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7-03

海德女士:脏脏包


前段时间,面包店时髦了一下“脏脏包”。其实面包还是那个面包,就是巧克力皮肤加上了点椰蓉。但就冲着人类“光明灵魂”里的总有的“阴暗角落”,不少人都做了尝试,包括我。
《海德女士》主人公的主演(毕竟是的《Elle》的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名字又和《斯隆女士》相似,所以电影是毫不犹豫地看了。可是,一看就觉得很无聊。毕竟咱也是老师,咱教的学生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尽管海德女士的教学是有所改变,有所创造(让水平低下的“技工生”去参加“正规生”的科学实验,通过“法拉第笼”的神奇吸引学生,并且通过两名既聪明又喜欢思考的学生的“问辩”引起所有人的思考),用她的话说,就是给他们挑战性。当然,按照电影中的具体手段,她还先个别辅导了残疾学生(也是一直调皮捣蛋,顶撞她的),让他的科学好奇和天赋得到充分施展。
而我更关注的是她改变残疾学生的方法。首先是给他公理“两点间直线最短”“光速最快,因为走的是最近的路线”,让后通过“作辅助点和线”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也遵循“真理”。这震撼了学生,既让他感受到真理的力量,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回头也让他轻松地可以帮女同学解决几何比例的问题。

这个过程是最具体的内容,也是比较有意思的。虽然知识都是我们初中学过的几何和物理。但是,海德女士的教学,把其中的“精妙”展示出来了。“两点间直线最短”是几何公理(没有办法证明,但是大家可以尝试,最终都会承认),是纯粹世界的理论;光总是走最短距离,这就“物理世界”的“推演”,而且也可以与事实相印证。点A的光线跑到点B,如果是通过镜面来折射,那么路径就是B点在镜面“后面”的“轴对称点”B'。光源A只能直接照射到镜子里的B',由接触镜面的C点来实现折射,而折射最终还是遵循“最短距离”。这样让学生掌握了“真理”的力量,并且学会了“思考”的方法,于是学生运用“辅助线”,解决了图形3中红色部分占比的问题(1:2)。
本来电影就是这样,虽然不是经典,但是作为教学还是有启发性的,尤其这个案例,虽然简单,但是可以帮助我们融汇贯通数学与物理,并且明确科学的核心基础。而且,给“差生”挑战,是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激发他们潜力的“可探索可尝试的方法”。
但是,除了这部分内容呢,其他就很无聊了,尤其是所谓的“奇幻部分”。海德女士,因为看“红月亮”,结果身体被一股神奇的能量潜伏,不仅让她有了热情,改变了她的教学方式,甚至让她变成了一个可怕的人,半夜里她会起来,浑身火热,接触到的椅子成为焦炭,接触到的狗会烧焦,她捡到一颗球还给少年(很明显不是什么好小孩),少年就被烧死。甚至最后还让残疾学生险些被烧死。这些情节和构思,究竟有什么意图?和主题有什么联系?我实在想不出来,唯一的答案就是“脏脏包”。编剧本来的领悟就是教学方法,他可能一直就在琢磨如何改变那些底层学生(整天胡闹,不求上进),然后得出了这样的“妙计”(有没有效果还得验证)。可是把它变成电影了,肯定不够吸引,尤其是对于编剧最想吸引的观众(底层学生),所以就编了个奇幻的外套来。18.7.3
ibr5Pcn��?�NS}

海德女士Madame Hyde(2017)

又名:海德太太(港) / 双面海德(台) / Mrs. Hyde

上映日期:2017-08-06(洛迦诺电影节) / 2018-03-28(法国)片长:95分钟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 罗曼·杜里斯 何塞·加西亚 阿达·塞纳尼  

导演:赛尔日·波宗 编剧:赛吉·波宗 Serge Boz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