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原产于明朝袁黄,后改名了凡。袁老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是一部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
《了凡四训》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内容就不在此详述了。
其中非常赞同立命之学的观点,其体现了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一般性观点,对教育包含我自己在内的所有世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中人,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所谓在家靠父母,在外考朋友,其强调了人际关系的意义之重要。但是,要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自己需要有非常强的能力,而该能力的获得,从根本上还是源于自己不断的努力。也就是说,稳固人际关系的建立,并从中获取的各种显性的和隐形的福利,本质上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的,不是别人给予的。因此,要想掌控个人乃至别人的命运,必须要有前期巨大的投入和必要的努力,让自由能够有泰山压顶,一览众山小之势。其哲学意义则是,人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其生活意义则是,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要有担当和责任心。
《了凡四训》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篇人文社科书籍,其中蕴含了深深的逻辑辩证法的观点。譬如该书中蕴含的善与恶的区分。该方法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将其作为一种思维习惯,运用于日常的生活中,牢记否极泰来,更应指导失败乃成功之母。
该书中的某些方法,如积善之法中的一些观点,若希望将其运用于现代社会,则需要进行巨大的调整。如做善事不应刻意让他人知晓,在现代社会,则恰恰相反,需要让人知道你为其做了善事,因为当今的社会道德意识不再从前——古时社会以道义为重,将信守承诺作为为人处世的重中之重来看待,所谓一诺千金,人品至上;而不像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现代的信用体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信用体系,物质越丰富,信用等级越高,而无论该人的人品。其隐含的前提是,古时人认为人性本善,而今人则万事以人性本恶为出发点进行思维行事。所以,在当今社会,做了善事,必须得让人知道,否则会被误认为不怀好意。而且在做善事的时候,必须做好相关的记录,以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善行而非而行。其实现代社会行善的成本和风险越来越高,而作恶的成本则相对越来越低了,大家都已经害怕行善。而社会呼吁正能量,从反面进一步论证了这一点,社会机理已经病重,再不医治,将会早就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