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3-26

斩、:观后小感

剑是凶器,剑法是杀人法,它们带着简单明了的目的应运而生。无往不利是剑的美德,所向披靡是剑法的美德。更好地实现它们的目的,便是在更好地展现它们的最高价值。精于此道的武士无疑是这一价值的贯彻者和实践者。
冢本晋也说,<斩>的主题是”武士的抉择”。所谓”武士的抉择”,本有彰显狂傲与高贵的排他之意。在武士价值的独断面前,庶民百姓只能充当自求多福的围观群众,举手投足都是被动的,他们在武士的神龛中被任意宰割与献祭。因此,<斩>在气象与格局方面自然无法与<七武士>之流相提并论,更不可能具有颠倒武士与庶民在历史中之地位的智识与洞察力,而仅是属于武士们的独角戏。虽说如此,却不意味着<斩>一无是处。小作坊式的低成本制作,捉摸不透的内在联系,不断外泄的荷尔蒙都使得本片向着邪典的标签靠拢。在午夜场的时段姑且能留住部分口味清奇的另类观众。
片中的冢本晋也好似一个过来人。这位远道而来的伯乐坚持地游说着隐居乡村的浪人剑客-一位无法杀人的”和平主义者”-与他一道在历史的转折中把握机遇,共赴荣耀。这位伯乐同时也是一位武艺高强的浪人武士。他的眼睛总闪烁着光芒。一来,他感到浪人的出头之日已临,二来,他无疑在这穷乡僻野发现了一把未开光的宝刀—一位比他更有潜力,更有希望的年轻武士。
心怀决定论的人是可怕的,也是可敬的。这位伯乐并不介意用自己的生命来为这把”宝刀”开光。他的到来将这位年轻的武士逼到了绝境。”万事开头难”是谁也能体会的朴素道理。杀第一个人,总是需要莫大的勇气。或许用”勇气”这个词是不道德的,但在这位伯乐看来是准确的。因为,一把未尝鲜血的好刀,怎能算是真正的好刀?要知道,即便是得道的宫本武藏,其背后也躺着若干条刀下亡灵。身为武士,岂有不拔刀之理?能杀人,不正是这武士价值的其中一环吗?就算要说杀戮是一条问道的弯路,在这乱世中多半也得走几回。毕竟,又有谁见过身家清白的所谓高手?这不正是某些武士的宿命吗?至于活人剑,就连动漫里的主人公都明白这是天真的。
说起动漫,我想起了<浪客行>,一代剑圣柳生石舟斋言称:心中没有他人,剑又要指向何方?在冢本晋也的角色看来,这句话成了:心中没有敌人,剑又要斩向何处?要说谁站地更高和更有智慧,定当是前者。但要说谁更具体和更务实,无疑是后者。想来也是,人们为维护和平可以给出无数的道理,相反来看,人们也可以为了杀戮提供无数的说辞。现实总是廉价的。
这位伯乐早已在腥风血雨中燃起了觉悟,而我们的主人公却还在背地里奋力手淫,一点一滴地还着他的情欲债,纠结在杀与不杀的两难中。对一个自由人来说,这确实是个难题。它的纠结如同主人公在片中看着心爱的女人遭受凌辱却无法还手时的焦心与懊恼。但杀和被杀却是个简单的问题,它一如影片最后那电光火石的凌厉一刀,不过是瞬间的抉择,既庄重,又无意义。前后一难一易,张弛有度,冢本晋也也算是身体力行,教导有方。但是,要说从这抉择的背后摸索出个所以然来,就无疑是痴人说梦了。正如一双筷子,不甘心躺在橱柜里,那腰间的武士刀,从来就不满足于装饰。他不过是做了彼时彼刻,此时此刻都应该做的事。真想问个究竟,倒不如把问题交给这片在嘶吼声中被映衬地死寂的丛林。

斩、斬、(2018)

又名:Killing

上映日期:2018-09-07(威尼斯电影节) / 2018-11-24(日本)片长:80分钟

主演:池松壮亮 苍井优 冢本晋也 中村达也 

导演:冢本晋也 编剧:冢本晋也 Shinya Tsukam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