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宝华(珞思影视研究组)
今年的中秋荧屏,月亮好“忙”。
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延续多年的“秋晚”传统外,多家卫视也纷纷从各自的地域特色出发,为观众捧献风貌各异的中秋晚会。当“流量”退潮,晚会的沙滩真正留下的,是底蕴、格局和实力的巅峰对决。有人说秋晚怎么也“卷”起来了,不不不,这就像春晚值得万紫千红一样,这种文化的怒放对于观众而言,实乃一桩幸事。
在如此琳琅满目的各地“文化大赏”中,最让笔者过目难忘的,当属由东方卫视浓情打造的《朤月东方—中秋梦幻夜》。
昨晚,由“月宫三人组”全程控场的奇幻大秀穿越古今,纵声天地,在上海展开了一场“建筑可阅读”的“城市微旅行”。晚会陪伴观众沉浸打卡上海赏月胜地的过程,既是以上海这座迈向卓越的全球化大都市为中秋文化的取景框,抒怀“月下人间”的美好生活;更在通过紧密依托上海文化底蕴、深入挖掘上海文化资源、立体宣推上海文化风貌,热烈拉开“以文塑娱、以娱彰城”的创意大幕。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很多人提到上海这座“不可思议的城市”,似乎只有“魔都”二字才够入木三分。如果你曾经不太理解“魔都”到底有何“魔力”,那么在《朤月东方—中秋梦幻夜》高度浓缩的1个多小时的奇妙体验里,其所体现的文化开合度之大、艺术想象力之丰和情感穿透力之强,足以让人感受到它魔力无边的城市磁场。
“月亮视角”看人间
展开熠熠生辉的城市胜景图
“几千年来,总是人间赏月看我们,今天啊,我倒想从月亮上看人间!”
嫦娥姐姐一挥广袖,《国风大秀》打通地球和月球的异次元空间,“城市T台”在巨大的圆月之下开启。
《朤月东方—中秋梦幻夜》脑洞很大,排面也足:几千年来,月亮都是高悬于苍穹之上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历代文人骚客凭栏望月、把酒问月、愁心寄月,而在“九天揽月”照进现实的今天,东方卫视的文艺工作者们大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邀月“下凡”,于是久居月亮之上的嫦娥、玉兔、吴刚一头扎进人间烟火,潇洒走一回。
上海素有“万国建筑博览”的美誉,铺叙百年风云的外滩建筑群、浓缩市井气息的衡复风貌区、见证改革开放的浦东天际线……阅读建筑,就是感受阅读上海的城市变迁,体验上海的城市韵味,品味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魅力,而这也是上海的魔力所在。
《朤月东方—中秋梦幻夜》的一大亮点,就是在实景演绎的城市巡礼中,打造上海十大赏月新地标:黄浦江上,万川映月;九曲桥边,彩云追月;朱家角中,水乡寻月;崇明稻田,田间伴月……而它们又从各自不同的人文侧面,立体展示着上海追求卓越、生生不息的恒新之路,和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气度。
从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上海之根”广富林,到见证中国共产党初心起点的“一大”会址,面对沧桑历史和峥嵘记忆,这座城市悉心收藏起所有岁月流淌的痕迹。
她是深沉而怀旧的,也是奔放而向前的,那些鳞次节比的高楼大厦和流光溢彩的闪烁霓虹,热情表达着她面向当下及未来的态度。
以月为证,当艺术家们以器乐合奏寻知音、用百年颂唱传交响,当浦东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保利大剧院、上海天文馆逐一在朗朗月光下呈现出最美的模样,当蜿蜒的黄浦江倒映出城市的璀璨生辉,连“月宫三人组”都不禁感叹:“天上的银河还真是有点逊色呢!”
如此令人目不暇接的赏月胜地中,最让“月宫三人组”念念不忘的是哪里?《朤月东方—中秋梦幻夜》给出答案:必属烟火气缭绕的石库门,因为那里最有上海的味道。他们还试图描绘这样的画面:一家人共邀明月,吃着外婆烧的大闸蟹、爸爸烧的八宝鸭,妈妈做的糟毛豆,哪怕是一荤一素,也是时光的温度、心灵的满足。
有观众甚至想象着,当嫦娥听过武康大楼里伉俪情深的爱情故事,看过张园中一对父子共赏明月的温暖背影,以及感受过年轻潮人在上海街头移动不插电的live秀……人间如此温暖而美好,小姐姐在广寒宫还待得住吗?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月亮总是给人以浪漫的无限想象。《朤月东方—中秋梦幻夜》不负“梦幻”之实,将充沛的文化自信倾注于精湛的文艺创作之中,不仅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月亮视角”展开了一幅熠熠生辉的人间胜景图,更将这份浪漫从天上拉回现实,晕染出幸福生活生动又细腻的样子。
“都市国潮”风乍起
把“文化自信”打在公屏上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持续复兴,年轻群体的助力和参与功不可没,这也是中秋这类传统佳节日益被文艺创作所关注的重要基础。
从前,人们一提到传统文化,就觉得是“古风习习”,很多业内人士也在积极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特别是城市文化进行更好的结合。
根植于上海这座全球化大都市的东方卫视,一直都以时尚气质、国际视野等特色独树一帜。今年是东方卫视首次举办中秋晚会,它之所以能从数档竞品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在“国潮”之上更进一步,鲜明地亮出了“都市国潮”的标签。
你有没有觉得,这台《朤月东方—中秋梦幻夜》就像是施展了一双创意的“魔术手”,让各种文化流派都能完美交融,且全无违和?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郑云龙《把酒问月》魂穿千年,和诗仙李白古今对话,共话衷肠。
彩虹合唱团进入曲水流觞图《月下欢唱》,用现代人的幽默合唱,讲述中秋月饼文化演变史,还劝大家“全家多吃点,哪怕胖一点”……
《月燃纸上》将青春活力的街舞文化融于细腻入微的海派剪纸,出神入化。
龚琳娜拜师国家级非遗“崇明山歌”传承人张顺法,在清新自然的田野之间完成《山歌潮唱》。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一群舞者化身美丽的朱鹮,在水镜舞台上翩翩起舞,似是梦境,又如幻境。
在艺术气息浓郁的浦东美术馆,张信哲的《白月光》和廖昌永演绎的意大利经典曲目《今夜无人入眠》相得益彰,月色下的咏叹,迷醉人心……
有人曾说,上海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她吸收所有的澎湃和力量,形成属于这座城市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更像一个魔盒,在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和改造文化的过程中,用自信的态度告诉你这里极其传统、极其自我,却又极其先锋、极其包容的模样,所谓“魔力无边”,大概就是这种“文化自新”的超级能量吧。
从这个角度来看《朤月东方—中秋梦幻夜》,它无处不在传递“文化魔盒”般的融合创新之美。这台晚会从“传统文化”出发,落脚于“城市个性”。它可以让非遗达人和新派歌手合唱,让中式民乐和西式器乐同奏,让星辰大海和人间烟火对话,让一座城市在月光之下流动成文化的画卷,也让中秋朗韵打破时间的界限、艺术的藩篱、次元的屏障,把“文化自信,活在当下”八个大字打在公屏上。
“流量时代”已退潮
是时候展示文化的抱负了
作为“超级晚”的“弄潮儿”,东方卫视近年来在晚会领域展开了十分丰富的创新,无论国庆主题、建党百年等大型庆祝晚会,6.18、双11等商业定制晚会,还是像跨年、春晚之类的节日联欢晚会,都以浓郁的海派气息自成一道文化风景线。
《朤月东方—中秋梦幻夜》战绩不俗,晚会在年轻人群中收视破圈,00后收视份额超过12%;拿下全网热搜超过200个,微博热搜超过50个,仅#周深在外滩双层大巴上唱触不可及#单条视频播放量就超过1000万。
和东方卫视过去举办的晚会相比,本次中秋晚会最为可喜的一个变化,就是平台旗帜鲜明地以传统节庆为抓手,将城市空间作舞台,注重取材并充分挖掘这座城市的优质文旅资源“以文塑娱、以娱彰城”,拉开城市潮牌文化大幕。
如今,城市旅游已经成为大民生、大产业、大展示,事关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深化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是上海旅游“十四五”最重要的目标和愿景。就在9月17日,第32届上海旅游节启动,于9月21日中秋之夜应景播出的《朤月东方—中秋梦幻夜》无疑用“文化的力量”为本届旅游节的“建筑可阅读,城市微旅行”主题进行了最佳诠释,它让人们对上海的认知不再只是高楼大厦,还有富饶的历史遗存、温柔的市井内里、澎湃的时代基因、迷人的艺术宝藏……这场丰富立体的城市文化展演,势必为上海都市旅游带来新流量、新内容和新玩法。
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一台集合上海各方力量打造的共创晚会,除东方卫视的核心导演、艺人统筹和制片团队外,既有艺术大家的护航、非遗传人的加持,也有上海各高校文史专家、学生团队的鼎力加盟,还有电影摄制团队、TVC团队等集体助攻。
当“流量时代”退潮,面对这么多传统文化晚会,观众最看重什么?或许就是不同的文艺创作者们所展示的地域文化美学,因为每一场展示,都可以是中国文化叙事不可缺少的一块拼图,但至少在“都市国潮”这个内容赛道上,东方卫视注定是极为独特且无可取代的,它有与生俱来的底蕴与格局,更有不负期望的精致与追求——那么下一次,不妨继续“潮”它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