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第三季前面几集都看得我有点反感女主角了,一再违背自己的原则,且偏执到几近歇斯底里。然而这最后一集的最后十几分钟,编剧把她从云端上拉了回来又送了出去,让这部律政剧升华到了哲学的高度,才知道前面所有的剧情都是为了这最后的结局做铺垫,不能不为编剧的神来之笔拍案叫好。
身经百战的皇家律师Martha几乎没有掉过眼泪,即使是她失去肚子里的孩子的时候。敬业、执着、强悍是她作为一名杰出的辩护律师的标签。但是,她在听到她最厌恶的人Micky的一番话后却难以自制地流泪了。并不是因为她输掉了一场她本该赢得的官司,而是在于证据唾手可得,而她却没有想过进行最基本的物证辨认,更在于她从业二十年来坚定的信念,动摇了。
什么时候起,她不知不觉地把雄辩的技巧放在第一位了?她一直坚信自己对当事人的判断,不论是引发大学校园爆炸案的恐怖活动,还是导致警察毙命的暴力冲突,她都千方百计为嫌疑犯洗脱罪名,甚至运用一些手段“救出”当事人。当Clive质问她是不是对死者的死亡真相负有责任时,她说她不能只做一名律师。
那么,除了律师身份外,她还不自觉地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我想大多数时候她都扮演着当事人拯救者的角色,而她坚信这样做是正义的。她把她的热情、理想与信仰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当事人的命运就是她的全部。尤其是她的一个当事人因为输掉官司而选择自杀后,进一步加重了她的道德负担,不论如何,必须为当事人取得胜利,胜者即正义。
这样的Martha,对于当事人当然是最好的,因为她总能想尽办法为他们赢得诉讼,但对于Martha自己,她不知道自己在咄咄逼人的庭辩中,已经渐渐成为一场场只在乎输赢的游戏的工具,而她追求真相的初心,已经在真真假假中不知不觉地迷失了。
“Who am I ?” Martha在律所主任的竞选演讲时只说了这一句,再没有下文。这是她对自己过去二十年来的反思和迷惘,却没有答案。她是一个律师,但她也只是一个律师,当她把超出律师本身的其它角色加在自己身上时,太沉重太复杂,她承受不起,她陷入迷途。而Martha又是何等聪慧之人,她对于这句话的思考,绝不会只停留在她的职业上。
Micky在思考死亡时曾经说过,对于死亡最重要的三件事是死亡的方式,死后将给后世留下什么,以及死后到哪里去。相对于死亡,人对于活着最大的思考也许就是我是谁,我要做什么。Martha在遭遇重大的挫败后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质疑,她没有办法不去追问自己在法庭游戏中所起的作用。这些思索,极大地动摇了她一直以来的执着与信仰,原来自己所追求的正义只不过是关乎输赢的游戏,原来真实的自己并不是她一直以为的那个“我”,发现这个真相的震撼远比输掉官司的痛苦对她的冲击更大。一时间,二十年来自己曾经为之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工作通通失去了意义,毫无意义到哪怕她的事业可以更上一层楼,她也不再有任何兴趣,毫无意义到哪怕她那个生命即将终结的多年老友站在马路对面追寻她,她也不再有任何留恋… …
然而,这是最悲哀的吗?并不。Martha在挫败后醒觉了,并选择了出走。没有人知道她未来的路,但无论如何,对她来说那个game已经over。而还有那么多的人,在奋力追逐这个game,在不自觉地陷入这个game,比如最后成功加入Shoe Lane的实习律师Amy,也还有那么多人,在玩这个game,在利用这个game,比如Caroline和Clive。
哦,Clive,真是一个精通游戏规则的男人,有时候他也可以表现得大义凛然,但只要和他的自身利益相冲突,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他的原则,就是没有原则。当然了,作为情场老手的他也经常会表现出一些绅士温情,连女强人Martha也曾经被俘获芳心,只是,他的“I love you”实在太廉价了。他可以随时爱上别人,也可以为了自己的前途随时和对方分手;他可以和女人在酒吧的厕所偷欢,也可以和女人在办公室奋战。他的人生,只有脑袋和下体,没有心。
没有原则,就不会被原则困住;没有心,就不会被情感束缚。这样的精英,最容易获取自己的利益;这样的精英,最善于玩各种游戏。
当Clive和新来的女经理在办公室忘情亲热的时候,动静过大以至于惊动了正在加班的Billy和Martha,他们怔怔地站在门口,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
默然无语的两个人,一个是面对自己的旧爱与他的新欢做曾经和自己做过的事,另一个则是面对自己再也没有能力去做的事,同样的黯然神伤。也许,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还暗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种传统模式的结束。Shoe Lane的创始人Alan已经离开,和他共同创业的Billy即将不久人世,而Martha,也已经成为故人。这里,将由讲求新方法和高效率的女经理和精明圆滑的Clive共同把持,他们的目标就是永远有案子可接,游戏不停,生意不断。
不管你觉得悲哀与否,游戏的规则已经被书写好了。他们兴趣正浓,他们兴高采烈。
最后十分钟的高潮,我想编剧想表现的远不止是法律和法律从业者。正如Micky所说的那样,警察也和Martha的辩方一样,当人们眼里只剩下输赢的时候,已经再没有余光去发现眼皮底下的真相,而,真相,最先被牺牲的真相,本是Matha当律师的初心,是法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想想,世上的其它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只是关注如何战胜对手,而忽视了事情的本来面目,我们为了追求最后的成功,总是有意无意地违背自己的原则。当我们蓦然回首,追问“我是谁”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走得太远,远得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远得忘了自己是谁。
我一直想,为什么编剧选择让Micky说出真相,是因为他更有说服力?恰恰相反,他是Martha最厌恶的人,也是不讨警察、黑帮、法庭任何一方喜欢的人,所以他在法庭的陈述不被当成证词采用。事实上,这也正好契合了本剧的主题,真相就在那里,但人们却不相信它不需要它。而看破真相,说出真理的人往往不是自以为是的精英,他可能是你鄙视的人,甚至可能是与你结下梁子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Micky最后那句“run for your life”才显得如此真切和沉重,才会对Martha产生如此大的冲击。同时,编剧可能还想说的是,不管你曾经多么混蛋,一旦你从中清醒,勇敢地面对真相,坦然地接受死亡,选择生命本真的意义,就可以完成灵魂的救赎。
看看,这样的神结尾,叫以后的编剧如何超越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