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毫不避讳的将西藏历史中发生的诸如和平解放、叛逃时间以及文化大革命对于西藏这坐很多人眼中神圣而不容侵犯的城市所造成的影响和引发的一系列发展与变革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以一个客观陈述者与主观参与者的身份借助剧中的人物引领观众更深层次的对西藏进行解读。毫无疑问作者的思想决定了影片发展的基调,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影片的发展遵循了尊重历史尊重人性与神性的原则,将影片的高度提升到了全民共同体味的高度。
普布无疑是《西藏天空》开始时出现的矛盾的创造者。他与丹增代表了西藏刚刚解放的时候西藏发展的大概状况。他的好奇心是一种驱动,也是本能的体现。刚刚开始发展的西藏虽然拥有着神圣的文化与庞大数量的信徒,拥有着自己根深蒂固的文化根基,也拥有明确的跟随方向。但是解放了的西藏需要拥有的更多的是适应大趋势发展潮流的能力。普布与丹增同样代表了西藏在除了文化以外的迷茫,这是新鲜事物发展的时候普布会出现的问题。他是农奴制度发展衍生甚至后来成为遗留的牺牲品,如果一直沿着大多数农奴制奴隶的发展轨迹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悲剧收尾。他的转折在于站在了巨人少爷丹增的肩膀上获得了更好的机会接触到上层文化即早先佛教的洗礼,成为了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喇嘛,也因为被剥夺了名字而后有了找回自己名字的意识,从开始的固守自我,到完成超我后渴求本我的转变,是普布这个人物在《西藏天空》中存在的本质意义。就像鲁迅先生对于黑屋理论阐述的那样,对于沉睡在黑铁屋子即将闷死的人来讲,你的好心唤醒可能会要比让他们在沉睡着安静的死亡更残忍更不容易被人接受。同样的道理,对于深受奴隶制度迫害而无心反抗的普布来说,这样的升华恰恰可以将其内心的不满激发出来,将自己内心中渴望被重视渴望自己做自己主人的想法爆发出来。这是一个被迫强大的过程,这是普布的命运也是作者眼中西藏该有的命运,西藏从来都不是谁的奴隶,也没有人可以做了它的主人。然而这样的历史过程却不是因为这样就不会强势推着西藏去进步的,这也是西藏的命运。因为普布对于活佛的"不敬"以及对于布达拉宫的神圣进行了"亵渎"而受到了民族佛文化的惩罚,这是西藏本身对于社会发展衍生的新鲜事物的不了解而催生的无知对于西藏本身延缓了自身发展的惩罚。普布因为自身对于满足好奇心而招惹来的灾祸对自己身体被残害引发的后遗症的对待方式同样的彰显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普布同疼的时候表现出来对于"入侵"西藏的共产党嫉妒的不信任,通过了最原始的指标不治本的"自救"方式进行了延缓,即便是对于共产同存疑,但是却对于接受西方的药品没有那么强烈的异议。这一方面可以解释西藏的发展不在于共产党而在与自己的自救,令一方面来讲,单就西藏农奴制制度下存在的大多数人来说,它们接受对与自己接触过的人与物的能力还是很强大的,这点的体现在于在普布年纪很小的时候学堂的最后一堂课里就已经体现出了与外国的文化进行交融,所以它们对于西方的东西更容易接受,这也很清楚的表明西藏接受西方的一些思想不代表西方的统治和管理方式适合西藏,西藏对于共产党的恐惧甚至是不信任也仅仅是因为陌生,而并非是蔑视共产党的文化与帮助。这一点也同样能体现西藏本身的认同度。但是普布这样头疼般的"西藏隐患"也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一样,随时有爆炸的可能,这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个仅依靠个人或者一群人的努力就可以改变本质的。
普布的矛盾性格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因素是名字的被剥夺,在任何适合名字被赋予极高的意义,不仅仅因为它履行了自己对于某个人进行标记区分的功能,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的存在尤其是姓氏的存在代表了家族或者是信仰的传承,一个人对于自己名字的保护很大程度上是对于自己内心信仰的守护。普布对于名字的争夺始终贯穿在整个电影的叙事当中,这是一条电影的主叙事线,尤其可以看出这一点的重要性。普布找回名字的过程是一种找回本我的过程,是寻求自身在现实与来世都能幸福存在的源泉,这是普布的渴望,也是西藏藏传佛教的根本追求。而阻挡他寻回名字的人主要是丹增与活佛,丹增代表的是普布内心的矛盾性的衍生,将普布与丹增看成是西藏的代表,无论是人为的将他们捆绑成一个人,还是在早期丹增的心里为了寻求幸福而将普布看出自己。我们更可以认为普布与丹增本来一个人的两个方面,他们本来就是一个人。作为少爷的丹增因为父母的管教内心里会有一些奴性,不能够做自己的决定,这一点在后来丹增强暴央金时有所初见端倪。丹增作为旧农奴时期压抑的心性诞生出了普布,普布代表自己的阴暗却又渴望自由的一个方面,所以注定普布是一个不能安于现状的性格,所以他制造出来各种在常人看来不能被理解的举动。而丹增为了实现对于自身不被人所知的想法,所以尽量满足普布内心的希望,给他看汽车,带他去布达拉宫看电灯,电灯是一种新鲜的事物,它的特殊的光亮构成一种隐喻,即无论是普布的性格还是丹增的性格,都渴望得到明于心的心境,然而这种光明是暂时不能被接受的光明,所以就造成了对普布的摧毁。对普布的摧毁即是对丹增内心渴望的摧毁,才有了迎合时世而进行的自我的普布代替本我的丹增修行的活动。光明催生了追求光明的过程,就像普布一直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光明,然而他是并不清楚自己的光明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听从了丹增的话做出亵渎神灵的事情之后因为丹增的不相救而恨透了丹增,这是一个否定本我的行为,就算是到了真正找回了名字也是在失手将丹增打下悬崖之后以一种罪恶的形式实现的,推杨医生下楼梯的时候这种过于幼稚的表现形式也象征了他所代表的西藏自救方式的局限。他一直试图与丹增划清界限,一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他始终是不够坚定的,在枪杀丹增的时候,他甚至混淆了自己与丹增相互独立的关系,也并不是作为丹增阴暗面的存在,他渴望自己的修行的福报能归自己享用,但又将过多的经历用在让别人承认他是他的事情上,而不是相信自己我是谁。这也是丹增与普布共同存在的问题,丹增与普布同样代表一个人的两种,两种性格又衍生出来多种矛盾,也许真正的升华他们并未参透的是小活佛一句话就可以解释的:你的心觉得解除了,就是真的解除了。普布一生在追求一种光明一种平等,但是即使到了他们真正平等的时候,即丹增降下来他又没升上去,他已然在纠结别人眼中的他是谁。这本该是两个灵魂在综合上的统一,是普布与丹增作为共同体的归融,却是知道他瞎了以后才参透。这一点就像《推拿》里说的那样,瞎了就看透了。因为眼睛上的瞎了,心就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心就明亮了。这是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假设下,普布矛盾终结的最好结局。
丹增不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旧势力,这是他与他的父亲和其他旧势力的本质区别。他同样在旧环境的打压下没有存在感,所以也开展了对自己是谁的活动,他尝试做坏事会不会报应在普布身上,本身就是没有存在感的体现,是迈出成熟步伐之前幼稚的验证方法。丹增骨子里有可以衍生出他不足面的普布的很大原因在片尾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看到,他接受过西方先进的意识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他排除困难去上学也可以看出他对这种意识上的冲击抱着很大的兴趣。我之所以会觉得普布是丹增意识分离出来的独立存在在于丹增知道父母亲逃亡国外时候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是表现出来的,之前的所有光环都是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来增辉的。丹增臣服于现有的生活与意识活动,同样的也注重他内心里另外一个类似于普布的小宇宙的野蛮成长,他纵容作为奴才的普布闯下一连串的错误。而他本身可能对于这个自身的隐藏面而感到不齿,这是丹增形象的矛盾所在。他在西方文化的冲撞与传统文化的禁锢下难以平衡自己与自己另一面的普布,一方面希望普布修行的福报可以为自己所用,另一方面又想帮普布找回自己存在的价值,尽管普布被抓时他退缩了,但是始终战胜了自己帮助普布减轻刑法。却也妥协了普布还是自己的替身。他与共产党的关系又是与西藏大势所趋所悖的,这与他去往内地学习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如果说丹增代表了西藏积极的一部分,那这部分是具有很强吸收力的一部分,是可以促进西藏吸收更多外来资源来进行自救的存在,他保护杨医生就是在保护杨医生所代表的共产党与藏族之间的关系。丹增是有民族气节的,他不会像大多数西藏人那样面临外患的时候选择逃跑,而是选择留下来与民族共患难。丹增的责任心不仅仅体现在他对民族,也表现在他对待自己的感情,强暴央金不管是对也好冲动也好,都是对于自己内心的遵从,是一种完全解放自我灵魂的表现,也是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无保留追求。他与普布都是由追求自我保护上升到佛法保护层次的人,普布在面临惩罚时央求作为本体的丹增失败后开始央求作为佛法代表的师父。丹增同样也是如此,在以一种自我毁灭的姿势获得了真正灵魂与身体的双重自由后被普布打下悬崖,同样被佛法代表的活佛救下,在这一方面来讲,西藏的发展也是这样,仅靠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完成的,即便是自有的佛法有弊端,它也是拯救藏族历史的根本。丹增同普布一样,拥有着自私性、矛盾性,也是通过这两者的催生而产生自我臣服又渴望超越自我的矛盾存在,从而促进了各自性格的完善与成熟,完成了两种性格的升华。重生归来以后的丹增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从心里接受了普布作为一个新生个体的合理存在,也认清了自己内心真正渴求的是什么。他是西藏发展很积极的代表,善于学习各方知识又被西藏与西藏佛法有着极高的热忱。理当收获多余他寻求替身修来的德行。
每个人都是自己内心当中的神,同样每个人也是各自内心当中的奴隶,甚至有并不自知的别人眼中的他自己。如果将丹增讲成西藏变革中的推动力来说,普布就是历史当中不愿承认或者不自知的弱势部分。央金同样也是同他哥哥一样的存在,但是央金本身代表着一种西藏独有的神奇诱惑力和一样别样的美丽。它想柔美的西藏一样接受着爱他的人也将自己的爱以全然无私的方式传播出去,她又可以像一个严厉的母亲,去教育自己做错事的孩子。她虽然抗拒与留学归来的丹增跳舞,却愿意保护和信任杨医生,这种保护与信任同普布是一样的,他们本身是愿意接受外来文化的融合的,只是没找到合理的方式与之相处,这是一种由陌生而产生的敬畏心理。央金骨子里是传统的西藏,她会担心哥哥杀人会下地狱,同样对经幡抱有无尽的崇敬,又可以在新社会中劝哥哥认罪。央金才是最符合西藏的存在,她像西藏一样坚守自我,又像西藏一样善于接受对自己发展有利的因素,她对丹增有很强烈的爱情,但更多是碍于传统的束缚。央金的死是一种重生,是向着更好的重生,央金的重生又代表着西藏的重生,这是一种圣洁而美好无暇的蜕变方式,央金的重生体现在了她的女儿身上,那将是一种沉浸在新文化新思想中幸福的存在。死到尽头新生。影片的结尾普布和丹增带着央金的愿望沐浴在了西藏天空的光辉中,央金就像西藏天空般清澈透明,而西藏的天空也像央金一般温柔美好而明媚。
杨医生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但在本质上来讲,杨医生的角色与外国教师的角色存在某种意义上的相关性。都是充当教导者与引导着的角色。外国教师教会了像丹增一样的拥有较高接受新鲜事物能力的知识分子,也将世界的大门向西藏敞开,使得丹增可以饮水思源将更多文明先进的思想带进西藏并促进西藏的发展。西方教师不是授之与鱼而是授之与渔,他指出来的电灯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意义上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寻求新的光明道路的指引。而后的西藏开设了西方学堂与这个影响是分不开的。不可否认的是西方的科技发展给西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甚至一度西藏将西方发明的汽车当做出至高无上的活佛。在这一点上来看,虽然外国教师这个角色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但是他带来的质量的飞跃是无人可以代替的。杨谨的存在也是同样的道理。她使普布一步一步的有意识找回自我,并且使丹增进一步的坚定自己的选择,即便作为一个共产党的代表她并没有保护好自己,但是她也没有在乱世中选择全身而退,而是选择与西藏共存亡,将自己看成是一个西藏神圣的赤子,即便普布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伤害过她,她也没有对普布离弃,还尽自己的所能治好了普布的头疼也拯救了他的心。她就是以这种无限的包容来接受西藏缓慢的探索,这对于从不了解西藏到与西藏共存亡的杨医生来说是伟大的,她从一开始的青涩到后来的饱经沧桑,阐述出共产党的发展与西藏的发展拥有相似的状况,都在进行自己的探索与发展,也更能理解与体会西藏的成熟过程,设身处地的了解西藏该有的发展轨迹,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她的包容性象征着她所代表的共产党也是极具包容性的,这才符合中国与西藏共同发展和谐相处之道,这是她作为引导着存在的意义。
多皙活佛是普布与丹增命运出现转折点并向着以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他将普布替身化,将一个与旧西藏历史极为贴合的人物带到了佛法的最高殿堂,却并没有因为普布有了很高的修为而改变对他奴性的看法,对于普布想要找回自己名字的行为嗤之以鼻坚决反对,并称其为吃里扒外,是该死的奴才,就普布的现状来说,浸入到佛法保护的普布来说,是不该再与奴隶这个称呼挂上联系的。这是多皙佛法上理解不够精确的一个体现。在自身并不能够解释到底存不存在替身的情况下将丹增犯下的错全部算在替身普布身上,这也是不够成熟的表现。但是他对佛法是有所保护的,包括他在普布收惩罚的时候仁慈对待普布,也包括丹增被普布打下悬崖的时候救下丹增,这是一种博爱的表现,也是他对待佛法无比虔诚的表现。单就这不电影来讲是不存在坏人的,除了等待被改变的,就是正在改变的和帮助改变的领导者,所以注定不会是一个悲剧,因为所有的前进都是进步的。多皙恰巧没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一个观点,在外患步步紧逼的情况下,他为了政教大业觉得决一死战以身侍佛,却在紧要关头选择的逃亡印度,去佛教的本源地寻求对佛的追随。所以不但是央金,活佛的死是更高意义上的重生。多皙活佛是整个时局的操控者,他代表了西藏刚刚解放时候的西藏藏传佛教。却并没有很好的遵守佛教当中戒贪、戒嗔、戒痴的原则,或者我们可以说藏传佛教需要改进的不应当是活法本身,而最应该改变多数对佛法理解不够透彻的传道者,多皙就是这样一个代表,而且还是一个至高无上难以撼动的代表,这才有了电影当中这么巨大的矛盾存在。多皙更多的体现在没能很好的理解戒嗔上,他对于前来帮助的共产党始终保持着一种敌意,认为共产党是给西藏带来害虫的不祥物。在内心深处是不愿意接受共产党来管理西藏的,这是有很大的私心存在的成分,过于依赖旧有的文化形态与佛法形态,忽视了对于旧有的文化进行适世的推陈出新,坚持固有的而忽视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这也是后来为什么藏传佛教遭到了严重的毁坏。多皙的死是一种升华,他希望自己的转世仍然可以在他无比热爱的西藏,他的死代表着一种旧事物的灭亡和新思潮的上升。火葬的形式使他的灵魂得以升天,而水葬又让他以无比宁静的方式随自然万物而去。多皙死去多年后出现的小活佛洋溢着新鲜灵动的特征,却能心明如镜的道出整部电影或者说是整个矛盾存在的根本解决办法,即内心觉得解除了,就是真的解除了。
事实也确是如此。如果不是胸中有阿来一样对于民族历史的崇敬与深入内心的了解,是很难完成这样的鸿篇巨制的人物架构的。阿来不是一个造梦者,他更像是一个历史的讲诉者。用他自己深邃的语言来向观众诠释一种直抒胸臆的民族魂。让观众在了解了电影本身的视觉元素的同事,也能感同身受的将自身融入到影片所述内容的发展当中去,以一个旁观者态度面对这样一段历史,以神圣的姿态去重新体验这样一种感同身受的历史变迁。阿来以一种先知的身份为电影构建了这样一件外衣,通过电影的描述为观众提供了精神与心灵的感受。单单就电影的人物来说,阿来的编剧是超越一切影片本身所演绎的。
相信《西藏天空》带给我们的震撼一定不止于影片所体现出来的画面内容,而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脱胎换骨的感动。每个人心中都有许多种关于这片神秘而圣洁的土地的情愫与神往,阿来正是满足我们崇敬与神往的成全者,就如西藏天空这般,宁静而苍老,疯狂而美好。

西藏天空(2014)

又名:西藏的天空 / Phurbu & Tenzin

上映日期:2014-04-15(上海地区) / 2014-06-20(西南地区) / 2014-08-29(广东地区) / 2015-11-24(华北地区)片长:118分钟

主演:拉旺罗布 阿旺仁青 索朗卓嘎 杨雪 多布杰 

导演:傅东育 编剧:阿来 A lai

西藏天空的影评

Eric
Eric • 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