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入围11项凯撒电影奖,影帝的大热门,可算2009年法国最成功的商业片,仅次于《预言者》的黑色吧。毕竟这是一个真实事件的改编。
  
   《歌者如逝》是夏维尔·吉安诺利最成功的作品,这位年轻的导演也是法国新生代中“艺术”,“商业”两不误的人才。吉安诺利很早就展示出其“会讲故事”的熟练功底,几部短片拍得有声有色,在戛纳和凯撒上颇受注目。启用大牌明星来拍摄通俗题材的影片,吉亚诺利在这方面颇有些像前辈安德烈·泰西内,上一部是德帕迪约,说的是没落歌手的凡人真事。这一次又请来了凯撒影帝弗朗索瓦·克鲁兹和影后爱玛努尔·德芙,改编的依然是一则离奇感人的“社会新闻”。
  
   比起吉亚诺利的少年得志,弗朗索瓦·克鲁兹可算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从影,克鲁兹出道没多久就被大导演夏布洛尔看中,八十年代初即获得了恺撒奖的最佳新人和男配角提名。可之后他就一直红不起来,做了太多配角,总也不能爬到一线明星的位置。直到前年的《别对他说》,他才靠着“帅导”吉约姆的超水平发挥,一举获得凯撒奖影帝,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作为法国电影圈里的老资格配戏演员,年过五旬的克鲁兹,脸上那种不置可否的忧郁表情,亦忠亦奸的可塑性,越老越散发出味道。克鲁兹有时也会出现在美国影片中,例如梅格·瑞恩的那部爱情喜剧《情定巴黎》里,他就是一个油头粉面的巴黎小骗子。这一次的《起点》,克鲁兹可算是重操旧业,又干起了骗子这一行。只不过现在的他骗得更敬业,骗得更投入更真实,一不小心把自己给骗了进去,假戏真做,成了拯救小镇的“上岗英雄”。
  
   但《起点》并不是个炫耀骗术的影片,它之所以真实存在,一度蒙蔽世人,有其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案件,一个刚出狱不久的中年人保罗,失去了妻子和家庭,也不可能找到工作,万不得已之下又干起了小偷小偏的生机。一次行骗时,他化名飞利浦·米勒,接下了某个高速公路的招标,本想捞一票就溜,却突然成了附件小镇的救星。可以想象一个被社会抛弃的边缘人,猛然成为了众人眼中的英雄。从天而降的荣誉感激发了他的责任心,决定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个工程干下去。一个骗子上岗成了包工头,苦练业务,上下打点,与工人们同甘共苦奋战在施工第一线….《起点》随着这个具有“传奇”意味的故事顺流而下,观众们不禁对骗子保罗心生好感,希望他完成使命。如此“主旋律”的基层领导,打着灯笼都难找。
  
   导演吉安诺利这次的处理更加熟练流畅,驾驭这个有些商业的题材,并处理的足够可信。让米勒先生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必然要进入其心理层面,爱情和责任都不可少,吉安诺利不惜用些广告式的煽情手法为他的行动修饰。在上一部作品《歌者如逝》中,也有这么一个失意的男人形象,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在犹豫和反复中,突然触动了心中最软的那个地方,最终找到了某种坚持的信念。《起点》里的米勒,就是在小镇居民充满期待的目光,女镇长的爱情依靠,小工人明知是骗局还依然支持中,变得执着和责任感。这种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他有懦弱的退却和反复,一度被逼到绝路打算一逃了之。克鲁兹把那张惶恐的脸庞被处理地自然真实,他也承认自己在拍摄过程中入戏很深,被米勒所感动无法自拔。能让观众认可同情,影片的目的就达到了。《起点》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终点,骗局终被撕破,这更符合现实,导演要表达的是内心的自我救赎,人与社会融合的宽容度,以及人生的价值。
  
   在这场骗子的“赎罪”中,导演还加入了几场感情戏,尤其是米勒与女镇长的爱情,也是促动他下定决心完成公路施工的动力之一。在拍摄手法上,电影开始更为写实,后面则有些煽情过度之嫌,这也是导演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据悉影片在拍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多亏了贵人相助才得以最终杀青,与跌宕转折的剧情颇有些类似。幸好,在克鲁兹,德芙和两位年轻演员精彩的演绎下,这些商业化的缺点并不算明显。而另一个值得反思的地方,则是在西欧国家如此发达健全的诚信体系下,米勒怎么还能行骗成功。除了他的执着打动旁人外,另一原因则是法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危机和压力。在经济衰退,城市发展缺乏动力和失业率猛增的背景下,个人及群体都会盲目的轻信他人,客观上推动了雪球越滚越大,把一场并不算狡猾的骗局推向了无法回头的境地。
  
  
  Luc,2009年6月于巴黎
  发表于《看电影》7月号

源头À l'origine(2009)

又名:开端之时 / In the Beginning

上映日期:2009-11-11片长:130分钟

主演:弗朗索瓦·克鲁塞 艾曼纽·德芙 热拉尔·德帕迪约 Soko  

导演:泽维尔·吉亚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