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屁颠屁颠的去看了《地心引力》,下面就报告一下我的观后感。

据说这部电影广受影迷们热爱,影评人们更是已经讲“年度神作”的位置已经给它订好了,下面就等着拿奖了。

不过,一般情况下,影评人们都一致称赞的片子,普通观众并不一定买账。影评人们非常喜欢探讨电影的概念性,镜头的牛逼性,划时代的历史性,他们会从更多的视角打量一部电影,在电影史上,它处于什么位置,它是否在重复还是绝对的创新,它所表达的主题够不够深邃,它的摄影、音乐以及场面调度是否牛逼闪闪金光耀眼,他们看电影,看的是电影的方方面面,他们鉴赏电影的能力比我们高,他们知道的专业术语比我们多,光是他们看过电影的数量和我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有时候,他们不免会犯魔怔,看电影看到牛角尖里去了,用句不得罪他们的话说,就是他们有时候逼格略高,一般人够不上。

而像我这样的普通观众看电影,就会有点“傻瓜”,感受是直观的,所有的问题只归结为一个问题:好看不好看。

那么,《地心引力》好看么?它可能会符合某些人的口味,同时另一些人头晕,至于我,我处在他们中间。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几个宇航员在太空执行一项普通任务的时候,遭遇卫星碎片过境,飞船被摧毁,死了好几个伙伴。瑞安•斯通博士和经验丰富的宇航员麦特•科沃斯基幸存了下来,然后,他们的所有目标只有一件事:活下去,回到地球。

整部电影就是以非常写实的手法在记录瑞安•斯通博士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回到地球的,缺氧、飞行器没有燃料、再一次遭遇碎片,电影设置障碍,然后她通过障碍,故事以瑞安•斯通博士回到地球从地面上站起来结束。

为什么它会使某些人头晕?因为不是所有人都爱好长镜头的,特别是我们在现代好莱坞大片的快节奏映像洗礼下,开头几分钟的缓慢开场就要让人抓狂,另外,为了让观众更真实的体验到太空的失重和缺氧,镜头随着主角旋转的次数忒多,这恐怕也无法让人心平气和的继续看下去。但正是这样一种舒缓的节奏和大气磅礴的镜头,让另一些观众感受到了非同寻常的震撼,那种浩淼太空中人类的渺小和孤独,在失重世界里的人的脆弱无力都让人感动,而那些切换自如的主观镜头,难道不正为此片一贯的写实风格出力吗,它们从形式上完美的服务于主题。

而我为什么站在他们中间?首先,我不得不承认此片的镜头和画面之牛逼,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它不是科幻片,而是一个发生在太空的灾难片,它以非常具体的影响将我带上了太空,接着将我推入一场现实感颇强的太空奇幻漂流之旅。当看到那些和其他的科幻片里相比陈旧不堪也脆弱不堪的仪器,悬浮在船舱里的各种用具时,我发现这种体验真心不错,特别是最后女主角乘坐者中国的天宫号坠回地球的那个场面,美的很,使我想起《普罗米修斯》的开场。

然而,这样的种种好处却无法挽回故事的单薄,就像一次独特的太空历险,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深刻去表现人类于太空中的不堪一击和孤独渺小,用麦基老师的理论来说,主人公的内心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故事只发生在表层,虽然有些镜头悠扬舒缓,但整体的节奏却是一波接着一波,过山车一般的上上下下,到站了,我们就下车了。

其实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想起另一部科幻片,她们都是女主角当家,都是一路路过关斩将,相较而言,我更喜欢那一部,也就是《异形》。怎么说呢?它更纯粹一点。

好了,我啰嗦的观后感完了。

地心引力Gravity(2013)

又名:引力边缘(港) / 地球引力 / 重力 / Gravedad

上映日期:2013-11-19(中国大陆) / 2013-08-28(威尼斯电影节) / 2013-10-04(美国)片长:91分钟

主演:桑德拉·布洛克 乔治·克鲁尼 艾德·哈里斯 奥托·伊格内修森 

导演:阿方索·卡隆 编剧:阿方索·卡隆 Alfonso Cuarón/若纳斯·卡隆 Jonás Cuarón

地心引力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