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6-01

上帝之城:《上帝之城》

首先要提的就是电影的神作一般的剪辑和叙事了,不愧是一部拉美电影!!!电影的节奏感和镜头切换,不管是在美国类型片,还是欧洲文艺片或是香港动作片都绝对难以找到!它是有着“声画桑巴”的即视感,随意的插叙、在整体故事能够好好讲的前提下,局部故事绝对不会按照正常的线性叙事手法进行,就拿电影中的一个典型场面——影片的叙述Rocket来老友的地盘买大麻,而此时正好Li'l Zé来抢地盘,这一段场面导演用了三个片段发散叙述,分别讲述了三个分段故事,而且每次的镜头转场也用了不同的机位,这样的安排当然一是为了避免单调,而是通过机位聚焦的人物不同也为接下来讲述不同的人物做先设。
所谓的“浮世绘”型影片不是用大广角平移镜头来横向展示某一区域,也不是用承接性碎片化的蒙太奇镜头来讲述纵向的某一时代,这部《上帝之城》其实就是一部里约的“浮世绘”。电影没有用可以的道德说教来阐述平民的社会伦理,它只是借一个性格懦弱自小想做摄影师的“小角色”来冷眼旁观这一切,整个里约平民窟的生活场景在他的面前一卷卷的铺开,我们看到了尖锐的民间流氓团体的混斗,社会底层的平穷,还有那令人作呕的官僚腐败等等。
其实很多人在看过这部电影后都会觉得电影中的平民窟生活细节为何能刻画的如此细腻和真实,其实这一切和摄制组启用当地的生活的平民做演员分不开,整个电影中出现的数十个主要人物基本都是“上帝之城”的居民,本色的出演以及极度接地气的人物对话都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声画冲击,就比如电影中Rocket在和他哥哥的一次对话中,他哥哥嗔怪自己被父亲扇巴掌时弟弟在笑,之后两兄弟为此进行了一段对话,其实这样的一段对话并不是原剧本中的创作,而是两位演员现场临时的自由发挥,所以我们在看这些生活化的对话场景时会感到自然贴切。
虽然电影中以克制冷静的内聚焦叙事话语来讲故事,这的确会让观众感到现实的残酷和无可奈何,但是并不妨碍电影用谴责的口吻来说故事,无论是无数未成年少年被迫或沉迷枪械斗争,还是无政府主义状态下的毒品交易,都是在用冷酷的第三只眼睛来审视脆弱的人性,也可能在里约这个“上帝之城”的眼中,其实人命这种廉价的称呼还比不上一小袋可卡因来得实际。
电影最后的结局其实是冷漠而悲剧性的,不过我更愿意称之为常态的轮番更替,不是吗?虽然Li'l Zé死了,但是新一代的矮子帮自然还会诞生新的Li'l Zé,这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死循环,电影只是想观众冷冷地抛出了这个无解的方程式,但是这个方程式的答案至少在电影主创来看是无解的。他们是掩埋在毒品、枪支、暴力这些反面名词骨堆下的坟塚。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到另外一部电影——《卢旺达饭店》,但是与此不同的是,那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是浓烈的悲痛,而这部电影确实戏谑式的冷酷。
有人说黑人的命运为何如此的悲惨?废客君反正难以解答,我只是觉得,悲惨这个概念永远是个相对的名词,况且里约也只是拉美大民族,而不是统一的黑人,白人不也是一样遭受很多,只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作用下,我们都是生活的奴隶,只是上帝不愿我们彻底放弃生命,于是为我们造了一座虚幻的城市。

上帝之城Cidade de Deus(2002)

又名:无主之城(港) / 无法无天(台) / City of God

上映日期:2002-05-18(戛纳电影节) / 2002-08-30(巴西)片长:130分钟

主演:亚历桑德雷·罗德里格斯 莱安德鲁·菲尔米诺 菲利佩·哈根森  

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 卡迪亚·兰德 编剧:保罗·林斯 Paulo Lins/布罗里欧·曼托伐尼 Bráulio Mantovani

上帝之城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