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标记的电影现在才看。相见恨晚。


这大概是我看过的电影中最像电影的电影。片子的基调让我想起自己曾在悠悠假期里看过的卓别林默片。英式幽默的机灵活泼与绅士的优雅美好向人们诠释着那段岁月里的哀而不伤,主角丰富平淡的人生里透露着茨威格小说般的引人入胜。可惜我对外国文学和兵器还不够了解,在这些贯穿欧洲史的细枝末节里,导演的举重若轻可见一斑。


摄影方面的构图和色彩满足了我的挑剔审美,电影里用永远的固定机位和简单的横直摇突出这一点。电影画面的每一帧都堪称摄影教科书:随着剧情时间的改变而变化着的画面宽高比,层层嵌套的传统叙事方式却犹如万花筒般的镜头语言,童话粉和高级灰色调的相得益彰,都凸显一份精致的孤独。


配乐流畅灵动,散发着腐朽好闻的资本主义味道,营造出让人犹如身临法国餐厅就餐时的放松与浪漫情调。和电影节奏完美熨帖。
影片中古斯塔夫的形象是整个旧贵族的缩影。对于门童的照料与呵护暗示着他的个人经历。而门童的出身隐含着战争背景,隐含着昨日世界。
“To be frank, I think his world had vanished long before he ever entered it. But, I will say: he certainly sustained the illusion with a marvelous grace.”
我喜欢茨威格,像喜欢毛姆一样。


古斯塔夫是一个十足的体面人:
做事精明:一路从小门童做到经理的位置;考虑周到:买蜡烛这件小事都能考虑到擦鞋小男孩;超脱:即使在监狱中或在逃难中,他也不忘吟咏诗歌,似乎是自己生命的旁观者;温暖:对那些缺乏安全感,有钱的金发老女人给予真实的爱护;讲究:逃难途中也不忘记喷他的专属香水;绅士般的慷慨:逃难途中把仅有45块中的25块当小费;人缘好:逃难途中获得各位酒店老板的全力支持……


古斯塔夫不由得让我想起低调优雅的古琴老师。他是个高人,也是一个难得的精致绅士。别的且不说,就拿音乐这方面举个例子,在学生刚跟他学琴音准节奏都搞不清的时候,他不会教授句法和曲式,只有当学生弹到这个程度对曲子无论是曲式结构还是意境内涵上都在形成自己理解的时候,他才会点出某个问题,学生才会知道他原来早就在学生之前目之所不能及的问题上钻研得精深到了这种地步。而那些很多跟他学了十年八年琴还没有解决节奏音准的人,往往可能会觉得他只会讲节奏音准……有段时间,他沉迷高级定制,偶尔会给学生科普各种大牌各种布料各种知名裁缝,学生要是和他待久了,各方面的品味眼界都会得到直线提升。对精致生活的讲究,和古斯塔夫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上海法租界的老别墅里,多的是守着明清古董与珍宝的新老贵族们。

正如歌德说,我们在一片安谧中长大成人,忽然被投进这大千世界,无数波涛从四面向我们袭来,我们对一切都感兴趣,有些我们喜欢,有些我们厌烦,而且时时刻刻起伏着微微的不安,我们感受着,而我们感受到的,又被各种尘世的扰攘冲散。
时间在我们心里,恰似昨日的世界和昨日之旅。

布达佩斯大饭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2014)

又名:布达佩斯大酒店(港) / 欢迎来到布达佩斯大饭店(台)

上映日期:2014-02-06(柏林电影节) / 2014-03-28(美国)片长:99分钟

主演:拉尔夫·费因斯 托尼·雷沃罗利 艾德里安·布洛迪 威廉·达福 

导演:韦斯·安德森 编剧:韦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雨果·吉尼斯 Hugo Guinness/斯蒂芬·茨威格 Stefan Zweig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