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部电影曾经推荐过,二刷大概会有一点不同的感触,但大体是一致的。早期的《艾玛好色》没有附链接,这次附上吧。
故事大体讲的是青春期的迷茫。
艾玛,当然不是《可怜的东西》里头的艾玛,但对于身体的“神奇”也是极具探索精神的。
艾玛找到了一种方式,可浪费电话费了。
青春期的少女,多少都有几个死党的。
和艾玛玩得好的,基本就是这两位,也算是无所不谈了。
艾玛,想像着和学校的校草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由于想像和现实经常切换,所以,有时会对艾玛“发生的一切”的真实性,多少有点怀疑。
一次聚会上,艾玛终于得到和校草单独相处的机会。
然而,校草接下来的一番操作,让艾玛有点不知所措。
然后,就告诉了闺蜜。
事情,从这里开始起了波折。
首先是校草死活不承认啊,这事儿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空口无凭。
其次是艾玛“诽谤”了校草,这可是惹了“公怒”的,其中,不乏艾玛的死党。
当事情渲染开来,艾玛成了被孤立的那个。
而死党这次过来,是进行开撕的。
此时的艾玛,浑然没有“被孤立”的自觉,反而开始浮想联翩。
但是,很快死党就给了艾玛沉重的一击。
说起来,这也算是“校园霸凌”的一种吧。
换个环境,艾玛估计得“极端”了。
所幸的是,艾玛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被孤立就被孤立,该干嘛就干嘛。
这点,值得所有“被霸凌”的孩子好好学习,多大的事儿啊,都能过去的,没必要为了这些浪费自己的生命。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性大概都是懵懵懂懂的,对身体的变化有时大概也是有点害怕。
这点,是教育上的缺失。
如何正确面对身体和心理的改变,这是个大命题,老外可以坦坦荡荡的说,这是很大的进步。
由此产生的害怕,或者是羞耻,或者是烦恼,大概都没必要。
浪费的电话费,还是被老妈逮了个正着。
艾玛也没想着隐瞒。
老妈的表现,其实也和咱这边的父母表现差不多,认为是“极其羞耻”。
父母的这种态度,大概只会让孩子徒增烦恼,严重一点的,可能产生强烈的对抗。
遇事,不妨风轻云淡一些,帮助孩子度过这段特殊的“青春期”,才是父母应该做的。
艾玛的另一位死党,也是特立独行的主儿,她的理想,是跑到德州废除死刑。
所以,对于艾玛的“被孤立”,她还是能理解的。
然而,对于“大众口味”的威力,她也是知道的,可以表示支持,但只能在私下里。
就是这么无奈。
好多事儿,我们都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
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大概只能选择个树洞,把自己的幅面情绪塞进去,然后继续。
甚至,更多的时候,我们连牢骚也不敢发一个,谁知道哪天,这个树洞成了复读机呢。
艾玛决定离开。
去外地找上大学的学姐。
老外的大学生活,和咱这边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不到考试临头,绝对不会把学习当回事儿。
然而,只要知道要过考试,那就差不多了。
大学生,学习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认识一下这个社会的运作规律,学习它,顺应它。
凡事,都讲究个顺势而为。
逆水行舟,不是不值得推崇,只是,太累了。
累没关系,只是,当你发现即便是坚持,也没有意义时,那才是真的累。
身为学姐,都是过来人。
高中时代的迷茫,再回头看,无非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儿。
所以,艾玛的困惑,其实只是一次自寻烦恼的庸人自扰罢了。
放平心态,活出自己就好。
故事最后,校草为艾玛洗白,用的方式也是惊世骇俗。
不得不佩服,老外的学校还是相当开明的。
只是,这份迟来的“道歉”,艾玛已经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