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为主导的纪录片《手造中国》从2014年孕育到2017年出生,历时3年,算得上创作团队的心血之作。在爱奇艺、B站和网易公开课等网络平台播出的这一个月里,看到了一些观众和网友的讨论、指正和鼓励。作为创作者,非常欣慰。正因如此,我也觉得该花些时间仔细回顾和梳理一下,在这部片子制作过程中,给我留下的一些记忆。
要想把中国的陶瓷和景德镇拍明白,难!
我们先以 “对话”为题,聊一下125分钟的最终成片之外,给我留存印象的“对话”们。当然那些对话时长可能要以万分钟计。此文只摘其中点点滴滴。和两位前辈的两次对话,让我记忆犹新。一次是两年前,《手造中国》在经历8个月的调研和分集规划,准备开拍。我和专业顾问向元华老师聊天时,问向老师:“您觉得我可以拍了吗?”向老师的回答是:“8个月正好,3年的话,可能就不敢拍了。”第二段对话是前期拍摄完成半年左右,因为其他的事情,我和某位知名“艺术家”打电话,通话期间聊到了我在制作的景德镇手工瓷纪录片,莫名地激起老师言辞激动的且夹杂着英文的怒斥。怒斥长达半小时之久,核心问题是“别扯什么匠心,我在你还没上学的时候就拍过景德镇,那是个到处造假骗钱的地方。我太了解你们电视的那些伎俩,给我摆一个造型,让我对着镜头笑一笑就完事了。”听完了一个“过来人”的漫长训斥,我只在最后回了一句:“您说的那些,在景德镇的确有,我拍的这些,在景德镇也存在。用这么长时间做一部片子,再不拍点真东西出来,根本对不起自己。”这两段对话,一段是鼓励,一段是批评。但原由却是一个,都是说我可能还没把景德镇看全、看透,没有完全了解中国陶瓷。
的确,要想把中国的陶瓷和景德镇拍明白,难!特别是拍明白当今的景德镇,就更难。景德镇的门派众多:有延续古法传承的仿古派,有依传统基础改革的创新派,有接收西方思维的学院派,也有外来艺术家推崇的陶艺派。景德镇的生态环境更是复杂,有国外大牌瓷器的代工作坊,也有当街“打磨,泡海水”的做旧作坊,有拿着外来机械压坯印花的瓷器当手工瓷卖高价的无良商人,还有抱着捡漏心理来“交学费”的古玩爱好者。每年还有上百个各有角度,规模不一的摄制组光顾。林林总总,光怪陆离。在众多的“角度”当中,去选一个什么样的角度来拍摄,则是难上加难。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来拍这部片子呢?答案也很简单,8个月的所见所闻,虽不完整,却有了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感受。我只想借影片表达感受,不在乎之后是好评还是骂名。我相信即使拍的不是瓷器,能凭心制作一部影片,内心就会无悔。冯唐说过:“文字,往往比的不是谁比谁强,有的时候却是弱,是弱弱的真,是嚣张的真。”所以这次我们只遵循内心所观所感,用影像和文字如是表达。希望经验得到积累,以后的作品中影像和文字都能更上一层。
调研众生相,瓷魂注其中
在调研的期间里,我们走访了几十个作坊和工厂,从采矿到制作,从制作到销售。各个工种的从业者我们见了将近100位,见了几百件瓷器,也听了几百个故事。这里不乏已经脱敏的“高人”,两句半打发我们走,也有很多当局者迷的从业者,意识不到自己匠心的存在。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还是感受到了“工匠精神”。
就比如,某次对话,只有一个字:“啊!”叹号代表情绪,也是这声“啊!”,给了我这个外来者体会手工陶瓷是制作者心血的机会。那是在一间出产粉彩瓷器的手工作坊的调研,我们来参观的时候,打破了房间里十几位正在专心绘制的师傅的工作。当时一位同事因为好奇,伸手摸了一下摆在木架上尚未烧制的小块瓷板。引起了全场工人的一声惊叫。因为可能这轻轻一抹,报废了大家几十天的劳作。当时我的理解是:“就像一块装有我们剪辑了两个月影片的硬盘,被一个新来的实习生格式化了。”还有,被收录到第一集中,已经改行开农家乐的矿工老汪,我们去他那调研的时候,在农家乐有过几次尴尬的对话:“你们北京来的摄制组,一定要在我这多花钱点些好菜”,“9个人才300块的餐标,没法给你们做啊”。但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家乐老板,进入矿洞挖矿时的认真和精细,谈吐里对自然和祖辈的敬畏,仿佛和充满烟火气的农家乐老板是两个人。从矿洞出来后,我感触良多,匠心是要挖掘的,这东西已经融入血骨,只是他们未曾意识到。
之后诸如:“在我店里,谁要不双手拿我做的瓷器,我都不愿意和他做生意。因为他们不尊重我们的心血。”-某作坊主“早年间做的仿古瓷,被客户买到海外,后来又当古董卖回了国,我们本意不是这样啊,但毕竟扰乱了市场,这是原罪。现在都要在瓷器里面打上作坊标记,或落下作坊的底宽。”-某作坊主“景德镇现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产能,都是在为日本和欧洲代工。”-某知名媒体记者“你们是哪个电视台的?有介绍信吗?有证明文件吗?拍摄要瓷器还是要钱?”-某作坊主“你拍我设计的东西,就得给我品牌做一个植入”-某作坊主“子健,你们下次什么时候还来?一定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们。千万不要提钱。认识你们真高兴!”-摄制组在景德镇雇佣的司机“就是你那天见到的我那个徒弟,自己偷了我的青花料画瓷器,还烧出来了,天天藏在枕头下,后来被我发现了,给他摔了。”-某作坊主对话太多,不能一一列举。只是再阅读了众多匠人之后,会带给我反思。我又何尝不是众生相里的一个,现实中,有生活压力,有信任危机,有对工作的执着,也有孝敬长辈却分身无术的无奈。有时,羡慕这些被我们纪录的匠人。因为有人帮他们记录了故事,影像化了埋于匠人内心的瓷魂。希望《手造中国》这个没有任何商业植入的影片,不是一个没人仔细端详模样,吃一次扔一次的快餐盒,而是一尊心血锻造的精品瓷器,有他留存于世的价值。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爱奇艺、B站和网易公开课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