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角带着12岁的儿子回到阔别13年的家乡小镇,在已故的父母留下的房子里定居下来。男主角是她的初恋男友,已经结婚,现在从事兽医工作。女主角找到男主角,并带着儿子到他家里做客,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男主角的妻子也对女主角由最初的戒备,变成相互欣赏,还参加了女主角在社区开设的小镇上很多女人参加的免费蜡烛制作课程。女主角让自己的儿子到男主角所在的兽医诊所当助手,跟着男主角给各种动物治病。有一次一只狗受了重伤,男主角建议将狗安乐死,不要再治疗,小男孩很生气,愤怒地跑出诊所。男主角晚上到女主角家里要解释这事,女主角告诉他,小男孩生气不仅仅是因为狗,随后把自己回到家乡的真实原因说出。原来,女主角18岁时和丈夫离开小镇,她的丈夫吸毒贩毒,后来被抓坐牢两年,出狱后自杀,此后女主角带着儿子到处漂泊,后来自己得了癌症,无法治愈,只好带着儿子回到家乡,希望能找个妥善的人家抚养自己的儿子。男主角经过思考并与妻子商量后,决定收养那个小男孩。女主角组织了一个聚会邀请镇上的人们,大家都已知道女主角患了绝症,于是很多人都来参加。劳动节时,男主角一家带女主角去看自己正在建造的房屋,此房之前搭建框架时曾失火,现在又加班加点重建。此时女主角已经病情沉重,行动不便,无法参加劳动节野餐。晚上,镇里很多人拿着点燃的蜡烛来到女主角家门口,邀请她来加入野餐,女主角深受感动。不久,女主角去世,她的儿子在葬礼上发言,深切怀念自己的母亲。
本片的情节都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平平淡淡,却显露出小镇居民的平和淳朴,这样平淡宁静的生活,也是这里大多数人们喜爱和习惯的。从片中男主角的叙述来看,女主角青春期是非常叛逆的,这大概也导致她和那个吸毒者结婚并外出谋生,从此造成了人生悲剧。因为四处漂泊不定的生活,所以给儿子起了骑兵(Trooper)这个很特别的名字。这些事都是由人物对话中讲出,在小镇生活的平淡宁静背景下,这些事情似乎也只是平淡岁月中的某些日子而已,并不是多么伤感,只有身患绝症无法陪伴儿子成长才是女主角真正的无奈与悲伤,是她夜晚坐在门前哭泣的原因。
女主角回到家乡给儿子找个抚养家庭,应该从开始就把目标定在男主角,所以让儿子给他当助手,这样也是让他们培养感情。男主角对女主角的感情,并没有因岁月和女主角另有所爱而淡漠,反而由最初的爱情,经岁月的酝酿,变成了亲情,已经把女主角当成了妹妹。这样真挚的情感,非常难得。他的妻子更是主动提出收养那个男孩,可见也是很善良的人。女主角成年以后的遭遇确实不算好,后来还身患绝症,但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在出生长大的家乡,得到了那么多人的祝福,更是得到了曾经的爱人对她的亲情般的关怀,最后她放心地把儿子托付给昔日恋人,安然离去,这是不幸中的最大幸运了。
影片结局无疑是悲伤的,但在小镇平淡宁静生活的衬托下,这些悲伤不是变成绝望,而是化为对亲人、对爱人的永恒思念。镇里的绿树、湖水、白色的房子,会让人感到,那里所有的人,对继续过着平静祥和的生活充满无限希望。
小男孩在母亲葬礼上讲的那些话非常好,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如果不只是心里所想,而是还有实体物质可以看、可以摸,比如那些亲人曾经住过的房子,用过的东西,这会更让人感到安慰,“就像她还在这里”。
片中的背景音乐也很好,都不是悲伤的,那些插曲有的欢快,有的则带着思念,片尾曲也是让人感到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而不是悲痛欲绝。片中的那几首歌曲也都选的不错,那首大家一起唱的是《你有个朋友》(You've Got A Friend),美国的乡村摇滚;那首男女主角两家野餐的背景歌曲是《你是一切的一部分》(You Are a Part of Everything);女主角葬礼上大家一起唱的那首歌是英文经典的赞美诗《奇异的恩典》(Amazing Grace)。片子结束后那首小诗,是美国20世纪早期著名的女诗人埃德娜·圣文森特·米利的作品,很符合影片的主题。

海街的蜡烛Candles on Bay Street(2006)

上映日期:2006-11-26片长:120分钟

主演:艾丽西亚·希尔维斯通 艾恩·贝利 波莉·伯根 马修·奈特  

导演:约翰·厄曼 编剧:Jonathan Estrin/Michael Bort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