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lways gotta be the ballerina on the stage
我一直是舞台上的女伶
Singing, pulling in the money
唱歌、赚钱
To take care of everybody else
照顾大家
And everybody else is working for me
所有人都为我工作
So, where do I find time for me?
那么我什么时候才有时间照顾自己?”
- Whitney Houston 惠特尼·休斯顿
"美国洛杉矶时间2012年2月11日,惠特妮在比弗利山庄希尔顿酒店因吸毒过量,导致心脏病发滑入浴缸溺水而意外逝世,年仅48岁。"
整部纪录片从一代巨星的陨落为开端,通过对惠特尼重要人生结点的录像回顾,以及对其家人、同事、朋友的采访,让我们重新见证和审视了这位世界级女歌手是如何经历她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又是如何以这样的方式陨落的 。
"She died from a broken heart 她死于心碎"
“惠特尼是上帝创造的,她的天赋来自于他,也只有她自己可以毁了自己”
故事的起点宛如一个关于美国梦的童话故事,天才黑人女歌手,深得福音歌手母亲茜茜的真传,从小在教会唱歌,一身白衣,宛如上帝的天使,浑身透着仙气,声线清澈通透,高音婉转惊艳,19岁被星探挖掘出道便享誉歌坛,之后数十年成为乐坛标杆般的存在,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很可能成为专辑销量超过披头士的歌坛天后。
而她的个人生活也仿佛被上帝加持,虽然出身贫民窟,可是有守护她爱她的父亲和哥哥,没有人敢欺负她,母亲幼年时对她的严格管教也让她不至于堕落街头,高中时期结识了在今后演艺生涯数十年为自己两肋插刀一路护法的同性好友Robyn罗宾(目测是个T,和惠特尼关系暧昧),与蓝调坏小子,R&B界坏小子Bobby Brown喜结连理,也是一对金童玉女的天作之合(好比王菲和谢霆锋)。
才华、美貌、名声、金钱、爱情、友情、亲情,普通人拼命追求而不得的一切,在惠特尼二十出头的时候就都有了,仿佛是被命运眷顾的宠儿。然而现实生活并非童话故事,没有happily ever after,惠特尼表面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背后藏着深深的隐患,而外界所带来的压力开始慢慢腐蚀她的生命源泉。
惠特尼的人生从来没有真正属于过她自己,而这也许就是她生命悲剧的根本原因。
这部纪录片让我想起《公民凯恩》,一个人的一生,在几个人的回忆之中被概括,却无人能懂“玫瑰花蕾”背后隐藏的含义。
影片以惠特尼的演艺生涯为明线,以她与周围人的关系为辅线(惠特尼孤独离世-和父亲的童年-和母亲的少年-与罗宾的青年-与鲍比相遇-与罗宾-与父亲决裂-和鲍比离婚-女儿离世),穿插惠特尼在世时期的采访视频。并没有抓住吸毒或同性恋这一点不放,而是以相对客观的视角记录事实。
1 与唱片公司的关系
惠特尼的唱片总监Kenneth Reynolds第一次看到惠特尼的时候,不无欣喜的评价她“moldable”
moldable adj. 可塑造的
当时的流行乐坛,还没有一位被白人世界接纳的黑人女歌手,因为黑人蓝调文化中有很多对中产阶级的不满,引起种族纷争的元素,唱片公司急于推出一位有才华,被听众喜欢,又不带有种族风格的女歌手,就在这时,惠特尼出现了。(其实如果这时候惠特尼不出现,他们也会找惠特尼2号,3号,来完成唱片公司的市场拓张)
唱片公司把她当做赚钱的商品,他们把她打造成为公主,阉割了她歌曲中一切有黑人标签的元素,以迎合主流消费市场的品味。于是专辑大卖,唱片公司赚到了钱,惠特尼出名了,看起来皆大欢喜。那么这件事在未来对惠特尼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呢?
1 在颁奖典礼上被人喝倒彩,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也是日后沾染毒品的契机
2 此后二十多年频繁的演出,声带受到永久性损伤,甚至在巡回演唱会上失声
3 失去自由,上街购物被歌迷围堵,私生活被人议论,与罗宾之间的友情被人指责成同性恋
惠特尼并不傻,她也不是爱慕虚荣的人,就像好友罗宾说的,她是那种上了杂志封面还不敢告诉别人的人。她在自己的采访里说过这么两段话,让我感觉到了她的智慧
“A lot of what I've learnt, a lot of what I know, kind of takes fun out of it, I enjoy singing, but in business, it's not fun, sometimes you have to subject to sth...”
她知道自己是被利用的,也一度与唱片公司抗衡企图打造自己的风格,然而一入娱圈深似海,从此与自由无缘,一旦牵扯到了社会活动,一切都是那么的身不由己。惠特尼不知道,自由不是向外索取,而是向内在去寻找答案的过程。
2 与母亲
在采访中,惠特尼的母亲一直强调是自己教会了惠特尼怎样唱歌,没有惠特尼就没有她,惠特尼自己也说,母亲的教育给了她一个boundary,告诉她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
然而在我看来,惠特尼是自己母亲的牺牲品,她从小被母亲严加管教,信仰上帝,而真实的自我被排除在这个boundary之外了,她内心细腻的情感除了唱歌以外无处抒发。
3 同性好友罗宾
对惠特尼来说,罗宾更像是一个保护着,一个父亲的角色,很难说她接近惠特尼没有别的私心,她对惠特尼的保护让惠特尼依赖他,也阻碍了惠特尼自己的成长。就像她自己在采访中说的,她知道惠特尼希望别人如何对待她,而她刚好满足她的愿望。
很多人说是罗宾离开后,惠特尼开始走了下坡路。在我看来,她的离开恰好是惠特尼一次心灵成长的机会,然而她自己没有好好把握这种机会,转而更依赖自己不靠谱的丈夫Bobby。
4 丈夫Bobby Brown
Bobby的自我比惠特尼强大的多,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坏和渣,甚至在惠特尼最需要他的时候(戒毒期间)选择离婚,而在惠特尼死后,又与别人再婚。
但是也许就是这样的自由和自我的天性,吸引着惠特尼,俩人结婚十年后一起巡回演出时唱的歌儿,也曾势均力敌,双剑合璧,他们之间是有过火花的。那是在俩人都风华正茂时的一次美好的邂逅。然而这邂逅没有经历过风雨的侵袭,没有躲过时间的淬炼。他们拒绝了成长,成长也背叛了他们。
他们俩人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两个爱唱歌的小孩子在一起玩,突然有一天男孩子发现女孩子不好玩了,于是就去找别人玩了。他们的结合和分离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5 女儿
惠特尼的女儿重复了她自己的人生悲剧,母亲死后吸毒成瘾,22岁离世。
惠特尼给了她女儿最好的物质享受,由于繁忙的工作,却没有给她爱,陪伴,和成长的空间。
6 与自己
虽然影片本身并没有夹杂主创人员的主观感情,想要告诫我们什么,却隐约间透漏出了对生命悲天悯人的关怀,让我们看到一代巨星从升起到陨落的全过程,又不停留在一点上大做文章,从而引起观众深深的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而深陷自己生命中的惠特尼自己,却无法拯救自己。也许她自己也会和外人一样责怪自己,为什么无法控制不去吸毒,为什么该有的我都有了我还不能快乐?我赚了这么多钱,让所有人都高兴,为什么我还是做不了自己?
毁掉惠特尼的是毒品么?是和丈夫离婚么?是声带受损么?是母亲的严加管教么?是亲生父亲把她告上法庭么?是好友罗宾的离开么?是巨大的工作压力么?
都不是,毁掉惠特尼的是她在拼命维持她以为重要的东西的时候,失去了自我。
为了母亲的爱,她虔诚信仰上帝,从不敢拒绝别人的期待;
为了维护婚姻,她放任丈夫在外面乱搞,甚至陪着他花天酒地,把自己拉低到和他一样的层次;
为了维护名声,她不顾自己声带的损伤,坚持工作;
惠特尼的2.5亿美元的收入全都挥霍在了她的朋友和家人身上
惠特尼休斯顿的生命悲剧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面临的,
有多少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熬夜加班赚钱只为在拥挤的城市有一个立足之地,结果年纪轻轻得了胃炎,过劳死;
有多少人放弃童年时代的梦想,为名利在社会上浮沉,却发现物质越丰富内心越空虚;
有多少人为了虚荣去整容打针,可还是留不住爱情...
他人即地狱。-萨特
无论是做演员,歌手,还是普通的上班族,很多人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可以任意被人评价的位置,把时间明码标价,用社会的标准去衡量内心,也葬送了成长的潜力。一个不知道怎样去爱自己,照顾自己的生命感受的人,只能不断的消耗自我去满足外界的欲望,而这些不稳定的依靠一旦离开,他的灵魂将无处安放。
我们好像为了从外界获得肯定和爱,而放弃了对自己生命的塑造,比如健康的身体、享受创造的乐趣、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保持独立、节制的欲望、解决问题的勇气…
这些不用付出什么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东西,反而化为我们生命的源泉,成为我们体验一切的资本。
愿惠特尼休斯顿的灵魂在天堂得到安放,愿她在那里可以勇敢做自己
也许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她还只是一个普通的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儿,还在自由自在的唱着自己喜欢的歌儿…
最后,我想把奥斯卡王尔德的话分享给大家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08.25.2017 初稿于洛杉矶


惠特尼:可以做我自己吗Whitney: Can I Be Me(2017)

又名:Whitney Houston

上映日期:2017-04-24(翠贝卡电影节)片长:100分钟

主演:惠特尼·休斯顿 

导演:尼克·布鲁姆菲尔德 Rudi Dolezal 编剧:尼克·布鲁姆菲尔德 Nick Broom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