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鸟》拥有很有趣的结构:电影前半部分主要是一出家庭剧,后半部分则主要是灾难片。乍一看这似乎是个失败的剧本结构,因为一般来说一个电影不能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故事,否则就会被视为跑题,但本片是个例外。

要解释《群鸟》为什么应该被视为例外,就得追溯到电影的本质。在很多人眼中,电影是用各种视听技法去表达一个「故事」的艺术媒介,但事实上电影的终极表达不应该是「故事」,而应该是「情绪」,「故事」本质上只是表达「情绪」的一种载体。换句话说,电影是用各种视听技法去表达一种「感受/情绪」——而不是「故事」——的艺术媒介。因此,电影很多时候最重要的是情绪流动上的连贯性与完整性,而不是剧本与情节上的。

理解了这点再来看《群鸟》的剧本结构就会有些眉目了:这本质上是一部以两种不同类型故事去表达同一种情绪的电影。不管是男主与母亲的矛盾+男主母亲与女主的矛盾(下简称:婆媳矛盾)还是群鸟与人类的矛盾,都充斥着一种「似乎无来由(或者至少比较莫名其妙)的敌意」,正是这种「侵略性的敌意」的情绪串联起了整个电影观感上的连贯性。

那么为什么希区柯克要玩的这么花里胡哨?我认为是因为,通过这种情节结构上的模糊化,希区柯克试图创造一部(某种意义上来说)层次更高的、更注重于对人类的情感与精神的表达与展现——而不是故事的表达与展现——的电影。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塔可夫斯基的《安德烈.卢布廖夫》,他们都是通过打碎常规的剧本结构来达成更加深邃的情感表达,尽管希区柯克打碎的方式远比塔可夫斯基更对观众友好。伟大的大师们总会在一些本质的问题上或多或少地心有灵犀。

尽管我夸了希胖这么多,但不代表我认为这部电影没有问题。事实上,群鸟杀人远比婆媳矛盾更无来由、更神秘与莫名其妙、更激烈、更有敌意,再加上后来婆媳矛盾的原因被挑明以及婆媳和解(这些都使得家庭剧部分那「似乎无来由的敌意」彻底消散),导致两个部分情绪流的拼接不够顺滑,整个电影情绪的流动性有些生硬。尽管如此,希胖的想法依然极其有意思,而且在实践上也的确获得了部分的成功。


群鸟The Birds(1963)

又名:鸟 / Alfred Hitchcock's The Birds

上映日期:1963-03-28(美国)片长:119分钟

主演:罗德·泰勒 杰西卡·坦迪 苏珊娜·普莱舍特 蒂比·海德莉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编剧:达芙妮·杜穆里埃 Daphne Du Maurier/伊万·亨特 Evan Hunter

群鸟的影评

Xiaoshan
Xiaoshan • 02
雪人至
雪人至 • .
例外
例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