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明古国,印度有足够的文化积淀、源远流长的传统,不会缺少史诗的素材和作品。老实说,在本人的有限视野内,印度电影能成为史诗的《阿育王》是一部,这个几乎也是一部了。
电影很惊艳,故事立意扎实,场面大气,服道化美轮美奂,演员表演到位,遮住演员的脸和印度特色歌舞,完全与国际主流史诗大片找不到区别。当然,歌舞也很好,动听,而且从里面能听出许多以前没听过的乐器,可以说很好的融合了印度特色乐器和伊斯兰音乐元素。期待电影原声,尤其想听阿劳乌丁(阿拉丁?)苏丹和他的宠臣的那一曲,大概是“心爱之人就在埃及”,突厥风,好听至极。
气质惊艳,翩翩惊鸿,剧终宛如斯人远去,悠然而生一丝感动和眷恋,然而,咀嚼美感、滴滴惆怅之余,又觉得有一分缺憾。这种缺憾比较主观,但正这正是缘于比较喜欢。
1、导演的叙述角度问题。或许印度有感情色彩比较外露的传统,像撒红节一样浓烈而易于沉浸其中,导演过于带有主观倾向,黑白极端,这并不利于复杂历史、宗教背景下的叙事,如果能以《天国王朝》里的俯视、平等视角更好,更显平衡一些;
2、故事的逻辑问题。史诗虽不等于历史,但也需要基本的逻辑支撑,影片把基本冲突定位在对一个人(帕德玛瓦蒂)的争夺,显得不那么立的住。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可以,到举国生死相搏,这就过了,相对来说,特洛伊战争中争夺海伦只是利益博弈的由头,这就比较有说服力;影片完全可以立足阿拉丁的扩张野心;
3、表现手段缺乏。片子在情节设置、场面营造方面投入不够,渲染气氛的战争过于单薄,原有的强化感情逻辑的床戏也删了,这就造成整个片子的情绪几乎就靠阿拉丁、帕德玛瓦蒂和歌舞来支撑了,其它要素和表演的存在感很低,好在这三个支柱表现的太好了,瑜可掩瑕,才不至于质感崩塌;
4、宗教园囿:关于片尾自焚,我既不赞成所谓女权主义者抛开特定历史、传统原因来否定这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做法,人类历史上从来不缺这种以死抗争的不屈精神,也不赞成电影把这夸大成一种居高临下的道德威权,甚至渲染成以死获胜的偏执。与之一脉相承的甘地的“不抵抗运动”精神胜利法,某些时候总让人感觉思路奇葩,这也是印度特色。影片对帕德玛瓦蒂实际挖掘并不够,她少有的几次表现机会,其形象、智力、果决、魄力都非常惊艳,可惜着墨太少,却把重头放在了渲染最后的自焚。难道是不能接受女性表现的过于强势?如果给帕德玛瓦蒂前面更多的表现机会,做足与阿拉丁棋逢对手的对手戏,最后慷慨赴死,就像圣女贞德,这才配得上人性的合理思维和《帕德玛瓦蒂王后》这个片名。实际上,片子隐含的理念是王后只能依附于王,王死了王后就该去自杀;而这个呆头呆脑的王代表的是宗教正统,王后和满城妇女奔向火海像是向宗教的献祭,这就不得不让人感觉到有些变味。
总之,如果导演不受印度在推行的大民族主义、大宗教主义的影响,这个片子可能会更加精彩,给人更多的回味。

印度艳后Padmaavat(2018)

又名:帕德玛瓦蒂:爱无所惧(台) / 帕德玛瓦蒂王后 / 帕德玛瓦蒂 / Rani Padmavati

上映日期:2018-01-25(印度)片长:164分钟

主演:迪皮卡·帕度柯妮 阿努普瑞雅·戈恩卡 兰维尔·辛格 沙希德· 

导演:桑杰·里拉·彭萨里 编剧:普拉卡什·卡帕迪亚 Prakash Kapadia/桑杰·里拉·彭萨里 Sanjay Leela Bhansali

印度艳后的影评

拙
拙 • 活该
王咪咪
王咪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