想表达的大概是等同于“表演夸张”想表达的,所以参见上文。
但我很好奇,就字面意思涛涛,“痕迹”的中文解释:指事物经过后,可察觉的形影或印迹。
表演这个事,虽然要求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但其实不能忽略它确实是“演”,一个真实的东西我们是不会再去特别要求要真,因为没必要。只有不真的东西,我们才会要求要做到真。方法派的解释更直观,他们用了pretending来解释表演(但这不代表方法派不要求真实感受,不要对方法派有误解)。
说的再白话一点,戏剧、影视表演毕竟不叫生活,它叫艺术,艺术是对生活对自然的一种再创造。比如一件艺术品,我们再说它鬼斧神工、像自然形成一样,那也只是像,一刀刻下去、一笔画下去,它都是实实在在的刻了、画了,怎么会没有痕迹呢?
你说哪里没有表演痕迹?可能纪录片更符合这个要求,多数纪录片单纯记录下来的未经加工的影像。但戏剧、影视作品毕竟不是纪录片,演员不是事件发生当事人,演了就是演了,怎么可能抹灭痕迹。我们都知道戏是假的,怎么把假的演得像真的,这是演员要去解决的,但我们不能指着假的说是真的,没必要自欺欺人。
至于“痕迹”的轻重,这就是很个人很主观的东西了,每个人的容受度不一样,可能同样一件艺术作品,有人称赞它巧夺天工,有人说你看它这里明显是下刀处。就像我们健身房、运动场,常见有人嘶吼、有人欢呼,那他们的嘶吼、欢呼程度,过没过呢?重不重呢?只不过是每个人脑子里很主观的判断罢了。至于那些所谓“毫无痕迹”,不过是与你脑中的样子恰好契合了而已。
三、“表演模式化”
这个我听的也不多,所以去查了“模式化”这个词的解释,发现它是软件工程中的术语,那我觉得可能是用词上的不对等?
根据评论中的表述意思,大体在表演中找了个对应词语:套路。
“套路”就是在演员构思如何去表现角色时,自己饱满的个人体验和当下的感觉一起缺席了。
举个例子,就是当你在面对不同人进行社交时,可能因为长期经验积累,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开场白,可能对很多人都这样说。但是,你忘了一个事: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人都适用于同一套开场白。当下的时机也不一定适合,不合适的,人家会直接给你个白眼让你默默感受~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演员戏演多了或者从学院四年学完毕业,有些会容易给自己设定一套规则、习惯,拿到角色时,优先想到的不是剧本的人物设定,而是先想到自己的这套规则,用规则去套角色。这样刚刚好反了。其实是根据角色来选择如何表达、调整表演方式,每个角色都应该是量身定制的,而不是流水线生产。
【注】:女主演我只看过她的《归来》和这部剧,参照太少,不好轻易说,但就这两个角色而言,我没感觉到套路。男主演的作品我看的比较多,李俶、许宣、陆绎、叶冲、张慕涵都是在这之前我记得的角色,同一张脸但在我脑海里这些人长得不一样,不是妆造的原因,是音容笑貌气质状态都不一样,我一想是齐刷刷一排人站在我面前,有的舒朗、有的傲娇、有的肃杀、有的隐忍,还有一个又怂又贱,再加上跳脱的林敬从远处掐着腰凑过来。我不知道这如何算作“套路”?如何算作“表演模式化”?
我们看表演套不套路,不是看角色有没有相似性,而是看演员在对于角色的处理上有没有做出区分。如果不管什么角色都是同一套演法,同一种表达,套路!太套路了!
但是就男主的表演来说,这话我讲不出来。这里就要提到前文前提中的1,男主演因为独特的表演经历,他其实没有特定的路数,不是一家门派的弟子。从大唐到锦衣,在中间秋蝉时就转过一次,就在我以为已经可以摸清他表演路数的时候,人家暮白首这里又亲手开了另一条新路,真的,我跟不上他的改变速度,从锦衣的内敛转到暮白首的外放,不知道中间经历了什么,他这种不是学院教出来的野路子着实让人好奇啊。
表演方式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更没有什么标准去度量。就像美国方法派会用角色列表来做到基本的区分,演员要做的就是精准到这个人。
四、“台词不好”
这个真的要标重点!重点!重点!
因为平时看到好多人说“台词不好”这四个字,但其实说者的意思和这四个字的本意并不相同,这里面有好大的误会啊~
预警!
接下来要说的,可能跟大家平时的印象有很大出入。当然你可以质疑我的说法,但我以防万一,直接放主流学院的观点嘿嘿。
(详情请参考上戏刘宁教授的教材,这里仅说误解比较大的几点)
首先,台词不是表演的全部,它只是表演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戏剧表演是台词和形体动作(包括面部表情)的综合运用,相辅相成,单独强调其中一个的作用都是有失偏颇的。台词重要,但也不要刻意放大台词的重要性,这还涉及到下面一点。
其次,台词不等同于语言艺术。
为什么说不要放大台词的重要性呢?就是因为这个。很多人说台词是语言艺术,但其实是不准确的。语言艺术是什么?是只用语言来表达的表演样式,比如相声、朗诵。这么一说,感受出差别来了吗?表演过程是动作、表情、眼神、语言的同时运用。
发现有人用广播剧来说台词,咱们就来唠唠广播剧。首先广播剧能看得见吗?只能听是不是?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广播剧必须用语言来表达?这是啥?这其实算是语言艺术啊。配音对于配音演员来说,也是语言艺术啊。想想广播剧中因为看不见,但又要让听众知道有两个人对话,常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说句话,另一个人“嗯。”“啊?”“啊!”回一句。是不是?但是真到了生活中,你能看见了,别人每说完一句话,你都“嗯。”“啊?”“啊!”回一下,会被打吧哈哈哈。
这就是差别。在戏剧、影视表演中,台词的重音,是配合形体动作来完成的。比如说“你真好”这句台词,假设是要表达“好”,实际说的时候不会特意把“好”说的很重,那样反而显得不够真实,因为生活中没人这样说话。可能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在正常说这句话的时候,同时手伸出大拇指比个赞,或者如果情感表达更强烈,伸手拉住对方、抱住对方、亲吻对方都是有可能的(这要依据规定情境和行动要求)。
最后,“台词不好”千万不要误用。“台词不好”不是说发音准不准、声音漂不漂亮、气息通不通畅等等。会这样认为是因为忽略了表演的基本概念。
来,复习一下,国内主流观点讲表演的核心是什么?
以角色的名义,在规定情境中行动。
这句话里台词藏在哪儿?
是角色?还是规定情境?
都不是,是行动。
所以,上述评判台词的标准,问题出在哪?他们只把台词当台词,却不知台词本身就是行动的一部分。
演员要做的是什么?是如何把纸上的字变成活生生的人物行动。所以,衡量台词的是什么?是行动目的、原因,是行动欲望强不强烈,是行动是否有效。
这些太抽象了是不是?作为观众怎么看呢?
不懂行动没关系,你去听去看去感受,演员出声,你是否能通过他的表达在心中出现一个人物特征、性格的勾画?你是否能够体会到人物的感受、思想、情绪、情感?这些做不到,才是“台词不好”。
同理,“台词好”也绝对不是指声音漂亮好听,不是演员会玩台词、口条顺溜。
【注】:我特意去找了拍摄花絮来听,男女主的台词在刻画人物、传达感受思想情绪情感这方面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可能他们的声音你不喜欢听,可能他们的发声位置不符合传统教学里的要求,可能他们的气息不是那么稳,但只要不存在行动上的问题,就不能说他们“台词不好”。宝贝们,这是表演,这不是在训练歌唱家啊。包括演员在学习时的练声,目的也是为了掌握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以减轻声带负担、保护嗓子,学习丰富的语言表达技巧以塑造人物,不是要教出声乐大师啊。
————————结————————
当然,我本科也不是表演专业的,所以解释中尽量刨除了个人观点,选用了国内外不同流派的表演观点例证。只是一家之言,只是其中一个看待表演的视角。要说剧中演员表演登峰造极,那我不敢!写这篇,不是要夸,不是说他们表演就没有缺憾,只是希望演员的正常表达不被误解,让大家多角度去看待剧中演员表演。毕竟是初入江湖,一个武侠高人的诞生常常是数十年的潜心修炼,生活中不会有跌落崖底捡个秘籍的故事,每个人都是需要逐步成长的,确保一直在努力前进就好。
————————补————————
实话说,一打开一串的专业吓到我了,这篇剧评很普通,就是简单解释几个表演中的概念,没有任何新观点的探讨,根本不敢谈专业性。
谢谢大家的回复,欢迎一起讨论表演啊!

暮白首(2020)

又名:美人暮白首 / 沧雪龙吟暮白首 / Love a Lifetime

主演:任嘉伦 张慧雯 李艺彤 郭昊钧 卢星宇 吴佳尼 张棪琰 

导演:任海曜 

暮白首的影评

暖熏
暖熏 • 失望
木木
木木 • 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