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1-16

西洋镜:看镜子-正衣冠

看来我是第一个写影评的了,首先介绍一下各集的内容吧:

-------------------------第一部分:内容介绍--------------------------------

第一集:殖民者的视野
本集主要讲述摄影术伴随着清代国门打开来到中国的故事,这一集出现的战地摄影师是Felice Beato,他以拍摄那个时代,亚洲的各个主要战场的真实场景,而著名。在本集主要是大沽口,和恭亲王。了解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奕䜣在被拍的时候是以为自己在被大炮杀死。当年27岁的奕䜣因为这些经历后来成为洋务运动的核心。

第二集:摆脱危局
本集主要的是摄影师John Thomson,他用充满人文情怀的角度,记录了中国最早的一些照片。在本集中提到了,汉族女人裹脚,满族不裹脚的对比,汉族和满族的头饰的区别。在当时国人以摄影术为摄魂术的时代,也是只有死人才有肖像的时代,能留下大量的真实的记录,能让我们真实的触摸到自己过去真实的样子。

第三集:照相馆
本集讲述了摄影术(1839年出现)早期在中国的传播,最早出现在香港,因为室外拍摄要光线,最早建立在楼顶,被称为影楼。因为是黑白的照片需要画像上色。1861-1864年Milton Miller在广州自己的摄影室内留下了很多当时的国人的面貌,但是很多有刻意的突出中华符号的印记。当时女性照片居多,是青楼女子做广告的一种手段。

第四集:世纪末的动乱
本集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人(柯达)改进了摄影术的方法,让摄影师的腿变长了。小川一真(1860)在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记录了大量历史事实。1900年随着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拍摄大量的北京真实的场景。美国人利卡尔顿拍摄了静静的南方也拍摄了义和团运动后满目苍夷的北方。

第五集:王朝的终结
法国人方苏雅进驻广西与其法国殖民地越南(1884)很近,成为最早用影片(1895)记录中国内陆的人。澳大利亚人George Morrison作为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拍摄大量的中国北京的场景,收藏了很多当时的书籍,器具,甚至拍摄了慈禧太后的葬礼。其在中国呆了长达20年。1910年西行丝绸之路,拍摄大量中国西北。1911年武昌起义,袁世凯就任总统Morrison成为顾问。1919年巴黎和会上义务为中国代表团修改发言稿。

第六集:民国的风景
主要讲了Sidney Gamble和Hedda Morrison对北京失去政治中心之后的人民的真实的生活的平和的记录。

第七集:毁灭与复兴
主要是抗战时期:岛崎役治在37年之前系统的对中国东北蒙古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拍摄,这不是日本第一次透视中国。Robert Capa(后来拍摄诺曼底登陆闻名)作为战地记者抓住了台儿庄战役的尾声。彼时伊文思导演的四万万在美国上映。还见到了活动的很多领袖。美龄大笑也有。

第八集:西行漫记
主要讲美国人在红色根据地留下的记录。

第九集:两个中国
Henri Cartier Bresson从一个中国到另一个中国。
以及他的徒弟马克吕布对新中国的探索阶段的记录。

第十集:打开大门
改革开放之后的刘香成(因拍摄苏联解体获得普利策奖)。毛泽东之后的中国。

----------------------第二部分:整体评论-----------------------------

首选我是在看高晓松的晓松奇谈的时候听到他谈起来这个纪录片才找来看的,一看果然喜欢,主要是前面的部分,特别喜欢,讲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而且因为历史还算远了一点吧,讲的很理性。

这个片子在电视上放过,但是我没找到高清的版本,也没找到相关的海报,豆瓣上的图片和简介都没人维护,我就随便加了图片,然后把上面的一些分集的介绍增加上去了。CNTV实在是不给力,视频的清晰度和流畅度完全不像是处在21世纪。

整体上看,纪录片一直很切题,也就是在洋人的镜头下的中国1839-1978年(有几段消失不见的时光就算了)的重要的记录,前面的部分,很客观,后面的部分有些偏离主线,但是为了追求完整的体验,我还是一鼓作气看完了。能从这样的角度去审视我们的过去,出发点很新鲜。素材相当的完整实在是来之不易,而且主流的思想借助摄影师和旁白都表达出来了。





-------------------------第三部分:局部评论----------------------------

1. 去看过大沽炮台,加上今天的记录,略微能对上号,过去的中国不是我们想象的华丽丽的美。这些最早的照片是不会骗人的,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到处都是为生活下去扛起沉重负担的人。
2. 第一次尝试去站在一个封闭的文明的底层人去思考,死人才画像,满人不裹脚,这些常识比历史课本的留辫不留头的渲染要更震撼。想想那些人也曾是满身的丝绸,精美细致的各种雕刻,色彩鲜明天空湛蓝的过去,跟我们对生活的美丽和幸福的体验又有什么不同呢?
3. 从香港到广州到上海。也是我们璀璨的魔都以后的变迁的路径,大历史何其相似。
4. 甲午是永远的痛。
5. 感谢还能提供这样的独特的视角去看中国边疆的一些变化,对于身处大陆深处的人,这些历史的线是理解现在的现状最好的素材,再多的理所应当的沉默都不如这些真实的人物掷地有声。
6. 民国另外的一个角度,没有文人,没有斗争,纯粹的底层人民的角度。有这样的人民的角度,也可以让这个千年未有之变局也显得如此的顺其自然。
7. 第一次见宋美龄大笑。其实是正面战场的正面描写。
8. 第一次见毛主席八字胡。
9. 对这大段历史不慎理解。算是相对的错误吧。
10.这段的片段很多是1956年法国导演北京的星期天的片段,不知道算不算是乱入。一个人能够接受的最好的教育都能在这个人身上体现了。获得普利策的美国人,说着流利的中文的感觉怪怪的,不过一生辗转能实现这么多的见证也算不虚此行了。

---------------------第四部分:总结------------------------

历史课本可能永远不能这样详细的给我们讲历史,课本着重的是教育,人需要的是教养。

看着一个个和我们小的时候经历的人文教育深刻相关的过去,消失在身边,重现在光影之间的激动,就可以理解人为什么对这种充满魅力的艺术而疯狂了。

虽然感觉自己受到的中华文化的影响比较小,小于香港,小于台湾,但是只要心中还能吟诵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那么以后每一次怀念这种感觉就是在增强这种感觉。我们所经历的小的时候的文化的熏陶就是我们所能够经历的最好的文化熏陶。甚至是比以后的任何随着时间不断原理的人都要深刻和接近的熏陶。

PS:听说德国重新发行七十年代的禁书我的奋斗了,这次德国又走到了我们的前面了。看人家连这种绝对错误都能正视的觉悟,对比一下我们连相对错误都无法正视的现实,一声叹息。

By Charles Jiang
01/16/2016

西洋镜(2013)

又名:外国摄影师眼中的中国

主演:李鸿章 夏目漱石 袁世凯 龟井文夫 尤里斯·伊文思 宋美龄  

导演:CCTV 编剧:田川 Chuan 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