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分/10分
以前仅在一个讲座里看过对男版天鹅湖的介绍,了解太过片面,买票的动机参杂着欣赏与猎奇。这次在上海文广看完8月17号晚场后立即买了次日午场的票,回到家继续搜索演出视频和相关介绍,隐隐预感将在马修伯恩的坑底躺平了。
预警:下面包含大量剧透和无责任猜测(舞剧观众应该有这个权利)。
他挣扎过
不同于传统天鹅湖,王子是男鹅里的真正主角,天鹅们甚至有可能是他的臆想产物,对,我更倾向于不存在真实的天鹅。(马修伯恩在澎湃的采访里说过有“相爱说”和“内心说”两种解释,对应于观众的文学性思维和诗意化思维。)
这个极度缺爱的孩子一直在试图自救,舞台上的第一次爆发是与母亲的激烈冲突,他的动作狂烈,是孤注一掷的执拗。然而他的诉求如此卑微,因此尽管女王有被短暂震惊到,最终还是又一次压制住了王子。
第二次尝试是刚被扔出酒吧外时,他试图找到自己的肢体表达,柔软的舒展的舞姿每每踉跄收场,他似乎被母亲女性的行为方式笼罩,但内心的不认同让他行动失调。
第三次挣扎是在湖边的幻梦,童年窗外强壮的头鹅出现打断了他投奔冷湖的过程,而是与他展开一段层次丰富的关系:开始头鹅并不屑于搭理他,甚至有些粗暴,而他则笨拙地模仿着心目中偶像的动作;一次次地追寻和迷失,天鹅们开始习惯于这个异类在群体中的存在;头鹅主动来找寻他了,虽然仍是神情高傲,但亲昵的挨蹭表达了接纳——这一段的双人舞、音乐和舞美的集合是我的最爱,从如诉如泣的小提琴仅佐以竖琴开始,到曲终温柔的大提琴稳稳托着小提琴,银月下淡淡泛蓝的薄雾在湖畔流连,两个身影相携徘徊,对舞影零乱,王子终于找到了心之安处,蜷缩着攀附住头鹅的脖子,这里完全不带情色意味,就是孩子在子宫里的姿态,等待被庇护;最后的群舞里,王子和头鹅共同成为领导者,动作一致而有力,他似乎找到了自己。
魔王是谁
为什么要杀死王子?在传统版天鹅湖里,魔王的动机非常简单,自己的东西不容别人抢走。男鹅中则有太多自知不自知的杀人犯,众人拾材火焰高,再努力自救的王子也逃不过窒息的天罗地网。
女王似乎在以违背天性但符合皇家戒律的方式在对待自己的儿子,以“严厉教养以获得合格君主接班人”的借口自欺欺人,殊不知冷漠惯了,爱就真的冷了。(对比美国现代亲民风精英款领袖的培养手段,的确需要更新程序了。)
女王秘书是最明确的罪犯之一。雇佣金发女和其他人制造陷阱,亲身上阵枪击,制造舆论风暴,医院中各种折磨,简直无所不用其极。他的目的是什么?除掉还是控制王子?英伦最爱阴谋论,倒也不用追根究底。
黑衣人和女王秘书是同谋还是各自为阵?都有可能。但如果依照“内心说”的逻辑,黑衣人应该是一个与头鹅有几分相似的他人,但王子无法将两者区分开来,甚至在想象中看到黑衣人狞笑着抹上了天鹅妆,这时的王子是与一个不存在的黑化头鹅共舞,自我折磨加上现实中的折辱,他终至崩溃。
经典与新编互文
原版天鹅湖的旋律和剧情如此的耳熟能详,自然成为了观演本版演出时的知识和情感背景,在观演时对比两者的异同实在有趣。不过由于男鹅的情节变化实在太大,在第一次观演时我看到一半就轻率地把原剧情抛开了,以至于在第三幕时忘了黑天鹅的存在,各种琢磨这傲娇头鹅到底要干嘛,一时找不着北了。然而一旦接受男鹅仍以原版的主要设定作为前提,观剧过程就更有滋味了,很多略而不表的内容已经在一百多年前就告知观众。
一直以来我总会感慨侍女天鹅们的面目模糊,她们没有自己的命运,没有自己的诉求,那么一群人仅仅作为白天鹅的附庸而存在。在男鹅里天鹅终于摆脱了头鹅的控制,算是反噬吗,用了我最不愿看到的方式。这也是我坚持内心说的原因之一,否则天鹅们对王子和头鹅的攻击毫无缘由。

老柴的旋律仍是本剧美好之最。
头鹅强壮健美的身躯与舞蹈,和野性未驯的天真是本剧美好之二。
王子虽落败但余音未灭的挣扎是本剧美好之三。
那一轮明月和月光下的湖面是本剧美好之四。
其他
18号晚场坐在池座第三排,估计是上海文广性价比最低的座位了:因为是乐池加座的最后一排,没有升起,全程被前排大头遮挡30%以上,避无可避。19号午场在贵宾厅4第2排,终于看到了全貌,可惜隔壁两位女士“手机铃响——频繁亮屏——不间断大声讨论”三连,到第三幕我忍无可忍劝了一句,好歹消停了一会,后面又开始了,搞的我终场都不太有心情流泪了,心累。
最后说个忍不住的脑洞,终场天鹅们把王子团团围住攻击,那拖把一样的白色草裙,那整齐跺向圆心的脚——对,看过大话西游的朋友们应该都很熟悉这场景。

天鹅湖Swan Lake(2012)

片长:120分钟

主演:理查德·温瑟 多米尼克·诺斯 Nina Goldman Ma 

导演:Ross MacGibbon 马修·伯恩 编剧:马修·伯恩 Matthew Bour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