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还是和前两季一样堪称诗词盛宴、文化狂欢,只是表面上花团锦簇、一片繁华的背后仍有深深的隐忧。中国文化向何处去?走向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中国应该要现代文化还是传统文化?中国现代文化如何发展而传统文化如何传承?这三个问题至今仍是值得全体中华儿女思考的命题。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不如第二季精彩,总体上我也同意这种观点;但要说第三季选手的表现不及第二季我就不同意了。其实第三季里彭敏、任自豪、王天睿、雷海为、陈珏如、陈更、钱子昂、 韩墨言、帅克、 袁文杰 、畅欣他们的表现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更让人欣喜的是这一季总算没有出现像第二季张淼淼那样做作到令人反胃的恶心选手。为什么选手们答题还是如此精彩,董卿的主持还是如此端庄、大气、亲民,点评嘉宾的点评也不乏精彩之处(可能是所学专业的缘故,我最喜欢蒙曼老师的点评),大家却都认为第三季不及第二季精彩刺激呢?一言以蔽之,审美疲劳了。 央视的文化节目 宣传教育气味还是太重, 点评、呈现总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尽管教授们的观点有不少发人深省的地方), 迎合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热”(其实这种热就像钱文忠教授所说的很虚)却没有让人们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多人看《中国诗词大会》根本不是出于对中国诗词的热爱,而是想看到选手答不出题目自己却可以随口说出一句唐诗宋词,从而获得对自我虚荣心的满足。《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上一次大家都觉得很新鲜,在当前浮躁的社会宛如一股文化的清流,但多来几次人们自然会发现其实《中国诗词大会》不过如此。不仅《中国诗词大会》是这样,《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国民歌大会》亦然,多搞几次审美疲劳不可避免。这些节目是否真能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实在值得怀疑。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和第二季相比也不乏优胜之处。第一点,第三季的百人团分组后更能体现央视文化类节目对社会各行各业人士的吸纳和包容,不至于像前两季那样让很多文化素养较差、知识储备和积淀不够、社会阅历浅或平时忙于工作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的人(如小学生、初中生、二本及三本院校理科生、少数民族、外国友人、农民、工人、老人等)几乎没有冲出百人团的机会。央视创办《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本意,除了蹭热度(“中国传统文化热”)和粉饰太平外,也有鼓励大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古典优美诗篇的用意,让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不同族裔的人都参与到复兴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这次将百人团分组是一项不错的创意。第二点,经过前两季的洗礼百人团总体水平已经大大提升,很多选手(如彭敏、雷海为、陈更)答题答得十分精彩却只能击败不到10人,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外卖小哥”雷海为初次上台答题连续3题击败人数为2人、3人、2人,加起来才击败7个人。相比之下,第二季选手(如武亦姝、李宜幸)答对一些难度很低(被中学语文课本选入过)的题目却可以击败超过40人,连杜甫《春望》那样的名篇都能让百人团近一半选手惨败。这样一比较,就可以发现本季百人团整体水平确实有很大的提高。第三点,第10场总决赛的规则比第二季公平,不再是让第9场发挥突出的选手上场竞争总冠军,而是综合以往多场比赛让表现优异的4位选手(彭敏、任自豪、王天睿、陈珏如)和百人团一起答题并淘汰其中一位(陈珏如),然后加入第10场百人团中表现最佳的一位选手(川大才女韩墨言)与其他三位通过飞花令、诗词接龙、超级飞花令进行比拼,优胜者(彭敏)与第9场擂主(“外卖小哥”雷海为)争夺总冠军。这使得总决赛真正成为了高水平的对决,尤其是飞花令让人看得十分过瘾。
有些人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败笔在于加入太多主席的诗词(这一点其实滥觞于第二季),而一出现主席诗词康震教授就开始滔滔不绝地演说。首先必须承认,康震老师在点评主席诗词时确实说得有点多,而且内容重复的不少;但我个人认为《中国诗词大会》选入主席诗词本身不但无可厚非,而且理所应当,与所谓的“政治正确”无关。央视办的这个文化类节目名字是叫“中国诗词大会”而不是“中国古诗大会”,既然如此就必须选入一些中国近现代诗人的作品以示平衡,不能把下限定在仓央嘉措、纳兰性德、曹雪芹、顾太春、龚自珍、黄遵宪、梁启超那里。中国所有民国与共和国时期的诗人中,主席的诗词作品既有豪迈大气之处又不乏浪漫主义的情思,堪称一流,并不逊色于徐志摩、郭沫若、柳亚子、郁达夫、艾青、 舒婷、北岛 、海子、三毛这些诗人。而且上述诗人多以写现代诗见长,主席的古诗、古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确是独树一帜!抛开政治不谈,说主席是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应该不算牵强吧?至于康震老师在点评古诗的时候提到大大的诗作,在当前文化氛围之下也并非不能理解。
至于有人提出所谓“老人霸屏”的问题,说什么彭敏和陈更已经在第二季有如此优异的表现,何必再来第三季强行表现自己。这种说法我认为是很可笑的,人家是真心热爱中国诗词,在这方面也有很深的积累(彭敏还是《诗刊》的编辑),为什么不能多参加几次这样的文化节目?难道连别人多参与几次竞赛的资格都要无理剥夺吗?当然,彭敏这人确实有点求胜心切。他在第二季因为性格急躁导致的低级错误而惜败于武亦姝,这次是想圆自己的冠军梦、弥补第二季未能夺冠的遗憾。对于文化类节目来说,选手的这种过于强调竞争性的心态确实不太好,也导致了他这季总决赛再次发挥严重失常而最终失利。但没必要因此指责他“霸屏”吧?最终彭敏在惜败于雷海为后,一度抱着郦波老师痛哭,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虽然过分在意输赢,但是也是个真正的性情中人。
要说《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毛病,我觉得还是延续了三季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比赛规则制订得不够公平,或者说无法真正体现选手的实力和水平。按照第三季的比赛规则,决定哪位选手可以进入第二环节(飞花令、诗词接龙、超级飞花令)和百人团最佳选手对决的是看四位选手谁击败百人团选手人数最多。这样一来,很多水平相对低一些的选手根本没有答完全部8道题,仅凭击败人数多就进入了第二环节;而一些优秀的选手将8道题全部答对,却运气不佳只击败了不到100人(如雷海为初次上台)。这样一来决定选手能否进入下一环节比赛的已经不是他(她)本人的水平高低而变成了百人团水平的高低。央视制订这样的比赛规则或许是为了体现对各行各业人士的尊重和包容性,但我认为这无论如何都是不公平的。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另一个毛病则是将文化娱乐化。文化不是商品也不是游戏,它既不能批量化生产,也不能用来娱乐大众。将文化以娱乐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其实消解的是文化本身的内涵,最后受众接受的也不过是文化的表皮,无法深入到文化的核心。《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能在网上一度引起热议,不是因为节目中出现的诗词多么打动人心,反而是因为“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人大和北大的高材生彭敏满足了很多人心中对于“屌丝逆袭”的意淫,这真是莫大的讽刺!文化类节目文化本身不是人们的关注点,“屌丝逆袭”倒成了看点,真是无比荒谬又无比可悲!不可否认,很多选手在中国诗词方面有深厚的积淀,董卿的主持风格既温婉大气又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息,郦波、康震、王立群、蒙曼几位老师都是学识渊博、潜心学术的真正学人。但当中国诗词文化遇上了竞争、攀比和商业化、娱乐化的时候,有多少人能从中吸收到真正的养分而不仅仅是满足自己可怜的虚荣心?激烈的竞赛过后,留下的还是寂寞和冷清。“国学热”一旦沾染上物质需求和种种利益关系,那它还与真正的“国学”有关系吗?我去过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那里的旅游业搞得十分繁荣,但繁荣背后却是苗家文化的落寞和现代商业文明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侵蚀。但愿中国传统文化不要走到那一步!

中国诗词大会 第三季(2018)

主演:董卿 郦波 王立群 蒙曼 康震 

导演: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