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8-08

逃亡者:看到值得学习的点


常见学生作业和搏击俱乐部的剧情,是主角本身和其内心幻化出的寄托。当确认小孩是幻觉时,我还觉得这样有点无聊。本片比我们一般的构思想的远的一步是:两个人物关系,是主角和爱人的寄托。而幻化这件事也不是那么虚无缥缈,此小孩确实存在,只是身受重伤灵魂出窍。使得情感有了依据,解决了夫妻分离的矛盾和心结。
关于幻觉更高级的方式:导演没有通过第三者在场的因素让观众有所察觉(那种:我怎么没看见啊,的活见鬼方式)。而是送进学校——老师后来说没来,孩子突然出现在凯瑟琳家才最终揭露。
而人物也不像明显的幻觉片一样,莫名其妙出场。他是伪装成现实中可能的情景,孩子在家门口等人送他、孩子独自跑到溜冰场被找到,以及剧作上不交代前因的方式,出现在男主家里。最大程度避免被一眼看穿(很多导演就怕观众看不穿),但又用一些细节让小孩的存在经不起推敲。比如:男主亲眼看见孩子进学校,老师却不知情;男主直接认定孩子就在滑冰场(可能前妻有滑冰的爱好);邻居问男主为何孩子在他家,男主回答可以看出,他实际也不知道。
关于男主和凯瑟琳关系的一点点透露,分寸拿捏的刚好。几个阶段:孩子一上来就说妈妈把我送给你,男主:WTF?——男主从孩子的全名认出了母亲——男主避讳邻居询问关系,但好奇凯瑟琳什么时候来汉堡生活——以及在留言里,让凯瑟琳拨打“他之前的号码”。一点点的蛛丝马迹,展示给观众,而不是告诉观众。
关于他们分手的心结:男主与孩子。孩子第一次握手被男主粗暴躲开;刚到学校时,男主和学生群演也有几次不耐烦的碰撞,这大概是男主对孩子骨子里的态度。而孩子作为从小单亲,很多镜头里流露出对男主(父亲)有意无意的依恋和亲昵,这些铺垫为得知妈妈死亡的消息增添了分量。
美中不足:孩子几次叫爸爸,男主不同的反应可以用在结尾啊,男主总该真的答应一声了吧。结果加出来一场溜冰场,emmmmm……


逃亡者(2004)

又名:The Runaway

上映日期:2004-12-02

主演:莫妮卡·布莱布特罗伊 Peter Jordan 布尔格哈特· 

导演:Ulrike Grote 编剧:Linus Foer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