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与雾,诗意的背后却是政治的图说,大岛渚《日本夜与雾》的片名是对另一部反战著名影片《夜与雾》的致敬。

而大岛渚这部影片,带着浓浓的政治解说的味道。

因为立场的转变,在某种时刻,人与人就站到了同一的队伍。一场婚庆喜宴竟成为了政治式的聚会,人无法脱离时代而存在,人无法对社会的波动无动于衷。

影片借一逃亡者之口,讲述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这段戏是表现主义色彩的。突出了学生运动的惨烈,天底下,学生运动大抵如此,他们用激情和热血唤醒沉睡的世人,却在黎明到来的一刻如星辰般消隐在白昼,在阳光的照射下,又有多少人记得在沉寂的夜幕中为你们甘当烛火的人们。

这是人生舞台一直上演的戏剧,他们照亮了暗夜中行路的人们,却注定为夜吞噬,如雾般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社会派给我们的角色,“故事的角色里我们扮演我们自己”。【注一】

全黑的背景,是夜色,但更是导演需要突出的间离,一种自我和社会角色的含混。一种重点性。

抗争不一定有着预料的结局,但是至少是个体最大限度发出自己的声音。至少,为了理想做出了努力。

可是,我们必须时常警醒,激进和中庸,是生命自由的选择,这种选择来自自身的信仰和世界观,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我们应当宽容。我们应当只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激进,为青年喜好,但是,激进的终极往往只是一种破坏之力。因为社会的变革需要循序渐进,不然,它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在学生宿舍的墙上,我们能够看到毛泽东和别的左派领袖的名字,60年代的青年向往左派的力量成为社会变革的动力,这是一种世界性的风潮直到“五月风暴”的退潮为止,青年才真正开始反思社会革命的方式。

野泽的婚礼完全变成了一场辩论会,对政治的热衷是青年的血气,年轻的大岛渚对当年日本学生反对修订“美日完全条约”的态度通过这样的方式传递给了受众,这也显示了电影人的良知,但是电影的政治化往往不为观众认同,此片在日本票房的不佳,一方面是日本右翼施压松竹的原因,而更多的是导演的表现手法的欠妥。电影的第一功效是娱乐,绝大多数的观众是寻梦而来,而非接受再教育的。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夜与雾》中演员的表演有总故作深沉的感觉,可能是政治电影的缘故吧。那种夸张和声嘶力竭状更像是种政治骟动。

这也是大岛渚的青年时代,一个理想主义色彩浓烈的青年急于表述自己观念的迫切,看看《御法度》的内敛,我们就能明白,大师不是一天造就的。大师之路永远是磨练和自我超越的过程。

这部电影的革命性在于它用了43个一气呵成的长镜头,这种对电影语言的探索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是,应当看到这也造成了电影语言的呆板。给人一种喋喋不休的感觉。

就我而言,我不喜欢这个类型的电影,电影应当是影象化的,同该碟收入的阿仑.雷奈《夜与雾》相比,优劣立现。


【注一】语出大佑

2003年7月14日星期一
OSAMA KAVKALU 于寒鸦精舍 浦东上海

日本的夜与雾日本の夜と霧(1960)

又名:日本之夜与雾 / Night and Fog in Japan / Nihon no yoru to kiri

上映日期:1960-10-09片长:107分钟

主演:津川雅彦 桑野美雪 渡边文雄 芥川比吕志 小山明子 

导演:大岛渚 编剧:大岛渚 Nagisa Ôshima/石堂淑朗 Toshirô Ishid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