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上6点半开始学了一天的车真TM比上班还累啊。这时候眼前忽然出现了桂林米粉的招牌食欲为之一振,一碗牛腩粉下肚总算是今天功德圆满。而期待了整整2个礼拜的FULL HD版STOMP也已经静静的躺在了硬盘里,就等着我回家锁门洗澡关上大灯,独自享用了。

其实我现在坐的地方依然是自己8平米小房间里的书桌前,没有投影,也没有功放音箱,更没有电视,娱乐基本靠一台2年前DIY的电脑。我在想,假如几年前能接手JY的蚂蚁工房,良好的隔音就不用操心音量大,充裕的空间更是窝在沙发里再也不必担心颈椎疼。

言归正传。Stomp Live 2009在imdb有着8.6的高分,可评分的人却少的可怜。我不奇怪,就像看STOMP第一集是在古典音乐圈子里,一开始它就是属于小众的前卫艺术。在中国和南非的一次建交纪念活动中,看到用废铜烂铁当乐器的黑人,然后陆陆续续听到看到新闻说是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在欧洲引起了轰动。不过直到STOMP的正式发型DVD已经过了有两三年光景。

说说这部片子,它是这场演奏的现场录影。故事梗概是一群来自布鲁克林的底层人士用生活用品来表达对生命生活的赞颂。这和音乐剧RENT很相似,都是表达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样不做作,同样皆非职业演员,同样都叙述底层的纽约客。主角们算不上什么中产阶级,也并非市侩的聪明人,却形象各有特色,个性突出。同样,音乐是亮点。

也许是电影的光环太盛了,以至于经济和电影业挂钩。在美国或是西方国家待过的,多少会知道他们对于运动和电影的热情,这种热情和经济形势呈反比,与收入也呈反比。富裕的时候,当然可以用大把的时间去度假、旅行,遇到危机,没事,还有价廉物美的电影业可以娱乐。反观音乐会,尽管到了信息爆炸年代,能进音乐厅正襟危坐去欣赏的,依然还是那固定的圈内人。

HBO卫星影院无需多言,上一部STOMP就是出自这家最赚钱的付费频道之手。当时看完全片没什么太大的感受,可能是天生对音乐剧情片不感冒所以很快淡忘掉了。可老美不罢休啊,硬是又刮起了全球流行废铜烂铁的旋风。片中几位主角迅速走红,以至于让期待他们的歌迷/影迷?等待了有12年之久。

1080p FULL HD,7.1AC3,现场不中断28向码率拾音,光看这些数据就已经让人乍舌了。我的电脑是搭配的是最烂的2.1声道,用KMPlayer开了虚拟3D增效,关掉一切吃内存和芯片的软件,显卡全开支持FULL HD这才流畅播映这部期待已久的神作。等第一曲罢已经被震撼的不行,效果好到仿佛坐进了音乐厅。我尝试着用有源音箱摆了摆相位,别说,还有点效,分别站在声场左后和右前试了试还真有明显差别。

全片1小时49分,酣畅淋漓,一气呵成。encore 2次,看全这2次需要些看《加勒比海盗3》的耐心。鉴于STOMP团体的部分乐器音量非常小,故本片对现场的噪音控制成本很高,你可以轻易的听到咳嗽声被放的很大,一些细碎的来自观众的噪音又很容易被突出。我很奇怪为啥观众里有许多小孩和家长,位置离舞台近,氛围出奇的好。搞了半天才看出来这场演出就是为出版物定制的,我想呢,不然人也不是这类人,数量也不会那么少。

片中的故事情节很简单,重点是人物。和《Once》一样,导演采用了卑微的小人物定位烘托高尚的主题。借用几个巧妙的讨巧技巧,串场相当流畅和快速,一幕幕令人目不暇接。各个独立的曲目当中为了避免打击乐器的单一音色和音阶的缺失,用非常强劲的编曲手段进行组合。这种水平听下来感觉不一般啊,是交响乐的水准。12年的期待还是值得的,泛指美国观众,我是大约5年前看的第一部。我个人感觉这第二部比第一部强了至少有10倍,一点也不拖沓,一点也不前卫另类。品感有如分量十足的摩卡咖啡,实乃历练之作啊。

当然,最后快结尾的时候STOMP还是没忘玩了几把悬挂,不是悬念。音乐厅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听着敲击锅盖的声音都觉得特别悦耳。哎哟,把我耳朵给宠的,晚上出门散步时听着ipod才忽然顿悟,真是。。。不怎么地啊。全片的亮点有一个人……这个人专门负责与观众互动,超级搞笑。另,还有个神秘人物,在快结尾撕报纸的段落里有彪悍的表演。好吧,不再剧透了。只是要提醒你一句,这不仅是部音乐爱好着的超级礼物,更是部情节饱满的喜剧。全场我估计了一下,不少于50次的笑声和掌声。真是物超所致,值得期待的佳作啊!五星!

破铜烂铁演唱会(2009)

上映日期:2009-01-27片长:140分钟

主演:Paul Bend John Sawicki Andy Pa 

导演:Steve McNicholas 

破铜烂铁演唱会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