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02-09

历史的终结:松弛影像

若以影像喻皮肤,按其紧致度可分为紧绷的和松弛的。最为紧绷的时刻我们会在贝拉•塔尔的《撒旦探戈》见证,桑塔格所言的“雷霆万钧”,而在拉夫•达兹的这部《历史的终结》中,我们见到了它的反面,也即一种松弛影像的生成。

我们言影像乃摄影机镜头与人(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影像的紧致度取决于如下几个方面:镜头的机位(角度、高度和距离)、演员间(着重是“间”)的表演及物之摆设。在《历史的终结》中,拉夫•达兹处理镜头往往是长时间的、静止的、远距离的,而演员的表演是稀疏平常的,甚至会比生活中慢半拍(如果比较曼多萨电影中菲律宾人民的生活,在我看来,曼多萨是将现实主义推向最远的几位,故有比较意义)。借用上面这些方法,拉夫•达兹似乎有了一种拉伸功力,可以把普通影像拉至松弛,同时,把摄影机仅仅当作机器来使用,切断镜头与物像之间可能产生的联系,从而瓦解影像之张力。

松弛影像并不天然就低于紧绷影像,要看用的场合。山下敦弘的《不求上进的玉子》就是一部巧妙地创造松弛影像来表现主题的好例子,借由重复无聊获得了幽默的趣味,实在很有聊。而对《历史的终结》这样一部探讨社会(政治)问题的严肃电影来说,再用松弛影像来展现便不再适合,其结果就如影片的实际观感:松散无力。即便原本很能展现力度的凶杀场景也被松夸夸的影像肢解,我们丝毫无法预知到这场谋杀将要进行,也丝毫不理解前面还在高谈阔论,紧接着就杀人了。又或者我们也很难明白剧情简介里为何是“蒙冤入狱”,因为瘸腿男人企图抹杀明明发生在青年真实谋杀之前,胖婆是认识瘸腿男人的,故而她的报案就不会出错。如果我们预先就获知了影片的灵感来源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那么这些都不成问题,他必然要谋杀,甚至他散钱给女人也可以得到理解,因为拉斯科尔尼科夫具有这样复杂的个性。但是,这已经超出影片之外了,任何分析都不该越出文本半步。

拉夫•达兹的问题(如果他真是在严肃地探讨):不在长镜头本身上(处理得很好,但长了),而在镜头前后的设计上。弗拉马丁诺在《四次》中做出了可以称之为“长镜头间的蒙态奇”的叙事手法,他借由长镜头间的组接完成了叙事:每一个处于序列中的镜头都是有用的,它会对其它镜头产生作用。而在《历史的终结》中,太多之于故事没必要又无法产生情绪(我相信拉夫•达兹是极力排除此点的)的镜头,这种拉伸术没有必要。没有观众愿意看到一个犯人在牢房里弹着吉他唱完一首歌,如果这部电影不会为了颂扬菲律宾的监狱有多么开明。

至于为何拉夫•达兹可以飞速地拍出长度吓人的电影,原因就在于建构一部三四个小时的松弛影像,其难度或许不及贝拉•塔尔的一个镜头。

历史的终结Norte, Hangganan ng Kasaysayan(2013)

又名:罪与罚末世篇(港) / 历史的局限 / Norte, The End of History

上映日期:2013-05-23(戛纳电影节)片长:250分钟

主演:Archie Alemania 安吉莉·芭雅妮 索利曼·克鲁 

导演:拉夫·迪亚兹 编剧:拉夫·达兹 Lav Diaz/Rody V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