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12-23

米拉尔:伪阿拉伯+伪传记片

作为追求文艺小众的人来说,米拉尔这部片子从名字和取材上一定可以让他们花银子买下来看。阿拉伯的风情、女权主义的表现、巴以冲突、耶路撒冷的神圣,想想看这么多元素凑在一起,想不好看也难吧?但是不知道导演在拍这部片子的时候是出于哪种考虑,非要萝卜白菜大杂烩,让观众在找不到重点的同时,也抓不到特色。

分析这部电影之前,我想说,表现阿拉伯世界的片子确实可以得到很多共鸣,不仅是普通的观众,就连评委会的评委们,也希望看到更多的表现全球敏感地带的片子,毕竟,电影就是要触及到我们常人所不能涉及的领域,才显得出它的伟大,其人性的光芒才显得更加珍贵。我想,导演可能在拍摄的时候就刻意去追求迎合威尼斯电影节的特点和水准,所以才造成了这部本可以拍摄的很美的片子变成了这副不伦不类的样子。

先说说这部片子让我喜欢的地方,首先是镜头,导演很善于运用光线表现情感和象征意义,有几处(对不起,我不太记得人物的名字),譬如在监狱,和最开始在舞会,都是镜头处理非常好的部分,同时导演在电影院场景部分的剪辑,也稍稍调节了电影的节奏,让电影小亮了一下下。

富有阿拉伯风情的音乐也不时为电影增加气氛,但是有些地方又使用西方的交响乐,让我有点不太能接受的了,我觉得,如果导演真的想拍一部反映巴以冲突的传记片,完全不用这样张冠李戴。

下面就是电影的一些缺陷了,虽然说我打三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题材,但是我真的想说,这部片子的叙事真的是有够让人摸不到头脑。
我就不说那个美国上校是不是打酱油的吧,也不说为啥主角是米拉尔,但TND却用快一个小时来介绍她妈和那个孤儿院。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叙事完全混乱,让人在不知道主角是谁的同时,也看到了配角和打酱油的反客为主。多么好的题材啊,怎么拍也拍不成这样吧,还说是传记片,我想问,你剪辑了几段当年的新闻录像之类,就说自己是传记片么?阿拉伯片?!你要是阿拉伯片,那就用阿拉伯语对话呀,一会儿英语,一会儿阿拉伯语,你想国际化,也不至于做的这么不伦不类吧?!虽然我们要考虑到政治的因素,但是既然你要做!那就做到最好!
如果单看故事本身,虽然平淡,但是能看到隐藏在巴勒斯坦人民内心的愤怒,和希望,但是在导演的拍摄下,“完美的”冲散了两种情绪,让我们只能被带着一步步走向那个故事的末尾,没有了留白和悬念感,故事就变得乏味了,再加上导演的拍摄技法并没有多少新鲜感,它不受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我认为如果导演可以放下参赛的考虑,踏踏实实的融入进电影的拍摄,这部片子一定会非常引人入胜,但是现在它留给我的,除了孤儿院那一众孩子意外,就再无其他了。

米拉尔Miral(2010)

又名:世上最美的奇迹(台)

上映日期:2010-09-03片长:112分钟

主演:芙蕾达·平托 威廉·达福 瓦妮莎·雷德格雷夫 亚历山大·希迪 

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 编剧:Rula Jebr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