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秉承前辈的新现实主义风格,拒绝用卑劣的大团圆遮掩现实的困境,直击每个观众的灵魂:生存的压力和做人的良知,哪一个更重要?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碰到还不起、不想还的怎么办?银行和它看上去一样体面,不可能对欠债者拳脚相加,有时候会按收款的难易程度以低价将债务打包出售。
一本万利的讨债鬼应运而生:钱就跟时间一样,挤一挤总是有的。
讨债鬼一次次到教堂忏悔,求得心灵的平静和救赎,就其本质而言,教会就是全球最大的公司,推销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上帝。
上帝真奇妙:不会免却你的债务,更不可能在你被暴力逼债的时候出手救援,但却能让愧疚的讨债鬼获得救赎。
失业之后,威利背负根本无力偿还的巨额债务,被讨债鬼用甩棍打翻在地。经济萧条,工作不好找,万般无奈,索性下海做了讨债鬼。
你跟非常重要的客户、议员见面,讨债鬼如影随形。不打你,不骂你,只是实话实说:你欠债不还,报警也没用。这个时候,你只有反过来哀求人家,给你留点面子,债务问题好商量。
俗话说,人不要脸,鬼都害怕。但凡你还有羞耻之心,讨债鬼就不愁没有生意。对于那些有钱不还、跑去打高尔夫的欠债者,常规手段显然无用。这时候,切记大人大量,比如给他幸福、美满的家庭送上诚挚的祝福,给他可爱的孩子发红包,以便他有钱买米。
每个人都有软肋,而且大都集中于家庭、孩子。将心比心,有钱的叫花子是很崩溃的。他会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债务问题。
如果死猪不怕开水烫,讨债鬼会选择暴力,威利学得很快。一开始心里也很不好受,嗜酒如命的他连酒都不想喝。开弓没有回头箭,他终于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下手狠辣,师傅怕出人命,不得不出手阻拦。
作为威利的邻居及其生活中唯一的朋友,退休老教授愤世嫉俗,非常厌恶美国的霸权,在美国的压制下,意大利永远都别想站起来。
“世界上有个地方很适合像我这样的反叛者,中国有一个非常偏僻的小镇,”教授指着周庄古镇美丽的夜景图告诉威利,“那里不像外面世界如此重视金钱。这世上还有另一种社会制度,不像意大利这样排斥我们这种人。”
中国观众看到这里,或许别有一番滋味。启蒙运动的领袖和旗手伏尔泰视中国文化为楷模,主张“全盘华化”,将元曲《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1755年8月20日举行首演,轰动巴黎。
丹麦评论家乔治·勃兰兑斯认为《中国孤儿》阐释了一种生活哲理:中国是一个不信神的、民风淳朴的古老国家,伏尔泰关注中国,赞美忠诚、牺牲精神和对人类理想的眷恋。
伏尔泰断言:“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狄德罗对孔子推崇备至,盛赞儒家不谈奇迹和启示,属于理性的宗教和实用哲学。
对于外人的评价,迅哥有个绝妙的比喻:“近年尝听到本国人和外国人颂扬中国菜,说是怎样可口,怎样卫生,世界上第一,宇宙间第n。但我实在不知道怎样的是中国菜。我们有几处是嚼葱蒜和杂和面饼,有几处是用醋,辣椒,腌菜下饭;还有许多人是只能舐黑盐,还有许多人是连黑盐也没得舐。”
因为,中国太大了,也太复杂了,无论是伏尔泰们的见贤思齐,还是退休老教授的蜻蜓点水,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说,难免都会感觉他们是在盲人摸象、雾里看花。
不说别的,不说是否重视金钱——古镇是要卖门票的——如果老教授看到山东聊城“于欢案”无所不用其极的逼债手段,下巴恐怕都会惊掉吧。
心狠手辣,外加随机应变,使得威利从菜鸟迅速成长为师傅的左膀右臂和好基友:个人债务一笔勾销,薪水丰厚,还被师傅请到家里做客,非常正式地介绍给师娘、孩子。
近墨者黑,威利的变化有目共睹。师傅喜欢用小费支配、羞辱女招待,潜移默化之下,威利也开始膨胀起来,跟女友去高档餐厅,用小费强行要求人家提供服务。女友十分反感他的无礼,当即拂袖而去。
威利山穷水尽、身无分文的时候,还没等他开口,老教授便主动从微薄的退休金里拿出150元给他应急。没想到,师傅下一个目标就是因妻子癌症手术欠下巨额债务的老教授——
人生、人性的十字路口,威利何去何从?

我债免我责Rimetti a noi i nostri debiti(2018)

又名:免去我们的债 / Forgive us our Debts

上映日期:2018-05-04(意大利)片长:104分钟

主演:克劳迪奥·桑塔玛利亚 马可·贾利尼 耶日·斯图尔 Flonj 

导演:Antonio Morabito 编剧:Antonio Morabito/Amedeo Paga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