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5-13

大秦帝国之裂变:裂变之后


大秦帝國三部曲,終於刷完了,很有趣的是,我是從“崛起”“縱橫”,然後看的才是“裂變”。這樣看,反而更覺得秦國從一個偏居西隅,到秦始皇“諸侯盡西來”的過程,顯得更為的奇特。而三部曲中,最讓我感動的莫過於“裂變”中的秦孝公了。如果說,秦國的崛起是一個創業的過程,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秦孝公可以說是點擊人了。
秦孝公之前,秦獻公死于在和魏國的大戰之中,秦魏兩國算得上是世仇,可歎的是,秦獻公、秦孝公面對的魏國,是他的鼎盛時期,特別是有龐涓這樣的大將,秦國不管是東出(當然,在秦孝公時代,首先想的是自保)還是要守住自己的一片土地,魏國是一個不可繞過的障礙,秦獻公死後,秦孝公繼位,此時的秦國剛和魏國打了一場大仗,雖然這樣的大仗對秦國來說是家常便飯了,但是,戰國時期,其他的六國都在積極地變法以謀求富強,此時秦國也站在了十字路口。固守著秦穆公時期,百里奚的制度,還是要像山東六國一樣,順應時代的潮流,決定權,掌握在秦孝公的手中,這個年輕而志氣滿滿的君主,在上任之初,就表現出了強大的政治能力。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只有秦人在長期的奮戰當中,才有這樣深切的體會。而長期的奮戰,給秦人帶來的是無盡止的傷痛,這也是秦人讓我們尊敬的地方所在。同仇敵愾,這是老秦人不管在什麼時刻都能做到的,只要國君一聲令下,全民皆兵,劍鋒所指,只是這樣的代價太過於的沉重。而也是正在這時,商鞅進入了孝公的視野。古代不乏有賢臣與明君相遇,形成一代佳話的故事,晁錯和漢景帝、或言之諸葛亮之於劉備,魏征之于唐太宗等等,這類故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但是,沒有那個君主可以像秦孝公一般,傾全國之力,替商鞅掃除變法的阻礙,可以說,秦孝公和商鞅是各自在成全自己,他們二人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於是,我們知道,當秦孝公去世之後,商鞅自己也知道,大勢已去,唯一的懇求就是希望當時的嬴駟,不要迫於當時貴族的壓力,改變廢除新法,這樣,他也就瞑目了。細思恐極,雖然說秦孝公是為了圖強,請來了商鞅(當時應該叫衛鞅)。可是,諸葛亮兢兢業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假意托孤,還是一種不信任;漢景帝面臨七國之亂,為不予人口實,在臣子的建議下,也殺掉了晁錯;魏征之于唐太宗,只不過是他樹立的一個榜樣,玄武門之變,面對著太子党,他需要一些手段來安撫,一味地打壓於國於統治不利,於是,魏征是最恰當的人選。沒有國君和臣子間的勾心鬥角,有的是君臣之間的默契,忍辱負重,雖不比勾踐臥薪嚐膽,但依然讓人稱讚,歷史的長河裡,只有一個商鞅,也只有一個秦孝公。皇天不負有心人,在天下人都覺得秦國只能偏居一隅,只能做著他的虎狼之軍,只能在戰場上,而不知禮數時,不好意思,秦國崛起了,不對,是迅速的崛起了,重新的奪得了河西之地,對於赳赳老秦老來說,是一個偉大的壯舉,而在這壯舉之中,商鞅當之無愧的成了秦國的救星。
電視劇最大的看點就是導演把他們二者的相遇、相知,到最後秦孝公去世,商鞅自然而然的無法再秦國立足這一主線,展現的不單單是秦國一國之大事,而是在整個歷史的大背景下,用宏觀的視角,為觀眾展開了歷史的風雲變幻,尤其是稷下學宮爭鳴的一段,善辯的孟子,遇上了商鞅,也只能灰頭土臉,儘管這應該是一個虛構,但是大爭時代,儒墨二家的思想主張已經跟不上變化的世界了,有一個鏡頭給的是極好的,孟子坐在稷下學宮的中央,鏡頭給的是他的背影,之後,背影逐漸的拉長,其實,這也就不難發現,儒學從孔孟到荀子的嬗變,是儒學順應時代的必需品。“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看似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卻需要無數的論證與推翻。
只是像這樣的歷史正劇,我們拍的是在太少了。最近看完了《漢武大帝》、《雍正王朝》。給人最大的思考便是,改革,從來都不像歷史書那般的簡單,而是多種權利鬥爭的結果,在這個鬥爭之中,有的人甚至會付出生命。改革沒有革命那般的壯烈,但是,私下裡的風雲湧動是少不了的。

大秦帝国之裂变(2009)

又名:新大秦帝国(台) / 大秦帝国:裂变 / 大秦帝国1:黑色裂变 / The Qin Empire

主演:侯勇 王志飞 卢勇 吕中 高圆圆 李立群 许还山 齐芳 尤勇 

导演:黄健中 延艺 编剧:孙皓晖 Haohui Sun

大秦帝国之裂变的影评

3Day
3Day • 裂变
凝胶
凝胶 • 名句
钧垚
钧垚 • 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