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11-30

救救我:谁来救救我


       我想一部电影得到你的喜爱,多半是在电影里找到了共鸣。好电影分为两种,一种让你在观看的时候冒出非常多的灵感,另一种可以让你什么都不想心思全部跟着剧情发展。我想这部电影对于我来说属于后者,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我喜欢像这样的开放式的结束,影片没有给他所表现的主题下一个定义,甚至没有曾经试图去下个定义,这点非常可贵,如同种族歧视一般,任何盲目的定义区分好与坏都会使影片本身的质量遭到打击。
     这一部被爱包容的电影,不管影片里各种人的世界观是如何的,但是他们确实都是充满爱意的,在如此多的爱的纠结下实在没办法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说清楚。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两个人物尤为值得我去深思,一位是女主角Gayle,她的儿子是同性恋,感染了毒品后死于非命。她对于儿子的死抱有极大的内疚,她认为如果当时可以做出一些事情来帮助她的儿子他的儿子就不会死。所以她后来创办了一个同志疗养院,致力于让他们心中充满信仰,改变性取向。毫无疑问,Gayle这个人物内心是饱含感情的,特别是在遇到与自己儿子拥有相似经历的主人公时,这一点显得尤为明显。吸毒又暴力的主人公在她的母爱般的关怀下似乎渐渐走向正规,他看起来一切都变得好了起来,但是我想,主人公的这种改变是一种从被家人唾弃无人问津的环境中一下子进入一种人人互相关怀的另一种环境中的改变,在对于改变这样的人群,Gayle所做出的努力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当主人公在“穿好吃饱”的情况下,在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中矛盾随之而来。那就是他的“性取向问题”。
      另一位要谈谈的是本片的另一位男主人公Scott,Scott其实是一位典型的“觉醒”同志的形象。他没有什么癖好,除了他是一位“同性恋”。他深刻的明白自己是谁,也知道性向不可被改变以及真爱的价值。他来到Gayle的同志疗养院的目的是为了他的垂死的父亲。他的父亲有病在身,自己儿子的性向也是其一大心病。为了让他生病的父亲“感觉好点”。他不得不进入疗养院治疗。Scott的行为让我想起了同志的结婚,这两者其实本质上是一样,很多同志选择结婚这条路的理由就是不能辜负父母;父母年龄大了不能让他们伤心了诸如此类的。当Scott的父亲过世之后,他认为自己没必要在继续那样生活下去了,他希望为自己而活,同时他与主人公的相互爱慕使他这样的想法越发的激烈。
     Gayle与Scott之间就像树立了一道无形的墙壁,这个墙壁就是竖立在每一个同志和不了解同志的人之间的墙壁。Gayle的儿子不幸早早死去,与她的儿子是同性恋无关,她儿子的死去是因为在她的儿子最需要她最需要她的关怀的时候她却离开了他,改变一个人的性取向终究无法拯救他,而对于一个人的人本式的关怀才是拯救一个堕落灵魂的唯一良药。相信Gayle在看到她的疗养院的学院自杀的时候也多少有些顿悟,就算当年她的孩子没有死于毒品的侵蚀,但是此后在她那种精神压迫下也很难保其不会选择极端的路来走。
    我想,爱,带给人的感觉对于任何人的诱惑都是致命的。无论我们在生活中多少次调侃爱情带给我们苦果,但是明天我们还是会在潜意识中为此奋斗终身。在衣食无忧的家庭般的温暖和浪迹天涯的爱情之间,主人公选择了后者。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家庭还是爱情的问题,主人公选择的是承认自己,了解自己,成为自己的道路。我想这个才是作为一个人来说最应该追求的东西。

救救我Save Me(2007)

上映日期:2007-01片长:96分钟

主演:查德·艾伦 Jeremy Glazer David Petr 

导演:Robert C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