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班上交电影观后感征文2篇,截止日期4月5日,交XX老师。”
这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夏天,有风吹过》通知里的一句。每每这样的通知下发后,我都会收到许多“未来文艺青年”的各式习作,有用心的有不用心的,有主流的有非主流的。总而言之用心的多不用心的少,主流的多非主流的少。
刚毕业那阵儿,凡事图个新鲜,看电影看戏春秋游,我一准儿扎在学生堆里凑热闹,一不留神就有学生盯着我来一句:“老师你哭了?”我:“……”后来才慢慢有了带队的感觉,才意识到组织者和观众游客的差别。当然,当我坐在嗡嗡作响的放映机后面看放映人员卖力地绞片子时,更能感受到人家不是来享受的,这让我想起某部片子里主人公踩着脚踏车似的设备放电影的经历。
我备了副眼镜,听说学校多功能厅里放电影效果不太好。曾有学生向年级组长诉苦:“老师,这地方看电影太不合适了,里面的人干什么都黑灯瞎火的。”年级组长严肃地说:“黑灯瞎火就对了,这部片子本来就叫《夜袭》。”
我戴着我的小眼镜在大厅里四下张望,感觉这副眼镜成为引人注目的第二焦点。第一焦点当然是两部放映机。相比之下,大厅正前方皱皱巴巴的幕布映出了前排小朋友们的苦瓜脸。
我坐在最后一排。观影过程中,曾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这电影讲的啥”;另两个学生以严重怀疑的语气询问“老师你哭了?”我当然没有,能哭至少是看懂了;再有个学生问了我四次“老师这电影叫啥名字”;最后有个老师问我“你觉得这电影讲了啥”。
我想说,讲青春期。但我说,像散文。演员都过了青春期了。这电影类似文艺片,六年级的小孩子看不明白,九年级的或许懂些。还必须是像女主那样及其敏感型的。片头和片中穿插的音乐听着妖冶,于是影片有了不真实感和梦的感觉。这效果很像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的DV短片获奖作品那类风格。当看到导演为传媒学院在读学生时我明白了原因。
教育局让孩子看这部片,就是让小孩子看大孩子拍的反映自己内心世界的作品。我记得里面一句孩子气很重又很震慑我的话:“早知道长大会承受痛苦我不愿长大,早知道遇见也要分离我情愿没遇见。”(大意如此。)我的天,这句话否定了前面大半部片子呢!可惜,坐在厅里看电影的孩子不知能否听进这话,或者还是继续在自己的世界里,南辕北辙,飞蛾扑火。
而我想评这部片,也是因为这群大孩子的心撼动了我的。除了那些回忆般的色彩,梦幻般的画面,还有放学后背着书包就能踏上去的铁轨,长在熙来攘往马路边上成排的参天大树,以及你让我让一让,我却以为你发现我悲伤的错觉,还有那包画着几米漫画的心相印纸手帕。一切的一切,是成长的代价,是成熟的代价,是千百个城市走向发达这条不归路的代价,是亿万个社会人将梦想与生存相挣扎的代价。
影毕,看最后一名学生出门。我也跟了出来,而阳光刺眼。眼前是金色的校园,鲜艳的花朵,一派祥瑞之气。与充斥整个影片的阴郁有了很好的中和。可是想一想手头许多令人头大的事情,我真的很想钻回那片漆黑,回到梦开始的地方——穿着傻傻的校服张着嘴憨憨地笑,爬上教室的楼顶抬头仰望无尽的蓝天。

夏天,有风吹过(2008)

又名:The Ring of Rainbow Flower

上映日期:2008-11-05(美国)片长:94分钟

主演:霍泥芳 唐加思 张宇鹏 徐春妮 张戈 慧智 赵娟 张绍刚  

导演:梁明 编剧:李力

夏天,有风吹过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