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片名,会轻易判断这是一部美国式的青春性喜剧,但只看片名往往不能了解影片的好处,其实这片子才是名副其实的“Not Another Teen Movie”。虽然也包含了性、粗口、搞笑噱头等青春性喜剧的元素,但它脱离了那种无休无止的低级恶搞的堆砌,用笑声讨论着一个由半熟少年通往成年世界必然面临的感伤话题:毕业后,我们去哪儿。

毕业意味着什么,用影片里的话说,是“几个小时之后我就是个没有身份的人了。8小时之前,我是麦克斯,英语专业学生,大学四年级。现在我是无所事事的麦克斯”。从片子一开始的毕业舞会上,这种焦虑颓废的气氛在每一个人心中蔓延。其实毕业并不可怕,那只是一个仪式,标志着一段生活的结束,真正可怕的正是这种身份的丧失。正常的情况下,只要顺利完成这种身份的交接,就可以获得自己和他人的认同,而这一群废柴党在毕业后的一年里,抱成一团,拒绝工作,一同躲开从由下一个夏天开始的“糟糕一生”。

无力承担毕业分手的结局、躲避就业、眷恋学校、处理和父母的关系,这些所有毕业生不得不去烦恼的事情,他们都在经历。而废柴有废柴的人生原则,玩着别人看来无聊透顶的猜谜游戏,打发无趣的时光。从电影到哲学,他们在猜谜之中谈论着这些学生时代着迷的一切,可是还是无力地发现,他们已经毕业了,即使才22岁,也已经是很老了。他们嘲笑大学新生的愚蠢,却也无力与父亲真正像个成年人一般交谈,因为他们正介于一种未知的身份之中,年龄已经成熟,但心理依然是少年。

说起这类影片不得不让人提及迈克·尼克尔斯的经典之作《毕业生》。与整个60年代的气质相符,《毕业生》中充满了对以美国中产阶级生活为代表的旧秩序的抵触与厌恶情绪,从而表达了整个时代的共鸣。但在《疯狂二十年华》中,导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adults-to-be”这个本体问题上,如何从学生这种介于成年人与少年之间的身份中转向不可知的未来,是一次必然的痛苦蜕变。其实“废”从来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态度,它意味着按照自己的内心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正如影片最后,在大学读了十年都不肯毕业的切特说的那样“有些人需要真正的事业,我在替自己解释,我是个学生,这是我的选择,你不能选择其他的事情。”这种选择在别人看来是彻底的“废”掉了,但对于真正的“废柴”来说,只有这种生活才是唯一合理的,因为它遵从了自己的内心。

导演诺亚·鲍姆巴赫可能并不为国人熟知,但在这部由他自编自导并参与演出的低成本独立电影中,表现出了极好的控制力。影片色彩饱满,影调温暖,整个影片呈现出一种怀旧的风格,非常符合片子中那种青春期最后日子的迷茫气质。

疯狂二十年华Kicking and Screaming(1995)

又名:疯狂双十年华

上映日期:1995-10-06片长:96分钟

主演:约什·汉密尔顿 Samuel Gould 凯瑟琳·凯尔纳 J 

导演:诺亚·鲍姆巴赫 编剧:诺亚·鲍姆巴赫 Noah Baumbach/Oliver Berk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