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终于听完了八十回版《蒋勋细说<红楼梦>》,断断续续,花了有大约1年的时间吧,却也不记得从几时开始了。实则也不知,从哪里结束的。
虽然中途蒋勋先生多次提及,他选取的解读的是前八十回本,但当结束到来,却也初觉突然与过于平淡,讲到最后,蒋先生只是淡淡的跟大家说了再见,感谢大家的四年时间。再无片语就结束了,真的结束了。
《蒋勋细说<红楼梦>》讲的很细,有解读,有文本,一回分上下两篇,大致三小时,八十回也就是二百四十小时,蒋先生最后说的,感谢大家的四年时间,指的就是他在高雄花了四年时间完成的对《红楼梦》的细说。
四年的解读,一年的聆听,在我这终了确实不知从何起,从何终。却也没有遗憾,这又何尝最符合人生本质的呢?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很多朋友最关心的永远是谁和谁结婚了,谁没能娶谁,谁又没能嫁谁?然后所有预设的扣都解开了,剧终了!可这是有预设的,却也不是你我的人生,人生哪里有预设呢?大多数的人生,都充满了萍水相逢,无端而终,我所谓的“终”不是指死亡,而是某段关系的结束。从人生的角度来看,什么是结局?我不确信是不是有结局,包括死亡是不是结局?不知道!
谁的人生不是流淌的,不是变化的,到哪是结束?应该已什么样的方式结束?说了此生不见,兜兜转换,街头邂逅;说了共白头,却又分道扬镳,各天涯。方式什么的也就跟不重要了。
简短的回顾一下《蒋勋细说<红楼梦>》的解读方式吧,蒋先生并没有拘泥于考究元春现实生活中是谁?秦可卿又是谁?又如何影射了当时的什么政治事件?不是说这种解读没有意义,只是个人单纯的不喜欢,也不太关心。
蒋先生更多的是终于文本,再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跟我们解读了一个青春王国的大观园,其实也就是对人生的解读。就像他在说的红楼梦其实就是在写“痴”和“还”,宝玉对黛玉的“痴”,对大观园的“痴”,对人间真情的“痴”,另一面则是林黛玉的“还”了——一生的眼泪都还了他了,像极了因果,只是不知“痴”是因还是“还”是因?
喜欢他对生命和人生的解读,黛玉悲不悲?可听完后我的答案不一样了,黛玉为还眼泪而来,还完而去,这就是最好的人生完成方式啊,如果终了黛玉嫁了宝玉,这才是真正的悲啊——俗世姻缘与她何干!所以,什么才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呢?未必是约定俗成。被夏金桂虐待而死的香菱,谁的人生更悲剧?是只知道桂花香,他人应避讳“桂”字的夏金桂?还是已然领悟“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的香菱?
一点分享,无奈底子太浅,最近在听《刘心武解读<红楼梦>》,完后,需得再细听一回蒋先生的《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