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剑走偏锋858

电影拍得好,营销也很好,体现在票房上的真金白银多多,叫好又叫座,那才是真的好。叫好不叫座,这样的电影很多,高冷文艺片比比皆是。但是,作为商业片也是这样的结局,肯定有其背后值得推敲和思考的原因。就像最近上映的电影《迷与狂》,也遭遇了这样一个尴尬局面,引起业内人士热议,这部电影营销做得好,为什么票房不尽如人意呢?
按说,电影《迷与狂》的质量还说不错,青春励志爱情题材,就业、创业、职场元素,小鲜肉小仙女演员阵容养心悦目,导演与背后创作团队优秀,电影节奏明快简练,故事架构也直击当今青年人的梦想,话题度与现实意义揭示得也很准,可以不夸张地说,《迷与狂》的制作水准超过《万物生长》10个《何以笙箫默》的级别。特别是电影立体化轰炸式营销已做得很好,但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还是存在,临门一脚体现到票房上还是有所欠缺,这说明电影江湖格局需要与时俱进,吃透电影市场的内核,才能让诸方满意。
星不够亮。看《何以笙箫默》水准差口碑烂,但是有杨幂、黄晓明和Baby的阵容,《万物生长》有范冰冰和韩庚的阵容,《左耳》有苏有朋、欧豪和杨洋的阵容,观众看电影就是冲着这些明星去的,因为他们有闪闪发光的亮度。《迷与狂》有谁呢?知名度最高的就是姜潮,显然有所逊色。在如今商业片靠粉丝支撑票房的时代,没有一两个响亮卖座的明星领衔主演,电影的光彩度不够亮,关注度自然不够高,票房可想而知结局如何。
料不够猛。看《何以笙箫默》,观众说就想看看杨幂“丢死人了”的护士装,想看看黄晓明和Baby现实情侣电影变兄妹的八卦桥段。《万物生长》戏里说有范冰冰和韩庚的大尺度激情戏,戏外有李晨和范冰冰的绯闻聚集点(那时还没公开承认恋爱关系)。就连跟绯闻不沾边的苏有朋也邀请赵薇和林心如站台打气宣传,戏里戏外的致青春情节让电影未映已先火。再看《迷与狂》有啥料呢?宣传策划时想过这些吗?茶余饭后的谈资才是最猛最廉价的宣传手段,给观众谈资都不够猛的电影,主动性买票看电影的肯定不会多。别说观众口味为何这么样,现在的电影市场就是这么怪,观众买票看烂片也够无奈的。
V不够大。有些电影未上映之前,从拍摄时就开始宣传了。韩寒《后会无期》的电影质量众所皆知,可很少上微博的韩寒在拍摄过程中就经常发微博介绍片场花絮,特别是他发了韩小野的生活照,引起“国民岳父”的调侃热潮,关注度之高令人叫绝,直接影响了最后的高票房。其他电影的明星或许有所领悟,微博宣传不光明星亲自上阵,还请明星好友团转发,辐射力和受众群体自然非常广泛。当然,《迷与狂》也找了段子手大V们宣传,可是专业度不够呀,影迷们会相信他们的话吗?这就像宣传不孕不育找马云代言,他不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人士呀,再说他那小身板宣传不孕不育,网友会相信么?因此,电影宣传不光要找明星,还得找电影领域的微博主,这才是专业对口该干的事呀。
评不够专。任何一部电影要想有高票房,离不开电影评论,哪怕是负面口碑的评论对票房也有帮助,这已成了影视界的奇葩公识。看《小时代》系列、《何以笙箫默》就知道,越骂越火爆,影评人批得再猛也丝毫不影响票房的高大上。徐克的《智取威武山》与姜文的《一步之遥》PK,影评口碑两极分化,一些影响力大的评论人士分列两派热议,直接影响到最后的票房成绩。再看《迷与狂》的评论人士,影响力非常大的影评人不多,专业水准不算是业内最优的,甚至有个别人还是刚刚学着写评论的,影响力与专业度可想而知了,摆10个小摊不如放在1个旗舰店宣传的效果,这道理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懂吧。还有,会写新闻稿不等于会写评论稿,同样是文字工作,这中间的差别不光是只有从业者才知道吧。
产品靠销售,电影靠发行。如果影院不把你的海报、单叶、展架相关物料搞出来,即便知道你的电影,也不能天天背诵你什么时间上映,电影不是饭不吃不行。再说,即便想吃,如果没有卖的也白搭,等等诸多因素也是影响票房的原因。
当然,简单剖析以上几方面的原因,话糙理不糙,也不是全盘否定这部电影的营销效果,这只是以更严苛的标准和最新的电影市场口味来评论营销细节方面,再说好与不好的界限,谁也说不清。但是,影响电影票房的细节不光只是营销细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部好电影拍摄出来凝聚着太多人的心血,没有一个好票房确实让大家心有不甘。也只有深刻反思诸多细节,才能与时俱进。毕竟,酒香还需好吆喝,电影拍摄制作得更优良一些,营销得更精细更叫好一些,电影也肯定才会有更好的票房。

迷与狂(2015)

又名:毕业那一年 / Unforgettable Blast

上映日期:2015-05-22(中国大陆)片长:100分钟

主演:姜潮 蒋雪鸣 王厦 杨清 骆佳 蒋毅泓 雷迪 

导演:颜廷录 编剧:颜廷录 Tinglu 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