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最后的棒棒》,但与之不同的是,《Dark Days》显示的是一群人自愿跌落底层后,解除社会的竞争压力,并享用后工业时代溢出的供给。就像片中垃圾堆中不断出现的老鼠,而类似的,他们也与老鼠们争夺生存空间。
而棒棒们在影片中更强调其努力工作自力更生,甚至有父亲在自己身体出现慢性疾病的情况下,仍然靠挑棒棒这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挣钱去补贴女儿一家,这里无意去比较中美底层在各自维度中谁更惨,但劳动者在黑暗中的光芒谁都无法忽视。
当然需要指出,这种自力更生也依附于重庆山城特定的地理环境,是尚未全面工业化的体现。
很自然得产生一个问题,在进一步工业化之后,执政精英们还能容忍多少这些所谓的“低端人群”?物流、垃圾回收、餐饮业还能容纳多少人?
虽然影片最后政府提供了免费的公寓,但最根本的还是提供就业,或者说工作既是一种天赋召唤、也是责任,更是来自人群的“需要”,帮助人回到社会集体。
现阶段国内已实践多年单位定点帮扶贫困乡镇、推进农业机械化并展开土地流转的调研,能在当地创业就业才是最关键的,不过这又可能牵涉到了当前基础研究亟需突破的窘境。
影片最好的部分就是展现现实,不做过多的渲染和评论,简洁有力,掷地有声。
另印象最深的是 Dee 拖着沙发离开,Unkle 的《Rabbit in your headlight》响起,这可能就是城市中流民的常态,不能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