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二战背景下的经典法国喜剧电影。乐队指挥遇见粉刷匠,德国人在法国与英国人之间的对立。充斥着阶级矛盾和各国文化的喜剧影片。
单从喜剧角度来说,反观被称为中国版《虎口逃生》的电影《举起手来》,实在是学了不及人家一二,虎口逃生里的喜剧至今看是经典也仍是很高级,加上上译厂完美的配音相比现在的喜剧片来说实在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真正的喜剧片。影片里矛盾重重,从开始“鸳鸯浴”计划的失败到粉刷匠与乐队指挥与德国军官的同床异梦再到麦金托什的女装最后滑翔机被“吹回”,起初错误指挥拿错酒桶的斗鸡眼又一次错打了自家的侦察机,也才最终使得六人顺利虎口脱险,全片矛盾重重,惊喜不断。
从其他方面来说,乐队指挥与刷漆匠竟能听得懂英文不说,才华横溢的刷漆匠爱上木偶剧团的小姑娘,小姑娘为救油漆匠的命冒充他的妻子,油漆匠笑着说“没门”,姑娘说,战争还没结束。他问姑娘,你真的要我等到胜利吗?姑娘说,我要你去睡觉,真的去睡觉。姑娘吻了油漆匠,油漆匠开心的回房。啊,这就是法国式的浪漫吗?
乐队指挥在途中处处欺负油漆匠,但油漆匠并未过分生气反而救了乐队指挥两次,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影片中转化成了让观众捧腹大笑的桥段。德国人与木偶剧团的小姑娘一起聚会,庆祝生日,玩骑马的游戏,揭示了法国作为德占区并没有因二战而被列为劣等民族,德国的种族意识可见一斑。纵观全片,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女性歧视,而德国人也能与民同乐,从影片前一部分中德国人进女主人家毫无怨言的帮女主人搬箱子可以看出德国人并没有对德占区的法国有虐待倾向。上校在明白乐队指挥与英国空军有联系后说完交给相关部门可见德国人的操守,对占领地区人民的尊重,而这一点在中日战场上却截然不同。当然,这也使得中国人在对比《举起手来》后更能如此深刻的理解这么一部欧洲喜剧影片。
影片利用阶级矛盾,种族矛盾等制造冲突,营造喜剧氛围,而在一次次的对话中进行讥讽,一方面用紧张的氛围突出战争的残酷,另一面又用喜剧的特点和全片看不到一人死亡的镜头展现对和平的宣扬,以浪漫和欢乐抚慰人们的心灵。

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1966)

又名:横冲直撞出重围(港) / 大進擊(台) / Don't Look Now... We're Being Shot At!

上映日期:1966-12-08(法国)片长:132分钟

主演:路易·德·菲奈斯 布尔维尔 克劳迪奥·布鲁克 安德丽·帕里西 

导演:热拉尔·乌里 编剧:杰拉尔·乌里 Gérard Oury/达妮埃尔·汤普森 Danièle Thompson/Marcel Jullian/Georges Tabet/André Tabet