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在影史的地位无可非议,但这次是在读过《戈达尔访谈录》之后再借SIFF的机会在影院进行第一次观看,有了些想法。
戈达尔之所以说这是一部充满罪恶的电影,无非因为不管拍的多么动人,它本质上还是一出贩卖屠杀的商人计量。商业制作是靠人的眼泪制造金钱利益的,大部分人到影院去看片,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寻求一个感情的出口,无论是为大场面大制作所震撼的快感,还是对人物的遭遇产生共情的痛感,本质上都是赞同了这种利益关系。于是,我们被拉进了这场可耻的交易之中,在影院发泄完民族情绪之后,一转身就会忘记屠杀的本质。事实上,商业电影永远难以展示屠杀的真正面貌,因为审查,或者叙事的需要,导演都会隐藏大量的史实,这一点最convincive的佐证就是,淋浴喷头中喷出的竟然不是毒气,而是水。这种为了观众的情绪,粉饰太平的妥协,不直面历史的懦弱处理,正是这类电影的可耻之处。与之相较,那些诚实的电影《二十二》《鬼乡》高下立见(至于拉尔夫·费因斯的角色是否有美化纳粹的嫌疑,我就不多提了)
而辛德勒的“商人”身份同样也蕴含着某种悖论性本质。按照经济学规律讲,“最好的慈善是商业”,但一旦战争不可避免地赋予商业与刽子手同流合污的反慈善性,矛盾便显现了出来。一方面,工厂的运转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稳定的利益来源是生存的保障;另一方面,利益来源必须以成为刽子手的帮凶为前提。而斯皮尔伯格采用了一种极为简单的解决方式:将辛德勒人性的善良折现可以足够亏损七年供上千犹太人生活。这无疑是一种理想主义,落到真实性的考量上,就好像斯皮尔伯格以对二战历史真实性的完全还原为目的,愿意自掏腰包不计利润,甚至不惜搭上自己前半生的名誉触犯观众对商业电影的期待想象(辛德勒自己逃亡后无论做生意还是和妻子的婚姻都也没有成功)。这是《二十二》的导演郭柯,但绝不是斯皮尔伯格。而最大的问题恰恰在于,光凭前者的诚意是否能够达到后者世界性、历史性影响力的效果,已经可想而知了罢。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1993)

又名:舒特拉的名单(港) / 辛德勒名单

上映日期:1993-11-30(华盛顿首映) / 1994-02-04(美国)片长:195分钟

主演:连姆·尼森 本·金斯利 拉尔夫·费因斯 卡罗琳·古多尔 乔纳 

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托马斯·肯尼利 Thomas Keneally/斯蒂文·泽里安 Steven Zaillian

辛德勒的名单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