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Reasons why》里涵盖了许多交织着阳光和阴影的故事,不仅展现了Hannah一个人的受伤和挣扎,还描述了诸多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的互动,展现了家庭、学校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是一部关注点很全面、角度相对客观的好剧。在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方面,我觉得和前段时间读过的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有一些共通之处。
林奕含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她不希望自己的书被轻易用体制解构,被用于“大格局思考”的佐证,因为这样便是视房思琪的故事为个案,把她归入无数受害者的分母数字中。
她说她更害怕那些所谓“比较进步的人”,在学习了心理学社会学后,仿佛能轻易地去理性化分析一切,甚至解构伤痛。而就是在这些成体系的宏观分析中,一个个房思琪被筛子漏了过去,成为了统计表上的数字。没有人会记得她们曾经是活生生的女孩,原本可以享受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而对于《13 Reasons why》,我也有着相同的感觉。它把Hannah Baker的故事单独拎出来,放到了聚光灯下,细细观察描摹,将一个十六岁女孩的心事解剖给每个人看,不评判每个人的作为,也不遮掩任何丑恶。
这部剧可以引发很多话题的讨论,对里面每个角色的爱憎褒贬众口难调,如果写成案例分析、总结教训,可以洋洋洒洒长篇大论。但归根结底,这是Hannah Baker的故事,是一个鲜活美好的女孩被校园霸凌摧残,搁浅在了青春浅滩上的真实记叙。导演不仅仅希望能引起社会对校园霸凌、青少年情绪引导的关注,开启家长和孩子、同辈之间的话题,而更希望我们能直视深渊的眼睛,用心去理解一个生命的存在和陨落。
<图片1>
"Hey! It’s Hannah. Hannah Baker. It’s me, live and in stereo. No return engagements, no encore, and this time, absolutely no requests. Get a snack. Settle in. Because I’m about to tell you the story of my life. More specifically, why my life ended."
我们见过她拿着啤酒杯在Party上开怀地大笑,也见过她被人非礼后站在便利店外痛哭流涕,她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朋友,又或者,在看剧时我们就是Hannah本人。这部剧成功地传达一种经验,让未曾经历过这些事情的人成为故事的见证者,也让正在经历的人在相似的情节中获得共鸣。
<图片2>
《13 Reasons why》的拍摄贴近现实、毫不避讳,在展现一些尖锐、敏感的主题(如性侵害及自杀)时,镜头也没有避重就轻,而是始终直直地对着Hannah的脸,于是我们也能亲临其境地见证Hannah趴在温泉的壁上,两眼空洞地任Bryce摆布,看着她咬牙割开自己的左手腕,眼泪因为恐惧而沾湿了脸颊,她却仍义无反顾地划开了另一边的动脉。
鲜血喷涌而出,落在浴缸的温水里,也撒进了我们的眼里。这一刻,Hannah Baker自杀了,而我们则劫后余生、活着走出青春的兵荒马乱。
<图片3>
我们成为了旁观者,我们也成为了“幸存者”。我们亲身经历了这个源自真实世界的故事、恶意,却可以在关闭浏览器后回到自己安稳平实的生活。
Hannah怀着千千万万个少男少女的青春苦恼,永远定格在了自己的十六岁,而我们至少可以做到,怀揣着被社会、被他人、被自己谋杀的Hannah的思绪与感受,在细水长流的生活里,好好地活下去。
<图片4>

十三个原因:幕后故事13 Reasons Why: Beyond the Reasons(2017)

上映日期:2017-03-31片长:30分钟

主演:杰伊·阿什 艾莉莎·博 布兰登·弗林 赛琳娜·戈麦斯 丽贝卡 

导演:未知编剧:杰伊·阿谢 Jay As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