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真实”的现场观众表现?

我理解,只要情感表现的出发点是非功利的宣泄心理,都可以算“真实”。包括镜头前的表现欲,也是人之常情,无法避免。

但所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不是现场听审本人,无法确知这些“鱼”到底是真乐呵还是假乐呵。除非有证据证明一个听审是托儿,否则我们只能根据经验来判断他们的表现是否在正常的反应范围内。

可是审美经验主观性很强,不免人言言殊。那么不妨假设现场听审的激动反应是"真实"的。为什么这会引起许多电视观众的不解和反感呢?

这就要从现场听审这一安排说起。《我歌》之前,国内外流行的音乐竞赛节目的评审制度更多的是专家评审(《中国好声音》)或者电视观众投票(《超级女声》),不会把大量镜头对准仅有的几位专家或者不在场的电视观众。

正由于《我歌》采用了众多现场听审(500位)的形式,本来多给听审一些镜头,以展现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观众的反应是应该的。

但是,”在场“的现场听审和“不在场”的电视观众分别接收、感知到的”真实“(perception)之间的隔阂,可能会大到挖鼻孔和打真军的爽快度之差的程度。原因就是”在场“与否造就的体验上的天差地别。

首先是电视传播技术上的局限,造成了“现场”与电视播出两者的视听效果之间存在高低的差距。而为了“增强节目效果”而进行的修音等的技术干预会使电视中的效果则造成了“现场”与电视播出两者在美学效果上并不一致:相较于修音追求的更光滑、完美的音质,“现场”往往更粗粝。

我不是音乐专业人士,所以《我歌》第一季一直到决赛直播听到不少唱哑和破音、与录播比赛展现的水平有相当差距时,才开始怀疑节目有修音之嫌。而亲临第二季现场的邓世铎老师,也在知乎专栏里作出了相同的判断。

在更高一层上看,观众对屏幕上“真实”的怀疑,也来自于对电视媚俗的警惕和对操纵观众的厌恶。电视等媒体对待”真实“的态度一直非常矛盾。一方面,收视率为王、追求娱乐和商业效果是电视业的原罪,"真实"在这儿是稀缺品,随时为了“做节目‘的需要就可以被牺牲,比如林妙可的假唱;另一面,当今最具娱乐和商业效果的节目形式——真人秀,又贪婪地攫取"真实"来吸引眼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看CCAV就跟看金胖驾崩似的,朝鲜人民哭得越凶,我们却笑得越high。

而撇开传播技术的局限不说,即便电视输出上什么4K、3D、影院放映(第一季《我歌》决赛),输出音频达到骇人的杜比18.1声道(《我歌》的维基条目如是标称)甚至更高,作为舞台艺术(英语live、法语spectacle vivant,都有“活”的意思在里头)的音乐现场表演,”在场“的体验也是无可取代的。米高积逊演唱会的花絮中有很多歌迷晕倒,但很少听说在自家客厅看演唱会的碟看到高潮的。故而,除非让每个电视观众都来一趟现场,否则他们对”在场“体验的某些疑虑是不可能完全打消的。

本质上作为一档电视节目而非现场演出,《我歌》以传达”现场“的”真实“为宗旨的音乐本位没错,但最终还应回到”不在场“的电视观众的“真实”,以电视观众的是非来取舍。因此,鉴于广大电视观众的反馈,我建议目前适当删减听审的反应镜头,把焦点集中在舞台表演上;同时辅以适当的引导,在赛后播几个听审的现身说法作为说明什么的。

作为《我歌》的狂热铁托,我不但每周收看首播雷打不动,完了下载高清版本重温,还要遍览各种分析文和现场听审的体验文,所以真心希望这档节目能多一点“真实”的品格。

我是歌手 第二季(2014)

又名:我是歌手第二季 / I Am A Singer Season 2

主演:张宇 邓紫棋 周笔畅 韩磊 罗琦 韦唯 曹格 张杰 茜拉  

导演:洪涛 

我是歌手 第二季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