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漫画家 Georges Remi 以埃尔热为笔名创作系列漫画 Les Aventures de Tintin ,最早于1929年出版,一直到1976年,成为整个20世纪风靡欧洲的漫画经典。漫画因此也成为从二战前到冷战时期西方文化和思想史的缩影。系列漫画第一部就是丁丁在苏联,奠定了所谓历险就是深入他者的基调。后来记者丁丁从埃及到印度旅行途中,为追踪法老雪茄走私集团,又远走中国。故事中还不乏秘鲁的印加人,虚构南美国家的阿鲁巴亚原始人,西藏的雪山怪物。丁丁的行动路线本身就饶有兴味,也就是所谓的东方,或者第三世界。显然,丁丁历险记中呈现的东方仍然是西方不平等凝视下的东方,是东方主义的东方。
丁丁本人作为故事的核心、奇遇的见证者和世界的探索者,观看者跟随的正是丁丁本人的视角来介入外部世界。阿拉伯、拉美、非洲和东亚是作为他者出现的,是奇情的来源。作者笔下的西方是高度同质化的,丁丁和他的朋友们都拥有体面的中产生活,仿佛不存在阶级差异。相比之下,第三世界呈现出的是更加落后的图景,是有垂直的阶级性存在的。有富有的印度土邦国王和中国乡绅,更多是贫苦的普通人。丁丁作为一名白人男性,是正义、智慧和善良的化身。他的白人朋友们虽然有着各种笑料,却也是所谓的好人。而东方的贫困者中却往往不乏江洋大盗,代表着邪恶。擅长巫术的印度人会用双眼催眠蒙蔽他人,东方的毒剂能让人失去理智(而解药也只有中国人有),最后一个印加人会用水晶球来迷昏考古队员,干尸恐怖的微笑本来就意味着危险……东方的落后、非理性、危险和探险、奇情,所有元素混合在一起构成丁丁历险中的东方,事实上正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事实上,丁丁历险记中,反复出现的博物馆、考古学、文物,在历史上原本就是具有强烈东方主义特点的场所和事件。不过,需要补充的是,在这个故事中,也存在着某种西方的内部东方主义,西班牙人成为被丑化的对象和坏人的代表。头号大反派拉斯塔波波罗斯被疑是犹太人。坏人的一个标志是讲英语带口音,纯正的英美音英语是好人的象征。
丁丁的冒险更多是呈现给第一世界观众——欧洲读者一幅异域图景。只不过随着文化传播,它的读者意外扩展到了原读者群之外,也就是原属“东方”、“第三世界”的我们。因此,他人如何看我,如同镜像,也成为意外的观影乐趣。尤其是蓝莲花一集,丁丁历险记改编了九一八事变,将日军侵华作为故事的背景。蓝莲花创作于30年代,是埃尔热在一位旅比的华裔张充仁影响下的作品。除此之外,他对中国确实一无所知。也许由于中国朋友的缘故,作者和中国站在了一起。日本人被丑化成猪鼻子和龅牙的形象。丁丁搭救的中国小孩成为他的得力助手。对于这段历史,丁丁历险记的讲述不似国内文艺作品一贯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受难者情结,纯粹是一个冒险故事,确实带来一种新鲜的观感。但画面上奇怪的汉字,强行凹出的别扭的中国味还是令人意识到,这仍然是作为他者的中国。尽管动画吸引我们的是探险、奇遇这些人类共通的喜好;文化传播导致我们看到他人眼中的自我,而毫无反思的意识,也许本身确乎是个问题。而且丁丁历险记绝不是唯一一部东方主义式的冒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