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SIR
在小城之春看完《宝贝儿》,走出影厅已是华北的秋夜,久居江南的我感到了寒冷,分不清是因为华北的秋夜还是因为影片。
因为这可能就不是一个温暖的故事。电影中杨幂扮演的主角江萌,因严重先天疾病在婴儿时便遭遗弃。江萌在影片开始时已长大成人,按照相关法律必需搬离当初寄养的老人。先天的原因,使其独自在社会上生存艰难。老人也是孤寡,离开她生活也难。
本可以抱团取暖的彼此在冰冷的社会规则面前,只奢望用滚烫的泪水去消融。终于在社会热心人的帮助下,江萌在一所医院谋得一份清洁工的生计。就在工作的医院江萌遇到了一个婴儿无肛患者,婴儿家长出于自身家庭的考虑采取了消极治疗,或者说让孩子等死。这种病也是江萌当初遭遗弃时有的病。江萌知道及时治疗,婴儿可以不死。于是江萌在婴儿身上似乎感受到了自己当初遭遗弃时的痛苦。似乎是为自己命运的抗争。辗转于南京、马鞍山惊动了社会各个组织、婴儿的各方亲人,来救婴儿。然而这一切的努力……

在观影过程中的第一层悲伤自然是来自人性本能的善良。一个幼小的生命挣扎在死亡的边缘总是令人悲伤的,而他的家长选择放弃治疗,哪怕背后有各种苦衷,但放到现实里总是令人感到无限的悲伤,一阵阵的寒冷不由自主的涌上心头。而一个貌似无关的局外人为此的奔走呼喊更如一把坚硬的冰刀刺进了我们温暖而柔软的心。
在观影过程中的第二层悲伤来自于影片中江萌的自身遭遇。影片中的江萌那些重疾虽已治愈,已无生命之虞,然而她智商比正常人低,不能生育等缺陷使她在社会的有色眼镜中还是与正常人有别。
哪怕她善良,哪怕她执着,依然被死死的按在社会的底层、活在社会的边缘。是有人爱她,但那也是个残疾人是个聋哑人。没有贬低残疾人的意思,也不是说影片中的残疾人不好,只是抛开这些具体的个体特征来说,只有残疾人才会找她,或者说她只能配个残疾人,这个社会让人感到寒冷。而且即使他们二个人结合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很灰暗的,没有子女,老了只能去养老院。不是说养老院不好,但是结合影片中的语境,养老院确实是没有亲人温暖的所在。
再加上前面说的江萌与寄养她的老人之间的故事,实际上这里分明就是一个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社会边缘人的抱团取暖。而社会的现实让这个抱团在凌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

在观影过程中的第三层悲伤正来自于前面二层悲伤互文。就是我们通过第二层悲伤能够理解第一层悲伤中家长为什么会采取消极治疗。婴儿救治下来后又能怎样,不还是又一个江萌,她的人生注定会是苦难的,因为她的苦难家庭可能也会跟着苦难。
说实话,对家长的这种想法,旁人根本无法做审判。简单的道德审判很容易,说的道貌岸然,说的情真意切都没问题。但对一个家庭。一个个人几十年、一辈子的苦难,旁观者实在没有资格在这里指手画脚。作为观影者我们只能继续悲伤、继续寒冷。
导演在处理影片时,我觉得最值得称道的是始终压制了情绪的戏剧性爆发,没有追求煽情的效果。江萌这个角色也始终没有往可爱方向发展,观众可以看到她的善良。但不可爱,她的执拗、她的一根筋都不可爱。甚至当她指责那个父亲谋杀时,就有道德绑架的嫌疑了,让人有不适的感觉。而这种不适正是影片要表达的。因为假如那个孩子救治存活后,社会是可以给他提供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没有额外的苦难,他的家庭也不会因此有苦难,他的家长对救治他的选择就应该是理所应当的。就是因为现实的环境不是这样,他家长的选择才有选择的空间,强求他只能选择救治是道德绑架,才会让人感到不适。
影片中没有完全意义的坏人,执法机关、民政机关也都奉公守法,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为民着想的。然而就是这样的社会没法容纳她的那份善良。没法为组成这个社会的有缺陷的人群提供庇护,那么这个社会实际上就是有缺陷的。
这里面甚至没有怜悯、同情,因为他们也是组成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他们的存在对社会是有价值的,一个健康的社会就应该是可以为组成这个社会的多元化的个体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的。这就是这部影片的价值,它可能使我们感到刺痛,这也是影片的价值,因为它可以证明我们没有麻木不仁,这是我们社会走向善良的基石。
欢迎关注公众号“抛开书本”(paokaisb)

宝贝儿(2018)

又名:宝贝 / Baby

上映日期:2018-10-19(中国大陆) / 2018-09-09(多伦多电影节)片长:96分钟

主演:杨幂 郭京飞 李鸿其 王燕君 

导演:刘杰 编剧:刘杰 Jie Liu

宝贝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